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国际航运中心情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6-21浏览次数:143

 

在6月1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介绍了一年多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的进展。

  一、近期上海航运市场情况

  由于进出口贸易增幅迅猛,上海港今年以来吞吐量形势逐月回暖。前五个月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1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达到并略超2008年同期水平。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前四个月累计完成2.08亿吨,同比增长21%。按目前发展形势看,全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可能会略高于前期2550万标准箱的预测,但主要取决于下半年全球经济的恢复程度。

  上海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方面,由于船公司紧缩运力,有效缓解了运力过剩,运费逐步回升。6月4日,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报1502点,较年初水平增长35%,但受人民币汇率、希腊债务危机、船舶运能供大于求的状态仍未改变等因素影响,航运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前四个月,上海空港已完成旅客吞吐量20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6万吨,货邮吞吐量的增长好于预期。根据民航华东局预测,2010年上海空港预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约7290万人次和328万吨,将同比增长27%和10%。

  二、中央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根据国务院(2009)19号文件的精神,2月6日,国务院相关部门通过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在总结2009年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对下一步重大问题以及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其中涉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主要是明确了推进江海直达船型标准研发和推广、研究洋山深水港区铁路上岛规划、出台《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推动船舶管理公司、航运经纪公司落户上海、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一单两报"为重点的口岸信息联网共享制度、开展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完善中资外籍船特案免税相关措施、加快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举办"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等九项重点工作。

  1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明确了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价指数体系;支持国际班轮公司区域营运中心、航运经纪、船舶管理等国际航运服务企业落户上海;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集装箱电子标签的推广应用、全国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设等一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具体内容。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诸多工作已经取得突破。

  3月25日,由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在北外滩航运服务业聚集区开幕。论坛汇聚了全球350多位航运专业人士,其中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海运问题和当前挑战、中国航运事业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未来上海在航运领域的历史责任、全球经贸展望及对航运业的影响、新型大规模船队的挑战、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险在航运领域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6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外运长航集团公司将发挥综合物流、航运、修造船、港航科研、通信导航、水上燃油供应等方面优势,全方位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把上海作为集团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逐步将航运业务中心转移至上海。

  三、本市航运中心建设的配套推进情况

  (一)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免征营业税政策见到实效

  经过办理搬迁手续的时间以后,洋山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国际航运企业免征营业税政策的政策开始实际发挥效益。以中远集运公司为例,包括旗下泛亚航运公司、中远集装箱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等均将公司注册地转移到洋山,先后开始享受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营业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国际航运市场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免征营业税政策,对于航运企业犹如雪中送炭,相关政策快速落地生效令企业倍受鼓舞,也为企业今后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江海直达船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绩

  为有效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效益,上海海事局承担了"长江至洋山集装箱直达运输标准船型"研究课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市场情况,完成了推荐船型的筛选、评估工作,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结合国家发展水运事业的有关政策,积极利用财政补贴政策,推动和促进长江航运市场尽快多采用标准化船型。

  (三)启运港退税政策推进

  为了使启运港退税政策更加具有广泛性,市交通港口局等部门在长江、沿海骨干航运企业的支持下,在武汉市和青岛市积极配合下,重新起草了更科学合理的试点工作方案。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认可,不久将可开展由洋山港中转的出口货物启运港退税的试点。

  (四)《船舶交易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为了规范船舶交易,交通运输部于去年颁布了《船舶交易管理规定》。4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全国各船舶交易市场已通过"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向交通运输部委托单位--上海航运交易所报送交易信息。上海航交所通过此信息平台集聚船舶交易供求信息,汇总、整理、统计成交信息,通过对有疑义的船舶交易信息公示,加强对交易船舶的广泛监督,保证船舶交易的信息对称和透明,从而实现船舶资产的高效、有序流转;帮助金融、保险企业了解船舶市场行情,为其实现有效服务提供技术保证;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实现市场监管,为船舶运力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五)航运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进展

  3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承办的"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可实现航运信息的有效集聚、专业分析、权威发布、辅助决策、增值业务等五大服务功能,为航运市场提供足够规模和影响力的行业数据,进一步促进信息的流动性、透明性和对称性。

  (六)船员人才市场和航运经纪人制度建设顺利推进

  历年在上海考试注册的船员数量占全国总数50%,特别是高级船员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为建设上海的船员人才市场,上海海事局制定了多项措施。目前,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员评估中心已初步拟定上海的选址,并完成设备配置标准的初步制定工作。上海船员服务协会也完成可行性研究、会员召集、协会章程起草等工作,进入申请程序。招募中心的筹备工作也按照推进方案顺利地逐步落实。(具体情况由上海海事局介绍。)

  随着对航运市场发展规律研究的深入,各方面都认识到:建立航运经纪人制度,通过航运经纪人可以有效繁荣和活跃航运市场。市交通港口局、市工商局、虹口区等单位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起的国内首家航运经纪人俱乐部共同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完成了建立航运经纪人制度的初步研究工作,依靠经纪人自律发展、淡化准入审核、注重培养和提高是目前制度设计的亮点。

  (七)外高桥与洋山港区正式联动

  为提升洋山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完善洋山港区集疏运体系,降低客户陆路运输成本。在上海海关、检验检疫局等口岸单位支持下,上海港于2010年5月起正式实施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的联动运作项目。该项目指将原先直接通过陆路运输至洋山保税港区装船离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货物,改成先通过陆路运抵外高桥港区后,再由穿梭巴士通过水路驳运至洋山保税港区换装国际航行船舶离境。该模式在今年试行期间,共受理出口货物350多批,1900多标准箱,货值近3400万美元。该项目能够把外高桥港的货源组织集散优势和洋山港的航线资源优势合两为一,有效降低因洋山港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的陆路运输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吸引更多出口企业选择洋山深水港作为出口港,促进洋山深水港枢纽港建设。

  (八)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

  4月2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的验收。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区域功能明确为国际货物中转、国际采购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国际快件转运、维修检测、融资租赁、仓储物流、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交易以及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等业务。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投入使用后,"三港三区"联动将名副其实。

  (九)海港基础设施、内河航道建设有序推进

  海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外高桥港区六期项目后续工程建设继续加快,码头设备进入安装调试。二是临港新城东港区一期工程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临港新城港区配套的进港航道工程也已由市发改委批准立项。三是吴淞口国际邮轮项目上游段420米泊位结构已于3月底完工,4月27日凌晨,首次迎来大型国际豪华邮轮美国"钻石公主号"试泊。

  内河航道建设方面,赵家沟和杭申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得以加快推进;黄浦江(泖港段)工程已进入工程初步设计审批阶段;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大治河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获市环保局批准;相关管理部门还完成并下发规范《内河航道工程竣工验收规程》,启动苏申外港线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十)上海港务集团扩大对外合作

  面对周围港口的竞争形势,上海港应对积极有效:成立了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将沿江资产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物流平台。目前,经营港口资源包括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九江、南京、江阴、长沙、宜宾等港口,并在部分港口设立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库,为各大支线公司及客户提供服务。

  上海港务集团国际化战略也迈出重要一步,5月底以2700多万欧元向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收购了其在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公司中25%的股份,成为该码头公司第二大股东。泽布吕赫港是欧洲最大的煤气转运港和液化气进口港,同时也是欧洲第六大集装箱港。

  (二)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洪冲介绍了海事部门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开展的工作情况。

  按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上海海事局在2010年的工作任务内容涉及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邮轮产业发展以及现代航运服务体现等方面。

  一、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方面

  主要牵头推进工作有"加快长江至洋山集装箱运输推荐船型的研究;有效推动江海直达船舶推广应用的工作机制,提高水水中转比例。"2008年6月颁布的《特定航线船舶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已经解决了现有内河集装箱船舶(指2008年5月1日之前建造完工并持有内河A级航区适航证书的集装箱船舶)直达洋山的问题,而2010年的推进工作任务主要研究解决长江直达洋山的新造集装箱船舶,总体上按照推进计划进展顺利,目前已初步完成"推荐船型需求研究"第一个子课题任务。下一步,将着重开展"推荐船型技术要求研究"和"推进船型推广应用研究",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二、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有两项工作,上海海事局都是作为第二牵头单位。

  一是"落实境外大型邮轮沿海港口多点挂靠政策。发挥海事信息平台优势,为邮轮多点挂靠监管提供信息服务"。推进举措有:开发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EDI口岸申报系统",实现了24小时国际航行船舶动态的及时更新,保安信息的网上传送,查验信息的网上提交,缩短了船舶通关的时间。国际邮轮通过该系统在办妥进口岸审批手续后,将以传真及电子邮件形式把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计划动态发送告知其他查验单位,并在网上公布,便利有关查验机关办理通关手续,共同提高通关效能,便利港航单位及时了解国际航行船舶动态。

  二是"落实邮轮通关便利化措施,为世博期间邮轮旅客参观世博园区提供便利。加强研究邮轮母港进出安全保障方案,确保大型国际邮轮挂靠的安全"方面。具体通关便利措施包括: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EDI口岸申报系统"平台便利邮轮办理进出口岸审批手续;上海海事局报检中心实施全天候办理邮轮报检等手续,为邮轮报检通关提供优质服务。邮轮安全保障方案:完成了《炮台湾国际邮轮码头进出安全保障方案》课题研究,形成初步方案;通过VTS、AIS、CCTV对邮轮安全航行全程监控,海事巡逻艇护航进港;航标和海测部门实行"5+2天"工作制,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处置航标和水深资料扫测的突发事件。

  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方面:

  主要牵头工作有"继续推广特案免税登记制度,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开展特殊船舶登记制度研究"、"配套建设海员专业人才市场"等。

  关于"特案免税登记制度,开展特殊船舶登记制度研究"上海海事局已经在今年1月份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做了新闻通报,今天主要通报"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工作推进情况。"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是上海市落实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船员作为国际航运市场重要的基础资源,形成专业市场对于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介绍上海船员市场当前总体情况。

  船员教育、培训机构情况:上海的基础较好,但办学规模不大,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的航海院校和船员培训机构5家,包括本科、高职、中专等层次的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

  船员服务机构情况:目前上海海事局辖区范围内已申请甲级服务机构资质并通过审核的有24家;申请乙级服务机构资质并通过审核的有41家。

  船员情况:上海海事局辖区范围内值班海船船员约6万,其中高级船员约4.4万,85%左右为国际航线船员。目前,上海户籍船员逐年在减少,新进船员多数是为上海航运服务的非上海户籍船员。历年在上海考试注册的船员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0%,特别是高级船员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第二,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举措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安排,成立由上海海事局牵头的工作小组,负责推进落实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开展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推进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包括:

  1.构建海员评估中心。目前,国内外航运市场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提升船员总体素质特别是实操能力是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海员评估中心,能够促进海员评估标准统一、评估试题库专业标准化、船员实操能力大步提升,促进海员实操能力更加符合国际海事公约对船员评估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满足航运发展对高素质海员的需求。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海员评估中心建设已初步拟定评估中心选址,初步完成海员评估中心设备配置标准的制定工作。

  2.成立上海船员服务协会。近几年来,上海船员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假证、假资历现象屡禁不止、船员社会保障不规范、船员外派方式不完善、市场信息渠道不通畅以及高素质船员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目前船员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良发展态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发展步伐不相匹配。因此,根据《船员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精神,通过建立上海船员服务协会,推动会员单位间横向联系、交流信息、增进协作,鼓励和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规范竞争,依法代表行业利益,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自律、协调、服务、监督并重,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上海船员服务协会已完成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会员召集、协会章程起草等工作,目前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

  3.拟建立船员招募中心。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预计,《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2011年生效,根据该公约规定,成立类似船员招募中心机构是缔约国政府的职责,确保海员有机会利用高效和规范的海员招募和安置系统。同样,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精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因此,在配套建设海员专业人才市场过程中,建立船员招募中心也是必然之举。目前,招募中心的筹备工作正顺利按照推进方案逐步落实。

  4.加强船员服务市场的监管。根据《船员条例》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船员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加强对船员注册、任职资格、履行职责、安全记录,船员培训机构培训质量,船员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以及船员用人单位保护船员合法权益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以及相关的机构建立健全船员在船舶上的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和劳动安全保障制度,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另外,根据2010年颁布的《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外派海员类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负责所有赴外籍船舶或港澳台地区籍船舶工作的外派海员类劳务人员的管理,包括外派企业经营资格管理、证件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审查、项目招收备案、境外管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处理境外突发事件和船员劳务纠纷、打击违规违法外派及整顿市场秩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因此,在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非常必要。目前,对应管理办法都在研究制定之中。

  第三,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重点放在海员评估中心、船员服务协会、船员招募中心的细化推进;同时建立研究机制,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不断完善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建设方案;另外积极参与相关政策落实举措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三)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中远集运副总经理陈翔介绍了中远集运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变化成果

  1、综合试验区的优惠政策极大减轻企业渡危机的负担

  在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中远集运包括旗下泛亚航运公司、中远集装箱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均将公司注册地转移到洋山保税港区,并先后开始享受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营业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国际航运市场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免征营业税政策,对于航运企业犹如雪中送炭,相关政策快速落地生效令航运企业倍受鼓舞,也为企业今后发展增添了动力。

  2、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

  2009年11月中远集运旗下泛亚航运公司308TEU的"泛亚太仓"正式下水运营,标志着首条江海直达船进入生产运营阶段,后续8条船目前正在陆续交付并投入使用,该类型船舶的实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中江海直达船型标准化发展提供了行业引导。

  同时,为配合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完善,并结合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远集运尤其重视水水中转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内河航道水运资源的发掘利用,中远集运旗下泛亚航运公司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内河航运服务的航运企业,目前运营有两条内河航线:无锡线和宜兴线,每周约5个航班,目前还在考虑研究开通嘉兴航线。此外,泛亚公司还开通了至长江流域29个口岸的航线,每周航班达60班。2009年泛亚公司长江箱运量突破45万TEU,同比增长约11%,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水水中转业务的增长。

  3、组建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所

  构建以航运研究、信息、交易、保险、海事等为特色的航运服务体系,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硬实力建设向软实力建设转变的关键。中远集运充分发挥自身研究力量优势,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元月28日共同组建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所"将正式揭牌,以发挥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和优势,形成与世界航运研究和咨询机构互动和互补的格局。目前研究所已经发布了"集装箱运输市场季度分析报告",以及"中国进口集装箱市场研究报告",并每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4、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立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远集运一直致力于先进的航运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内信息化建设的百强企业。

  目前中远集运正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的一期"可视化航运"建设,以及集装箱管理、集装箱拖车采购等公共平台的开发,用中远集运公司在航运业务管理理念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全力协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对客户的服务,并为提升上海国际航中心软实力助力。

  二、当前集装箱航运市场形势

  1、全球经济贸易回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世界贸易和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都下降10%左右。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多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等影响下,欧美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改善迹象,美国就业市场已经触底,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今年3月-5月连续回升。从2010年世界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已经完成本轮经济周期的筑底,并进入了缓慢复苏时期。今年前几个月全球经济呈现明显复苏:一季度美国GDP增长3.0%,欧盟GDP增长0.7%,日本GDP增长4.9%,中国增长11.9%。IMF预计,2010年全球GDP将增长4.2%;联合国的最新预测则是2010年全球GDP增长3%。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贸易将增长9.5%。

  2、集装箱海运需求恢复增长,供求关系逐步缓和

  2010年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逐渐恢复,从欧美主干航线市场来看,2010年上半年,在欧美地区零售商补充库存需求的拉动下,欧美航线运量恢复势头良好,预计2010年全年欧美航线进口运量增幅在7-8%左右,由于欧美航线经历了2009年15%的明显衰退,总体上今年还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预计2010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运量增幅在5-10%之间。而在运力方面,为缓解供求压力,班轮公司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运力,通过加快拆船、推迟订单、取消订单、加船减速等方式,让全球船队运力增速放慢,预计2010年全球集装箱船队实际运力增长在7.6%左右。相比2009年,全球集装箱运市场供求关系有所缓和。

  3、中国外贸强劲反弹,长三角增速领先

  据海关统计,2010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00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其中出口5677.4亿美元,增长33.2%;进口5323.5亿美元,增长57.5%。据多家机构的预测,2010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将在15%以上。

  我国外贸反弹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恢复,1-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1.8亿吨,同比增长1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627万TEU,同比增长22.5%。

  中国外贸的强劲复苏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尤其是欧美经济回暖带动出口消费品增长,二是中国自贸区战略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2010年1-5月份,中国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大幅增长57.5%。2010年3月1日起《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该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另外,2010年两岸可能会签署ECFA,预计两岸贸易额会进一步扩大。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对相关地区贸易货流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中国外贸和航运市场的重中之重。从今年前几个月的数据看:

  今年1-5月份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4084亿美元,同比增幅在45%左右,而广东省外贸进出额为2794亿美元,同比增幅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领先于珠三角地区,并领跑全国。

  今年以来,上海外贸和港口吞吐量恢复正增长。2010年1-5月上海外贸进出口额为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上海港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港,2010年1-5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142万TEU,同比增长18%。

  4、内贸航运市场前景看好

  2010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8%以上的增长,预计2010年国内投资量将基本维持2009年水平,并且,2010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促进消费,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内贸航线发展。

  同时,上海世博建设一定程度上带动上海口岸内贸货量增长。2010年1-4月份,上海世博会相关场馆、配套设施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相关货物运输带动上海口岸货量增长,尤其是上海内贸航线受益良多。2010年1-4月上海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114万TEU,同比增长21.3%,高于上海港总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水平。

  受市场回暖的拉动,今年前五个月,中远集运公司货量也大幅回升,重箱量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上海地区的出口重箱量同比增长50%以上,而长江流域的中转货源表现更加突出,经上海中转的外贸出口箱量同比增长55%,内贸箱量更是翻番。

  三、今后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市场发展趋势

  1、全球航运市场未来走势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2010年5月初,受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动荡。尽管欧盟和IMF的紧急救助计划暂时稳定了市场信心,但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欧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兑欧元快速升值,削减中国对欧洲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目前整个欧盟占我国出口的17%,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因而不得不对未来中国出口走势有所担忧。

  其次,欧美地区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为9.7%,欧元区高达10.1%,就业市场的复苏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2010年欧美经济进一步的复苏以及进口消费品货量的提升力度。

  供需差距虽有所收窄,但供大于求的状态仍未改变。目前全球集装箱船订单运力仍超过400万TEU,占现有船队运力的30%左右,而消化这些运力仍需要几年的时间。另外,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仍有234艘、48.2万TEU的闲置集装箱船,这些闲置运力随时可能重返航线,引发市场波动。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多国政府将推迟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考虑到2009年班轮行业出现的15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尽管目前市场出现一定程度回暖,但船公司的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商业环境,为港航企业提供必要的优惠扶持,支持港航企业彻底走出危机的阴霾,取得更快地发展。

  2、低碳、环保将影响航运业的未来发展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中国政府力推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下,节能、环保将成为航运业发展方向。未来,以环保为着眼点的技术革新将成为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发展重点。目前部分船公司已开始积极研发绿色船舶。从短期来看,推行低速航行,是班轮公司主要的减排方式。越来越多船公司在航线上实施加船减速,远东/欧地航线加船减速最为突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与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相比,航运业在碳效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将一吨货物从越南的胡志明运送到中国的天津港,运送距离3327公里,所释放出来的CO2,要比将同样的货物用卡车从中国的内陆城市武汉运送到天津,运送距离988公里少。依托长江、沿海两大优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进一步适应环保节能的发展趋势,继续大力推进水水中转的发展,在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逐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大型化、标准化、环保型内河船型,以提高内河航运的综合效益,积极促进驳船支线网络的发展和完善。

  3、未来中国进口增长潜力大

  2010年中央进一步明确将"扩进口"作为化解多重国际压力的战略资源,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便利进口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5月我国进口贸易增幅(57.5%)明显高于出口(33.2%),贸易顺差为353.9亿美元,下降60%。

  通过扩大进口可以弥补我国国内资源的不足,也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化解外汇储备风险、促进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未来,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及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有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预计我国进口增长的步伐将有所加快。

  为适应未来我国进口持续增长,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中可进一步加强进口贸易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为进口货物中转创造的便利的通关环境。


来源: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