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沪上试点 集聚效应助推业务发展提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8-18浏览次数:154

  日前,保监会批复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在上海试点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拟在半年内完成筹建。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产险沪上实现货运险保费收入1.27亿元,以42.7%的同比增幅领跑沪上;人保财险沪上实现船舶险保费收入3.31亿元,以43%的市场份额居首。

  太平洋产险和人保财险占据着上海航运保险业务的"大头",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的获批,有望进一步做好"领头羊"示范作用,带动上海航运保险纵深发展。

  整合资源业绩提速

  集中化运营中心的作用有多大?太平洋产险就是很好的表率。

  2009年12月,太平洋产险在上海成立保险业内第一个航运保险事业部,直接经营重大项目,并对货运险、船舶险和海事担保等业务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 "这之后,最大的变化在于,过去分散在财务部、承保部、理赔部等部门的政策制定权和资源分配权,统一由航运保险事业部行使,形成从市场拓展、承保理赔、财务核算、客户服务的圆环式操作流程。"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水险部经理徐峰介绍。

  太平洋产险航运保险事业部成立后,最大限度发挥资源集中、流程顺畅、服务规范的优势,使得航运保险保费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今年前5个月,太平洋产险在全国各地共实现航运保险业务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29.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16.05%,新增保费收入在100万以上的客户超过60个。

  相较于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在设立 "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时更为轻车熟路。业内人士指出,设立 "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意味着保险公司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 "通过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发挥大型保险公司在航运保险领域的业务集聚效应,以此推动整个上海航运保险的发展。"

  航运保险蕴含商机

  随着上海 "两个中心"建设向纵深推进,航运保险作为连接航运业和金融业的服务平台,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仅是中资财险公司,外资财险也相当看重上海航运保险的前景。

  不久前,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合作设立 "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发中心",专门从事针对国际航运与金融领域新技术、新发展、新趋势的研发工作。美亚保险国际商业险部总裁罗伯特.托马斯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公司特别针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推出了创新型险种 "港口和码头综合保险"和 "物流经营人综合责任保险"等。

  本刊顾问、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指出,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的航运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托高度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上海作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虽然航运保险业务的占比较低,但航运保险已然成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亟待加强的领域之一,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悉,上海保监局正在研究有关航运保险的创新政策和扶持措施。具体包括:研究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在沪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落实注册在沪保险企业航运保险业务免收营业税的实施细则,研究促进进出口企业在上海本地投保海上货运险的政策等,而这些备受市场关注的扶持政策已被纳入上海保险业未来3年的创新规划中。

  政策扶持有待深化

  有专家指出, "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后,国内保险公司依然将面对人力、产品不足等 "短板"。徐文虎指出,上海发展航运保险的不足之处包括:缺少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船舶航运业务信息交流较少;通晓国内船舶保险又对国际船舶保险了解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国内航运保险条款落后,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等。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承保的航运保险业务主要是货运险和船舶险,而对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所必须的海事担保、海事责任险、保赔保险等业务,经验还比较缺乏。希望有关部门能在产品审批、人才培养、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业务的扶持力度,促进航运保险的产业升级。"太平洋产险航运保险事业部相关人士提议。

  税收优惠同样将是航运保险发展的催化剂。目前,上海市税务部门规定的免税险种为进、出口货运保险,远洋船舶保险,集装箱保险等4个险种。和国际上的通常情况相比,可免税范围仍然较窄。 "航运保险业务具有可选择投保地的特点,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航运保险企业在上海地区的集聚,也有助于推动航运企业选择在上海投保。"徐文虎指出:进一步争取扩大税收优惠险种范围,增强优惠政策的灵活性或将增强沪上航运保险的竞争力。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