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成为亚太地区邮轮枢纽港中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31浏览次数:9

    2012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在上海设立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作为试点区上海宝山开始了邮轮旅游业发展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邮轮旅游与区域发展"圆桌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上海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建设,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上海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建设成为亚太国际邮轮中心,率先探索出一条邮轮旅游与区域经济互相促进的道路。

  中共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汪泓指出,邮轮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宝山滨江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加快实现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的转变,带动了整个滨江区域转型发展,终将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邮轮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说,从去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运营以来,上海的邮轮母港的地位日益提升,上海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邮轮经济不仅仅是港口经济,是第二、第三产业最佳结合的示范经济,上海在发展邮轮经济的过程中走出的邮轮产业带动了港区经济转型、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带动了区域经济换代的健康之路,相信上海将在中国邮轮产业中成为亚太地区更加引人注目的产业引领者。

  上海市旅游局局长杨劲松透露,到"十二五"末,上海将成为东亚地区邮轮枢纽港和亚太地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三大邮轮中心之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建成,标志着上海发展邮轮旅游已进入大船时代,宝山有条件在邮轮经济发展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先行先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上海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史健勇认为,打造国际邮轮经营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强调,上海建设的亚太国际邮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目标,是体现现代国际邮轮经济发展特征、满足上海城市发展战略需求、形成"港口-城市-区域"联动发展的综合功能体系。主要路径为:近期以消费市场培育和邮轮港口及旅游目的地建设为重心,中期以邮轮运营领域突破为重点,远期拓展邮轮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邮轮经济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武邦涛指出,目前,世界邮轮产业主要集中在欧洲,2011年到2014年,欧洲船厂建造23艘新邮轮,总投资近110亿欧元。因此上海想要打造豪华国际邮轮就必须加快步伐,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形成豪华邮轮设计制造能力;二是尽快组建上海邮轮设计制造集团公司与上海邮轮集团公司;三是制定扶持邮轮产业专项政策等等,并在东方开启一个全新的造船时代!

  上海市水上旅游促进中心理事长许培星坦言,自2006年第一艘母港邮轮进入上海运营至今,上海邮轮市场发展已顺利进入第八个年头。邮轮出入境游客接待规模从8万人次上升至36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极具巨大潜力的邮轮客源市场。他提出两点建议:开辟国内内河、沿海邮轮旅游的新模式;利用"微电影"的新形式宣传正确的邮轮理念。

  上海长江轮船公司总经理张路说,据测算,未来我国邮轮市场将是一个拥有数十亿甚至近百亿美元的"蓝海市场"。上海应集聚优势,更好地推动邮轮、游船、游艇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更好地展现上海的城市特色与精神。

  据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琪介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加快母港功能建设进程。重点将提升服务品质和港口的功能建设。整合岸线资源,延伸产业服务。

  皇家加勒比游轮有限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淄楠说,中国无疑是近年来全球最富潜力、成长最为迅速的邮轮市场。国际邮轮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特别是上海的邮轮市场和产业以年增长率100%的速度向前蓬勃发展。全球最大邮轮品牌皇家加勒比在华部署运营旗下的"海洋航行者号",最大载客量3800人相当于7架空客A380,名列世界十大邮轮,如何确保邮轮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成为该邮轮的工作核心,目的在于追求客人满意度的最大化。

  上海市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平表示,上海邮轮旅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吴淞国际邮轮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将围绕打造一流邮轮母港的目标,从完善基础设施和营造发展软环境两个方面,全力推动母港建设。一是启动吴淞邮轮港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争取三年内形成靠泊能力;二是推动吴淞邮轮港码头周边区域岸线功能的调整,完善邮轮港相关服务设施配套。营造发展软环境,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邮轮政策法规,为企业营造更为宽松发展环境。

  此外,在圆桌议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总结了去年六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邮轮经济"专项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宣布2013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邮轮经济专题"的九项公开招标课题的通知。分别围绕航线规划、邮轮文化培育、船供体系构建、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公共配套设施构建等方面开展研究。


来源:城市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