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打活“长江牌”

发布者:刘征宇发布时间:2013-04-15浏览次数:9

    东部产业大规模内迁,沿海外贸增速放缓--这是中国港口业近年来普遍遭遇的烦恼。面对挑战,上海港大力实施"长江战略",既推动港口业积极转型和稳健增长,又为沿江省市提供高效物流服务,助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和流域经济"升级版"。

    从单一装卸工向综合物流商转型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近日发布报告: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283.8亿元,同比增长3.85%;实现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5.19%。在全球海运业陷入低谷的时候,这张成绩单颇为不易。

    稳健增长背后是积极转型。去年,我国的外贸增速滑落至6.2%,沿海港口的吞吐量增速也进入个位数时代。与此同时,港口成本还在以10%-20%的速度递增,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长期来看,6%-8%可能是我国外贸增长的常态,港口必须从过去的"速度效益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为实现转变,上海港实施"长江战略",近年来,先后投资南京、江阴等五个城市的集装箱码头,以及武汉、九江两地的港口集团;控股和参股四家航运公司;成立长江港口物流公司,业务由单一的码头装卸发展成向货主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根据规划,未来上海港还将发展汽车物流、区域分拨中心和冷链仓储等新业态,以加快从单一装卸工向综合物流商转型。

    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应

    长江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如何让其真正释放"黄金"效应,是港口发展的命题,也是流域经济升级的大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外高桥港区考察时,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龙头的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

    通过"长江战略",上海港在流域形成了"点、线、面"的布局,与中西部发展实现了互动共赢。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产业内迁趋势明显。中西部承接产业迁移,必然要优化物流服务。上港集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港口企业,率先将远洋运输中的"班轮化"经营模式引入到长江运输中,使中西部货物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出海。

    另一方面,由于沿海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港的吞吐量增长面临挑战。"长江战略"的实施,使上海港的腹地延伸至四川、云南一带。沿江省市的快速发展,为上海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证。

    去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53万标箱,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长江支线的贡献量达到387万标箱。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服务再升级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处于攻坚期。上海港紧抓这一机遇,不断提升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服务能级。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上海洋山深水港区自2005年开港以来,吞吐量从约300万标箱迅速增长到去年的1400万标箱,避免了流域货物到港后出现滞留现象。洋山港先进的码头设施,也顺应了船舶大型化的需求,降低了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兴业证券研究员纪云涛指出,今年下半年,航运龙头企业马士基的1.8万标箱集装箱船将交付。目前国内只有深圳盐田、上海洋山等少数港口能够停靠这种大船。有研究显示,1.8万标箱的集装箱船,要比目前的1万标箱船单位成本降低20%以上。

    借助国际航运中心的制度创新,去年上海洋山港还率先试点"启动港退税"政策。从内陆的武汉和沿海的青岛发往上海并中转至境外的货物,一离开启运港口,即被视同出口并可办理退税。

    中国外运湖北公司负责人表示,试点启动后,当地出口企业的货物离港后数天内就能拿到退税,比之前提前了约一个月。这可明显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未来,该试点范围有望扩大,更多的地区将受益。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