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学吃“软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2-06浏览次数:159

 

"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有望被打破,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上海市签署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合作备忘录。与此同时,国内首只航运产业基金的筹备工作也在沪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进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密度和力度都在加快。"但这并非依靠国家政策就可以一蹴而就。"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目前的缺口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只有形成合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才能成功。"
落地三大政策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国家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该备忘录在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促进沿海及长江沿线港航企业间合作、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航运业方面的诸多政策可以开始落地了。"《中国远洋航务》上海分部主任、国内著名航运专家吴明华如是说。
事实上,在备忘录签订前的1月19日,上海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对于2010年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该进行的工作就做出了指导。
 "第一个着力点是完善航运集疏运体系。这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硬件’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物理基础。"吴明华表示。
据悉,2009年集疏运体系的主要进展是,推进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西港区工程等港航设施建设、加强长三角地区港口之间的沟通。今年则要争取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
集疏运体系建成之后,需要有一个汇聚点,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上海可以探索立足洋山港的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为上海争取更大的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预留了空间。
据吴明华透露,其中备受关注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有可能在上半年实现"落地"。"目前的设想是,会同国家海关,选择一个海港青岛和一个内河港武汉进行试点。这意味着,由着两地发出、经上海中转到国际港口的货箱在当地就可以获得退税。此举将有效缓解出口加工企业当前面临的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试验区里有关特案免税政策的步伐有望加大。这已成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国际航运企业竞争力的支持政策重要内容。目前,为享受国外较低的税率优惠,我国有56%的船舶在境外登记注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吸引中国船东回归,交通部于2007年6月发布了"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用于2009年将中资"方便旗"(一国的船舶在另一国登记取得船籍后,所悬挂的表示其船籍的国旗)船特案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日期延长至2011年6月30日。
遗憾的是,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仍有大量中资"方便旗"船舶在外,吸引它们回归的路依然漫长。
吴明华透露,为了加速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方便旗"免税方面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大。目前一个叫做"第二船籍"的制度正在研究,即指通过优惠的船舶登记制度,并提供类似方便旗队的税制优惠,吸引本国船舶特别是已经移籍到海外的船舶在本国注册。
但由于涉及到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问题,第二船籍登记制度至今仍未获批准。
 "尽管如此,这次交通部和上海市的备忘录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务院建设‘两个中心’的文件即将达到一年的时间节点上,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政府要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力度。"吴明华说。
他表示,尽管只是交通部出面与上海方面签署备忘录,但事实上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牵扯的部门非常多,单靠上海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需要银监会、财政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发改委等部委的协调和共同推动。在目前的战略协议框架下面,只有政策"落地"、航运要素集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才能有实质性进展。
上海离伦敦有多远
200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然而,"老大"地位并不意味着上海可以称为"国际航运中心"。
对此,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系主任王学锋教授这样描述:"这不应该只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中心,即使和中国、和上海‘不搭界’的生意也应该在这里做。当什么时候两个外国人买船会选择到上海融资,做生意发生争执了要到上海打官司,上海才算真正建成了国际航运中心。"
尽管国务院同时批复了上海"两个中心"的规划,但上海在航运方面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国际金融中心"。
 "在国家给了初步意见之后,上海市又分别出台了针对两个中心的《实施意见》。在这两步骤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下,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更快,在去年已经有了一个细化方案,而航运业现在才开始做第三步。"吴明华如是说。
某班轮公司老总告诉记者,事实上航运中心的建设更加困难。"这不仅是航运业本身可以解决的,更涉及到诸多软环境因素,比如金融就是一个重要条件。现在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只是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他认为,在没有把上海变成金融中心之前,变成航运中心是不可能的。
而在王学锋看来,中国在航运业的人才、环境、法律制度等各方面似乎都有一些基础,但综合考虑,就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无法形成合力,是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问题。"
 "以目前唯一没有疑义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为例,其实伦敦码头不大、船也不多。它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它是海事纠纷、海事仲裁的基地,也是运输业金融产品的交易中心,还是航运方面保险业的中心。"上述班轮公司老总如是说。
在航运产业链中,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发展仍显滞后。目前,"金融服务"更多体现在码头、仓储、货运、报关等港口服务业上,与香港和伦敦差距不小。上述老总告诉记者,如果两个国内的船东买卖"方便旗"的船,尽管船在中国交接,但受限于国内金融服务业或法律服务的水平,交接大部分选择在香港或者境外,因为那里外汇管制低、法律服务水平高。
 "如果我们的航运中心建设了半天,还是这样的状况,那就是没有意义的。"王学锋指出,只有这些互相有关联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提升,软环境获得了改变,差距才能缩小。而目前,这一差距至少有一二十年。
记者观察
航运产业基金有望食得头啖汤
伦敦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典范,似乎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
比如在海事仲裁方面,尽管中国也有相应的法律,但在司法实践和仲裁中,仍然令外国人质疑"在这里能不能公正解决"?
在保险方面,上海与伦敦的差距也甚大。目前,中国搞航运物流的中小企业基本都不投保责任险。由于在责任认定方面容易互相"扯皮"、赔偿金额又大,保险公司常常寻找各种理由"拒绝赔偿",这使船东渐渐感到索性不投责任险也无妨。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加快航运的要素不仅是集疏运系统、启运港退税和特案免税政策就可以解决的,人才、航运服务、航运金融等软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要。
据悉,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但上海各类相关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基本不足1%。
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目前有关部门已向国务院国资委提交相关材料,国内首个航运产业基金--上海航运产业基金进入报批程序。据透露,该基金注册资金计划为2亿元人民币,涉及4家出资方,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最快在一个月内有望正式成立。
成立后的基金公司首笔募集资金50亿元,分别由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及上海虹口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四家股东构成,出资比例为3∶3∶3∶1。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将整体涵盖航运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对船舶制造、船舶租赁以及下游的航运企业、货代企业进行投资,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投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贷款,投向将不限于上海地区。
除此之外,更多的软环境要素正在加速向上海集聚。"历经9年多修改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将于3月1日施行。国家将设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其管理中心有望落户上海。"国内著名航运专家吴明华如是说。
如果"油污基金"能够设立在上海,则更有助于航运要素加快集聚、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事实上,这在国外已不是新事物。
由于船舶污染事故的损害赔偿数额很大,船公司即使卖船也不足以赔偿。为此,国际上都按照"谁受益,谁付钱"的原则,通过向石油货主摊款设立船舶油污损害基金,提供更多一层的赔偿保障。
 "当然,这一基金建立以后,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如何进行后续的清污等问题,都需要有更加详细的方案。"吴明华表示,事实上,目前有关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规划中,许多方案都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范围和时间节点,而这需要尽快落实。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