世博会闭幕后,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度被提上日程。11月3日下午,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与英属耿西岛签署双方政府间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
11月3日,上海市分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强调,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以及税制上离国际规范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屠光绍称,上海希望通过借鉴耿西岛的监管模式,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法律和监管体系。2009年,上海始计划借鉴"耿西模式"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试点。
据耿西岛金融发展局首席执行官彼得.尼温介绍,此次备忘录是双方未来合作的框架,主要希望通过包括监管层、金融机构、税务机构等部门的人员借调和互派的方式,来帮助上海完善金融体制并协助上海在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强监管的离岸金融模式
11月3日下午,耿西岛首相林顿.特罗特介绍,耿西岛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离岸中心,已经运行50余年,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个方圆24公里,人口6万多的小岛,监管资金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
耿西岛是位于英国南部海域的一个小岛,近年来耿西岛利用其独立司法管辖区的地位,发展起强大的银行业、投资基金、保险和信托与托管服务业务,并拥有海峡群岛证券交易所(CISX)。在2009年英国方面推出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耿西列在第12位。
"与开曼群岛和维京群岛不同的是耿西岛并不是避税天堂,而是低税收,这也是上海选择借鉴耿西岛的原因之一,上海并不想要建成"避税天堂"。"林顿特罗特介绍,耿西岛具有非常强的监管能力,拥有高度的监管系统和严格的法制系统,位于G20的"白名单"之上。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曾公开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一个在岸的中心,没有计划做离岸的金融中心,但是将提供离岸的金融服务,其中洋山港便是被选择的试点区域。
2008年11月,上海市分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带领包括方星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严旭等组成的金融考察团赴耿西岛考察金融服务业的运作方式,尤其是观察耿西岛是如何在小范围内进行监管的,能否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尝试。
2009年央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政府牵头成立课题组调研洋山港和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港区,并最终选择洋山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试点区域,初步拟定开展的三大块业务是:离岸银行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
2009年3月国务院在批复上海金融、航运"两个中心"的《实施意见》中表示"要积极拓展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区域",从更高的级别对这一规划予以肯定。
据了解,去年年末上海建设洋山保税区离岸金融试点初步方案即形成,并已上报中央。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上海在洋山港建离岸金融中心的计划或将提速。
"税制中性化"是关键
2009年年末上海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行政事务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三港三区联动"成为政府智囊近年来一直关注的话题,三港联动的目的是吸引更多贸易、金融、航运服务等机构,而在这一规划中离岸金融的规划建设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发展离岸金融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出口货物经港口中转,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而宽松的税收政策成为吸引货物的关键。
但是耿西岛首相林顿.特罗特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一点是"税制中性化,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监管体系,并用法制来保障这一监管体系,只有稳定的税制和监管体系、法律体系,才能够给企业以信心"。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洋山港发展离岸金融试点并不乐观,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徐晓萍认为洋山港发展离岸金融中心不仅需要基础设施,还需要大量配套政策以及支付体系的变革。
"发展离岸金融试点需要人民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自由进出",浦东金融研究会副秘书长杨鲁邦认为目前国内条件还不够成熟,包括这一领域的人才也相当欠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有着统一的税制和严格的外汇管制,发展离岸金融试点受到严格的内部环境制约,上海如何寻求突破成为关键。
2010年6月上海起草的启运港退税试点工作方案上报国务院,拟开展由洋山港中转的出口货物起运港退税试点,但目前仍未批复也尚无具体时间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