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国际航运中心驶向“新时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2-22浏览次数:180

 

成为航运中心,是每个港口城市的梦想。从18世纪的地中海、19世纪的大西洋,到20世纪的太平洋,国际航运中心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全球,推动世界经济一路前行。目前,走过6载光阴的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距离梦想成真的日子不远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正迎着"新时代"的曙光一路向前。
新世纪以来,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开始频现报端。无论是2003年党中央作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还是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都提出要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6年来,以港口为核心的新一轮港口和集疏运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在大连紧锣密鼓地展开,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全面提速,港航服务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高速发展中的大连,距离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渐行渐近。
码头泊得天下船
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立足半岛,瞭望海洋,大连的港口优势浑然天成。6年来,大连港以大孤山半岛、大窑湾、鲇鱼湾和大连湾为核心,累计完成港口投资超过300亿元,推进专业化、深水化大型综合枢纽港建设。大连港基本完成了百年老港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港口集群,建设了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码头一期、集装箱码头二期和三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港口设施,践行了"世界上有多大船,大连港就有多大码头"的诺言。
现代化港口集群的建成带来了港口吞吐能力和吞吐量的成倍增长,相当于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大连港。2004年至2008年,5年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9.8亿吨,是振兴前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3%;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644.9万标箱,是振兴前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2%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6亿吨,是2003年的两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2.5万标箱,是2003年的2.7倍。
与此同时,港口资源整合取得重大突破--大连港集团已成为锦州港的第二大股东,与葫芦岛港合作建设煤炭码头,与丹东港的整合也已开始……以大连港为核心的辽宁组合港建设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口岸连通五大洲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连市民高先生带着妻子和女儿,自己驾车沿着刚刚通车的辽宁滨海大道转了一圈。回来后,兴奋劲儿还没过的他对记者说:"这条大道修得太好了,辽宁千里岸线的风光尽收眼底,绝对是旅游必去之地!"其实,今年9月全线竣工的辽宁滨海大道,不仅是一条旅游观光大道,更是一个条经济腾飞大道,大连在这些黄金大道的连接下,正在联通五洲四海。
6年来,大连市通过加强以口岸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和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了与港口相适应、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提高了综合运输的能力和效率。
目前,大连港已开通大连到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满洲里、通辽的6条集装箱班列,开通了大连到吉林西、五棵树、鹤岗、绥芬河的4条固定循环车组。班期密度达到每周50余班,班列网络已覆盖整个东北地区,基本形成了大连港与内陆腹地城市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便捷通道。2007年开行的大连-满洲里-俄罗斯的国际过境班列,把运输时间由原来海运的5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23天左右,使大连港成为亚欧大陆桥又一个新的桥头堡。
大连港与中铁集公司、地方政府合作,以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为龙头,带动腹地7个内陆节点、4个专业场站的建设,推进东北地区内陆港建设,将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2008年,大连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3.45万标箱,同比增长30.1%,海铁联运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以大连港为中心的环渤海公共内支线,为丹东、营口、锦州、烟台等港口架起了通向世界各地的桥梁,大连港也成为全国第二大海上集装箱中转港。
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土羊高速公路等建成,丹大与沈大高速公路连接,使大连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基本连接成网,直通主要港口码头,并与区域外东北、华北的高速公路网实现贯通。建设烟大火车轮渡、金窑铁路复线等,使大连由铁路端点转变成为连接东北和华北铁路的重要枢纽,提高了港口的集散能力。2004年到2008年,大连市的客货换算周转量年均增长28.5%2008年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555.7亿吨公里,是2003年的3.5倍。
空港枢纽涵盖东北亚
作为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大连空港的综合服务全面提速。目前,大连机场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四。2004年至2008年,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185.8万人次,是振兴前五年的2.1倍,年均增长19.4%
在这期间,大连机场先后完成了二期扩建、老候机楼改造、停机坪扩建等工程,空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也即将启动。
整个三期扩建竣工以后,大连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能够达到1800万到200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今年大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预计在980万到950万人次左右,将增加一倍以上。
口岸服务软硬件环境升级
大连市以提高口岸通关效能为主线,全面推进口岸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口岸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2007820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和封关运作,为港航企业创造了目前国内最优惠最便捷的政策环境。由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港集团和美国普洛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普洛斯-集发沈西物流工业园在沈阳铁西区兴建,将保税港区功能直接延伸到沈阳。
200411月投入使用的大连航运交易市场,为港航企业和口岸部门搭建了综合服务平台。大连港实施了联网报关、网上支付、快件申报、舱单联网等措施,检验检疫部门的"出口直通式"电子报检系统覆盖率达100%。海关在开通14"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现场的基础上,增开沈阳、哈尔滨适用现场,通过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启用"现场业务一体化处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大连口岸全部实行"5+1"工作制,对进出口货物报验报关、查验放行提供每周6天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口岸综合效能。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回眸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6年,"大连速度"一直备受海内外瞩目。从英特尔芯片项目,到韩国长兴岛造船项目,到夏季达沃斯年会再来大连,再到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登陆大连……这些重大事件一次次把大连带给世界,开始展示新领军者城市的气质和张力。从很大程度上说,这背后也体现出航运中心建设对于城市功能提升效果的初步显现。
着眼于城市功能的提升,随着我市不断完善适应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的集疏运体系,物流成本洼地效益极大显现。
多年来,我市积极发展以现代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拓展我市的辐射和服务功能。2006年,总投资45亿元的金融大厦、信托大厦等5个招商项目落定,大通证券成功重整,荷兰银行入股银河期货等,标志着除现代物流业,金融等其他行业也在健康发展,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着眼于城市功能的提升,我市还大力加强对口岸的建设力度,提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软实力"。大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通关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了"51"工作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行保证体系,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对大连口岸通关软环境的满意率已达到92%,比2004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在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率先实现"一站式"通关和"一网式"物流交易服务,并首次引进航运人才交流功能,对促进航运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大连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吸引着许多世界著名大公司纷纷来连投资。大连市先后与中远、中海、长荣及美国罗宾逊等知名航运物流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港口建设、物流发展对内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一轮高潮,世界前20名船公司中的15家和全球四大快递公司已入驻大连。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业已绘就,并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大连市将以国际航运枢纽港为基础,向着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信息和产业承接转移中心迈进,最终把大连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港口功能强大、临港产业基础雄厚、航运服务体系完善、集聚与辐射作用明显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地区对国际航运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枢纽。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