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正在崛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13浏览次数:148

   在中国版图上,重庆地理位置承东接西,是南北经济发展的"二传手",更像一个地处中心的"聚宝盆"。对于立志要做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而言,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畅通重庆"建设拉开帷幕后,点燃了交通建设热情。高速公路、轻轨地铁、农村公路等,仿如一张"五线谱",在巴渝大地上谱写出动人乐章。

  随着"畅通重庆"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到今年底,已有3个火车站正在同时建设,连接这3个火车站的10条铁路,也在同步施工;城市轨道交通正以每年数十公里的建设速度全力推进;重庆机场20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与第二条跑道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第三条跑道;"二环八射"高速路网大功告成……一座"高速通周边,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的城市新景象正在形成。

  机场运营能力翻番

  当今世界,航空运输需求大大增加,航空枢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伦敦、新加坡、香港、纽约、东京等国际著名城市,其共同点就是皆为航空枢纽中心。

  为此,重庆充分发挥了在全国航空中心地理位置优势,前瞻性地打造江北国际机场,远景规划4条跑道,年旅客吞吐能力7000万人次。

  包括第二条跑道和T2A航站楼在内的重庆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通过中国民航局的行业验收。第二跑道长3600米,可满足B747-400型全货机满载直飞欧美。而新建的34万平方米站坪、新增的40个停机位以及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T2A航站楼,让机场的现有运营能力翻番。

  重庆机场集团表示,"十二五"期间,重庆机场航站楼规模将达70多万平方米,与北京、上海、广州达到同一水平。届时,年吞吐量将达4000多万人次,七八年后预计达6000多万人次,这意味着每天进出机场的人流量在20万人次左右。

  对于未来重庆机场的配套能力建设也已纳入规划。据介绍,今后重庆机场周边还要建设一条铁路、两条轨道交通和三纵四横七条道路,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主城至江北机场的交通压力。

  高速路网西部第一

  今年11月的一天,凌晨1点。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鲁渝禽业公司总经理林立强指挥着搬运工人,把一筐又一筐的秀山土鸡和鸡蛋装上货车,运往主城的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

  "以前交通不畅,只能守着秀山本地市场,销路很不好。但现在就不同啦,大批土鸡和新鲜鸡蛋直接拉到主城,只要四、五个小时就到了---这全赖有了高速公路。"林立强很是感慨。

  在渝湘高速重庆段通车以前,林立强养殖的土鸡要运往主城,只能走319国道。由于沿线路途艰难,耗时至少要2天以上,如此一来,土鸡运输风险很高。如今,由于走高速公路缩短了运输时间,节省了物流、养护成本,企业利润增长了20%以上。

  到今年年底,"二环八射"高速路网已覆盖了全市除城口、巫溪以外的所有区县(自治县),从主城到这些区县均能够在4小时内到达;同时省际出口通道增加至10个,到周边省会城市武汉、西安、贵阳等地的时间,缩短为8小时内。全市高速路网密度达到2.4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

  在今年,我市还陆续开工包括"三环高速"合川至铜梁段、梁平至忠县等多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增高速通车里程10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打通省际出口通道17个,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路网。

  开拓农村致富路

  重庆,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缩影。

  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倍多;直辖之初,全市人口3000多万,大部分却在农村;全市区县(自治县)近一半为贫困县。这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写照。

  由于交通闭塞,位于渝东南的酉秀黔彭少数民族地区,是重庆最偏远、贫穷的角落之一。

  然而,随着渝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东南沿线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据表明,重庆高速公路每投资1元钱,就能为沿线地区带来0.67元直接经济效益;每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提供近7000个就业岗位。

  巴南区天星寺镇单石村,地处深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每到集镇赶场天,村里人都要走近10公里路,翻越几座山岭。如今,一条柏油公路修进了单石村,村民赶场,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儿就到了。

  单石村的变化,正是近年来我市农村交通巨变的缩影。

  在"畅通重庆"建设推动下,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全市855个乡镇、8741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通畅率和通达率均达100%。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重点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3万公里,让全市每一个乡镇村舍都通公路,通客运。

  出行进入多轨换乘时代

  为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突破口。

  如今,市民张旭已经习惯每天早上8点乘坐轻轨2号线上班,30分钟后抵达位于较场口的单位。"以前只能坐公交车,7点就得出门。"张旭说。

  随着地铁1号线和轻轨3号线在今年相继建成开通,主城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通达55公里,快步进入到多轨换乘时代。不塞车、不赖站、准点运行的轨道交通,也让市民生活尽享通畅出行的感觉。

  市轨道集团介绍,已投入运营的3条轨道交通线路覆盖了渝中、江北、九龙坡、沙坪坝、渝北、大渡口在内的主城多个地区。今后两年内,随着这3条线路不断完善和延伸路段的完成,以及其他轨道线路的逐渐建成开通,主城九区市民将充分享受到"捷运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

  此外,按照"畅通重庆"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布局,未来重庆主城将建成"九线一环",设置270座车站,站点靠近客流集中的大型居住区及公园、商业、文化设施、体育场馆、大型影剧场等公共设施,与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等有效接驳。

  除了乘坐轨道交通出行便捷,重庆市民近年来的另一大感受是:过街方便了,路好走了。

  一度拥堵不堪的巴南区渝南大道,如今一路通畅。从江南立交到巴南,驾车的市民少有被红灯拦下---每次开近交通信号灯,信号灯总是由红变绿。

  原来,经过重庆市公安交管局科研人员调校,这条路上已形成近10多公里的双向"绿波带",它是指一辆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在经过几个安装有红绿灯的路口时,都不会"吃红灯",而是一路绿灯,形成了一条绿色的波带。在整个主城区,市交管局近年来已累计完成650多处交通信号灯优化配时,形成了50多条"绿波带"。

  "半小时主城"基本实现

  "畅通重庆"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12年,主城核心区(内环以内)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城拓展区(外环与内环围合区域)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随着一批新建主城城市道路、跨江桥梁和隧道陆续建成,市民驱车在主城道路上行驶更加通畅,基本实现"半小时主城"通达。

  市建委介绍,自"畅通重庆"建设开展以来,主城中兴路、蚂蝗梁交叉口等11个堵点拥堵情况大大缓解。截至目前,主城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五横五纵一环五联络"快速路网骨架,城市干道平均每小时车行速度提高了4.06公里,达到30.12公里/小时。

  此外,主城现有的跨越两江大桥已达24座,过江交通瓶颈问题得到较好缓解,主城穿山特大型隧道达11座,东、西部新城与主城中心区交通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保障市民乘车出行便捷,我市还加大了对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运力安排。主城公交营运线路达341条,公交线路长度达7190公里,公交集团还实施了"一票制"、开行"大站快车"和"区间车"等便民措施,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同时,全市还新投放出租车1200余辆,使主城出租汽车总数量达到1.05万辆,万人拥有量达到17辆,有效缓解了市民"打车难"。

  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崛起

  开展"畅通重庆"建设以来,重庆的交通建设可谓捷报频传。

  重庆机场第二跑道与新航站楼扩建工程竣工,重庆在西部率先进入双跑道时代。

  宜万铁路通车,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竣工,渝黔新线、渝万城际铁路、重庆北站改扩建、新建重庆西站……7个重点铁路项目竣工、开工,重庆铁路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全市高速公路突破了2000公里,提前10年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与此同时,渝怀铁路通车、重庆北火车站投入使用、渝蓉城际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重庆始发列车开进东北三省、襄渝二线建成通车……重庆铁路的枢纽辐射正在步步显现。此外,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渝怀二线涪陵段、渝利铁路、兰渝铁路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水运建设方面,全市到今年年底已建成寸滩二期、东港一期等一大批现代化港口群,港口货物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达1.3亿吨、200万标箱,成为长江上游惟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码头的地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雏形初显。

  如果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用和第三航站楼的规划,称为"羽翼",长江黄金水道称为"血液",那么高速公路、铁路项目则为"骨架"。如今重庆可谓羽翼渐丰、骨架成型、血脉通畅,一个三位一体的长江上游交通枢纽正在西部崛起。据重庆日报

  贡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主任):

  一座城市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有利于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的人文关怀。建设"畅通重庆",不仅是提高城市交通营运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节能环保的重要内容,更是营造良好商务环境、展示城市形象的必要举措。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畅通重庆"改善了城市交通,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的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庆实践。

  杨涛(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畅通重庆"的目标,是希望重庆的交通建设能够与重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同步。建设畅通城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合一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规律性的、普遍性的现象。"畅通重庆"实现后,将为国内其他城市治堵提供模板。

  "畅通重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主城轨道交通建设、主城城市道路建设、主城换乘枢纽及公交站场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港口航道建设、铁路建设和航空设施建设等方面。目前各个项目进展如下:

  ●轨道交通建设

  运营和开工轨道1、2、3、6号"四线十段"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截至2011年9月,建成通车55公里,在建145公里。

  ●主城城市道路建设

  主城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左右,道路网密度达到6.0公里/平方公里,主城区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373公里;主城跨越两江大桥已达24座,在建4座;主城穿山特大型隧道达11座,在建3座。

  ●换乘枢纽与公交站场建设

  建成北碚城南、茶园等4座换乘枢纽,公交车辆进场率达35%。

  ●高速公路建设

  "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覆盖除城口、巫溪以外的全市所有区县(自治县),高速公路网密度达2.4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

  ●铁路建设

  基本形成"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交通网,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1342公里;新建成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为国家级铁路物流基地之一。

  ●航空设施建设

  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和黔江机场竣工投用,江北机场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双跑道投入运营的机场,全市航空运输形成"一大二小"机场格局。

(来源: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