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邀请上海港航界老领导、老教授畅谈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3-26浏览次数:175

正当2009325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际,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于第二天(26日)就召开了"新形势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道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国务院下达的文件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原上海国航办主任徐柏章认为,国务院已经给了上海的政策,现在的关键是上海要考虑如何进行落实。使得航运中心的各项政策能够落地。这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领导体制和机制问题,要有强有力的部门组织协调和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二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港问题解决了之后,应该认真梳理,下一步的问题在哪里。目前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集疏运问题,道路交通拥堵严重,集装箱运输没有专用通道等。三是已经成立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要对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深入研究。

 

原上海港口局局长许培星认为,国务院通过的意见对上海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上海的转型中有重要的作用。现在是又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开始,国务院通过的意见,上海应该认真考虑怎样落实。我们现在应该着重研究的就是这个意见如何操作。首先,要研究整个上海的资源如何整合,例如北外滩、陆家嘴和临港新城三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三个地区的定位一样,那互相之间本身就会有竞争。其次,要研究政策如何落地,研究航运服务业的市场如何建立和完善。上海这两年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干劲、团结、思路等都没有别人好,没有自己的思路,缺少将上海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城市的理念,所以,有了这个政策关键还是要靠人去实施,靠机制体制去实现。我们应该有一个超前的规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格局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需要有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上海从比较优势来看,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是有条件的,但是上海目前在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国际化的管理格局和国际化的人才集聚等几个方面还比较弱。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协调和整合与航运发展相关的资源,引导和落实国务院政策的实施。

现在有些问题确实有不够明确,例如航交所的定位问题,许培星认为,航交所应该定位为政府的窗口,应该是航运信息化的集聚中心。要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这些政策,上海的信息化水平要提高,一定要想办法将各部分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要有类似于象新加坡一样的水平。

原上海城市交通局副局长、上海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干观德认为,国务院的意见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第二轮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世界上的位置得到了一定的确立,但是离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如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通过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对建设的方向已经逐步明确起来。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要有一个领导和协调机构来主导,这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交通、财税、贸易、信息等多个方面,没有一个综合协调的机制将难以有效地推荐新一轮的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一个综合行动计划。干观德指出,这一政策是由国务院提出的,但上海还是需要借助于交通运输部的力量进行建设,形成部市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