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扑朔迷离,外贸出口形势严峻,这些年世界港航业进入了令人窒息的"寒冬"。同样是过冬,上海港的日子却过得不错:去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50万标准箱,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今年上半年,上海港的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个别月份甚至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
逆势过冬,十年前开始谋划布局的"长江战略"功不可没。通过牵手沿江十余个枢纽港,一条长江经济链串起了"黄金水道"共同的航运梦。
溯流而上 寻找机会
"长江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以长江为中轴形成纵深500公里范围内的大物流圈,通过资源再配置和优势互补,为上海港培育出一个集装箱箱源体系的"大后方",实现上海港与腹地经济的共赢发展。
长江流域是上海港的直接货源腹地,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90%以上箱源来自长江流域后方腹地。离开了这块腹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后继乏力"。
正是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上海港打破地域分割的传统观念,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溯流而上寻找机会。
2003年9月,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占40%股份,标志着上海港与武汉港的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迈出了上海港实施 "长江战略"的第一步。当时的武汉港由于受长江航运萎缩影响,经济效益不佳,与上海港合作是一次转机,尤其是2004年8月开通武汉至上海直达班轮航线后,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万标准箱,较上年增长了40%。
"长江战略"首战告捷,九江、安庆、扬州、泸州、重庆等长江流域港口也纷纷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愿望。2004年10月28日,满载100只集装箱的"渝集618"轮,驶离重庆港九(600279,股吧)龙坡集装箱码头开往上海,成为重庆港与上海港联手进军长江集装箱运输业的首航,"长江战略"顺利在西部落子。
十年来,上海港先后与重庆、南京、芜湖、南通、宜宾、九江等港口结盟,一张涵盖长江主要运输节点的物流大网基本成形。
合作共赢 迅速布局
如果仅凭上海港一厢情愿,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布点长江流域,难!基于共赢的愿景,才能让合作充满引力,让港口间有了和谐的舞步。
长江沿线很多港口有地理优势,但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一位航运专家曾直言长江航线四大问题:一是船舶标准化程度低,船型复杂,缺乏性能良好的新型运输船;二是港口功能单一,结构不尽合理;三是支持保障系统的设施与装备水平低下,行业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四是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寻求合作突破,成为许多港口的迫切愿望。
正是看到了这种迫切需要,上海港以合作共赢为战略基础,迅速打开局面。以上海港与武汉港合作为例,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规划在3年至5年内,为武汉港构建五大港区:以外贸集装箱、散货为主的汉阳港区,以旅游客运为主的汉口港区,以集装箱、散货为主的阳逻物流港区,以汽车滚装、燃油传送、服务沌口经济开发区为主的沌口港区,以液化气、危险品运输为主的左岭港区。武汉港借助上海的开发理念,有望在5年至15年内,成为华中航运中心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现代化枢纽港口。
上海港与兄弟港航企业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两者是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不是单向的"甲方帮助乙方"的关系。未来上港集团还将着力提高合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行EDI信息化工作,还要增设上海直达重庆、武汉的集装箱班轮。届时,不出5天,集装箱就能从长江口运抵重庆。对于重庆和武汉的出口企业而言,速度加快了,成本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得以增强。
创新转型 保持优势
通过实施"长江战略",近年来长江流域不少省市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量不断攀升。比如,湖北从上海口岸出口的货物总量中,集装箱量比重约占本省出口的98%;江西通过上海水运中转的集装箱总量,占本省口岸集装箱总运量的97%;湖南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全省总量的40%;安徽通过长江从上海进出口的货物占全省进出口货物的25%。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腹地货源使上海港过起了"暖冬"。
然而,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未消退,国际航运业依然处于低潮,箱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上海港只有坚持创新转型,才能保持优势。
为此,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业务营业税减免、特案减免税、期货保税交割、单机单船融资租赁等试点启动,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船舶交易和海事法律等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也正在展开:拓展保税区分销功能,支持区内企业同时从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实现两头辐射;拓展资金结算功能,创新外汇监管模式,适应企业离岸运作的新型国际贸易业态,这些创新无一不让市场惊艳。
摆脱单一的装卸功能,上海港自身也在转型。去年,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装卸汽车128.15万辆,其中外贸进口35.76万辆,比上年增长10.84%,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与传统码头不同的是,这里还可提供外观喷漆、内饰改装、内部清洗等汽车服务,替客户进行底盘、喇叭声级、车速表、汽油和柴油排放、制动和转向系统、前照灯等方面的检测,被称为汽车业的"码头美容店"。
这样的"另类码头"今后在上海港会越来越多,从单纯装卸业务转型为码头运营商,上海港正在为"长江战略"注入更多的活力。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