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核心报告上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5-18浏览次数:165

 

最近一份建议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调研报告,通过国务院专家组的审批,已经送达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相关部门等待反馈。
此次专题调研由中国生产力学会组织,自年初始经历了数月,但参与各方均对该报告三缄其口,知情人士透露,这份建议的重点是通过对离岸贸易、融资租赁等业务试点,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刚获批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上海,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布置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各项工作。此番上海浦东在自由贸易区上锦衣夜行,无疑是在寻找突破口。
保税区突破?
今年初,中国生产力协会组织了一批专家到上海调研,形成了建议上海浦东建设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通过在自由贸易区内实行离岸贸易、飞机融资租赁、保税期货交割等试点,推动上海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的业务。
获悉,该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内著名发展战略管理专家李泊溪教授牵头。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该课题十分重视,并于年初亲自批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浦东新区等部门,大力配合课题组的调研。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自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为我国首个保税区后,国家先后成立了15个保税区。保税区对外通译为 "自由贸易区",却实为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并不具备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所拥有的海关治外法权这一基本特征。
在一些上海官员看来,外高桥保税区始终未能转变为真正的自由贸易区,是其建设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一大瓶颈。首任浦东新区书记赵启正不久前公开表示,"浦东有很多可以思考的新的开发点,如外高桥保税区,此前没有达到自由贸易区的标准,这就是一个可以改革,或可以突然爆发的新功能。"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这份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并经由后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审批。但真正让这个分量颇重的调研结果付诸实践,还要看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反馈情况。
然而,中央对此项调研的态度至今尚不明朗,让其内容至今不被世人所知。中国生产力协会、参与调研的北京专家及上海方面,均表示不便对此展开评论。
事实上,由于牵扯外汇管制、关税制度等诸多因素,保税区升级为自由贸易区,一直存在障碍。此前,深圳福田保税区,也曾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转变为自由贸易区,但最终未获批准。
不过,上海已经给这一转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9年10月,有消息称,上海拟将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案上报国务院,并已得到商务部的支持。
实际上,上海此前并有上报国际贸易中心的计划,但由于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批下来后,人们发现没有贸易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方面的突破,两个中心无从谈起,于是,建设贸易中心的任务显得迫在眉睫。
浦东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区,贡献了2009年上海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约为2700亿美元的一半,其中口岸贸易占到全市的88%。
这些贸易主要集中在10平方公里的外高桥保税区,一年的税收达到200亿元,并形成了汽车、钟表、医药分销、酒类交易等十大高税收行业的专业贸易平台。
浦东新区区长姜睴曾向媒体表示,如果把外高桥的版本向南延伸,三港三区整合起来,离岸金融贸易、离岸业务贸易能够有所突破的话,情况还会更可观
4月中旬,浦东新区公布了新的"7+1"生产力布局,由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组成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在八大板块中首当其冲,并以"市级区管"体制,于去年11月份正式挂牌。
在三区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新的上海综合保税区,被官方视作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点。
今年,上海综合保税区制定了其在先行先试上需要迫切取得的十大突破: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启动离岸贸易运作试点;启动融资租赁业务运作;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建立洋山保税港区高档进口汽车展示销售中心;建立空运货物服务中心;培育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物流型营运中心;大力引进政府相关管理资源;建立"三区"业务运作联动模式;探索研究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获悉,前述已上报高层的调研报告,与"十大突破"多有重合之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