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即将进行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这标志着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历经12年建设即将按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内容和设计标准基本建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目标水深将全面实现。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即将破茧化蝶,中国航运人即将百年梦圆。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是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作为工程管理方,能参与这项为全长江流域带来舟楫之便、物资所需的利国利民工程,我们备感骄傲和自豪。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中国水运建设事业的伟大壮举。长江自古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她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然而,在万里长江入海口,千百年来形成的"拦门沙"阻碍了巨轮跨江入海。在工程治理前,数十公里的"拦门沙"区段滩顶水深仅为5.5至6米,成为通海航道的碍航段,严重阻碍了长江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和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的发展。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然而,长江口江海相连,茫茫无边,沙洲冲淤变化,河势动荡变化。在长江口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巨型多沙河口上实施大规模的整治工程,是一项世界级难题。而且,内无前人经验可借鉴,外无他国模式可效仿。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十余年的工程鏖战,千百次的风浪考验,我们中国水工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即将完成这一伟大壮举!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新中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航道建设者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成果。
从1958年开始,包括谭真、严恺、石衡、窦国仁、陈吉余、刘济舟、邹觉新等在内的一大批院士、专家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现场测验,进行了多学科的系统的长期研究,为治理长江口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资料和经验。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和长江沿线经济呈现快速持续发展的局面,长江口航道已远远不能适应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至1988年,在国务院上海经济区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完成了《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规划要点报告》,明确提出长江口治理应以航运及航道整治为重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沿线经济呈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只有打通长江口深水航道,加速上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使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形成向长三角及中上游地区强大的辐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浦东的"龙头"作用,带动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新飞跃。为此,1992年国家计委将"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最终水深整治目标的整治方案及初步技术经济论证。
1997年1月,国务院召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明确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先期治理至8.5米"的工作部署。同年7月,国家计委批复原则同意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1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要求在一期工程实施的同时,抓紧进行二、三期工程的前期工作;12月,交通部批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同月,国家计委批准了一期工程开工报告。
1998年1月28日,由交通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至此,中国水工人正式开始了这一圆百年梦想的壮举。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从项目决策到工程治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项目决策阶段,李鹏、邹家华、吴邦国、黄菊、钱正英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多次出席专题会议,决策长江口治理工程大计;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等有关部委主要领导多次来长江口视察和指导工作,从交通部到交通运输部,黄镇东、胡希捷、张春贤、李盛霖等历届领导都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翁孟勇副部长作为工程主管部领导,更是多次亲临长江口工程现场,视察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工程困难、慰问一线干部职工。上海市和江苏省历届领导也一直对工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过程是波澜壮阔的。在灯火彻夜不息的斗室里,科研设计人员孜孜不倦,深思熟虑的方案制定出台,先进适用的设计不断完善;在茫茫无边的江面上,万余建设大军战风斗浪,巨型耙吸船破浪前进,水下长城不断绵延,水上高速公路不断延伸……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紧、水上施工时间长、施工地点远离陆域、受台风潮汛等气候条件影响大、施工自然环境恶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条件严苛、对施工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工程建设过程可以说困难和挑战是无处不在的。一期工程遇到了航道骤淤的严峻挑战,二期工程遇到了地基土软滑的巨大难题,尤其是在三期工程中,由于航道回淤量大,回淤集中等原因,使得航道一度增深十分困难,甚至出现了10米水深难以维护的严峻局面……针这些困难和挑战,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结构设计,狠抓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确保了工程优质完成。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开通,进出长江口的大型船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变化,"由少到多"量上的迅速增长,大大提高了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明显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据统计,在深水航道开通前,5万吨级以上船舶几乎无法进出长江口航道,而在8.5米水深航道开通后平均每天达到了3至4艘次,到10米水深航道开通后更是平均达到了13艘次。同时,大型船舶可以多装(或者满载)出港、少卸(或者全载)入港。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黄金水道的开发起着龙头作用,深水航道的建成,极大地满足并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交通水运、港口事业的大发展。尤其以上海港、江苏沿江港口最为显著,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洋山深水港一并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上海港成功跃居世界第一大港、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国沿海和长三角地区港口功能和布局,对完善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长江口深水航道对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及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长江黄金水道已成为长江沿江经济和沿江产业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起到了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长三角和沿江社会经济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长三角地区"三大运输体系"的加强和完善,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更加完善,江苏南京以下沿江港口也将形成具有突出地位的国际重要海港区。届时,对长江黄金水道尤其是对长江口航道的建设和开发还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打通长江口深水航道,只是一个起点。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水路发展问题多次作出指示,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不久前张德江副总理又提出"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新指示。一寸水深一寸金。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无愧于我们这个富国强民的时代,也为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个服务"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在全球正向低碳经济迈进、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正踏上一个全新的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一步,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和长江口航道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深感肩头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务院各部委、长江沿岸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要求,继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迎接长江黄金水道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又一个春天。
来源: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