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智囊热议“四个中心” 贸易为首 信息为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15浏览次数:16

    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方向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上海提出"十二五"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如何将这一篇章在未来五年当中续写好?昨天,来自上海市发改委、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市宏观经济学会、市经济学会的专家共同研讨、谋划了世博后上海"四个中心"的战略与路径。

  与会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正值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之中,"四个中心"既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也是上海"十二五"调整、转型的主方向。在高度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大背景下,其将面临更大的不稳定性。还有专家预测,上海明年可能会迎来外资进入的高潮。

  上海步入向服务经济转变新时期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上海将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此,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认为,未来10年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应该要牢牢把握四大关键--第一,就是要加快形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要使上海成为交易中心、定价中心、营运控制中心。第二,要加快形成全球性的服务功能。市场、产品、机构要全面国际化。第三,加快形成信息化、网络化的功能集成平台,成为全球信息中心,包括如何使用现代的网络化和互联网这些新的信息化的方式,形成一种"四个中心"的功能的集成平台。第四,加快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秩序。

  全国政协委员、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蒋应时在发言中说,当前全球经济转向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格局面临重构,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已经成为新的趋势。上海自身的发展,步入了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是向服务经济转变的新时期。为了实现到2020年上海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具体的推动中,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上,要体现四个加快: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信息化和再信息化水平,加快形成深度开放的软环境。

  上海要成为贸易规则转变领头羊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指出,整个"十二五"的过程,基本就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一个过程。"到2015年,在这5年里,将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以及提供给我们‘四个中心’建设机遇和有利条件。"

  周振华表示,要把"四个中心"建设看成一个流动空间的框架,"四个中心"的建设重点要搞有利于流动的基础设施。所谓"有利于流动的基础设施",除了传统的交通网络,很重要的就是信息网络。上海"十二五"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今后上海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入信息网络建设,如果带宽、网速跟不上商务的要求,你的流动性就很差。因此要打造有利于流动的基础设施,其次还要有流动的场所、流动的环境、流动的服务等。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在发言中指出,上海是要在实践、理论方面成为中国参与到或融入到环境、气候与贸易这样一种关系处理过程中。在贸易规则的转变和贸易规则的变化上,上海要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领头羊",或者说成为一个节点。

  信息服务业应成为发展转型先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结合近期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指出,这是巨大的危机,但中国未必没有机遇。同时,上海可能也是有机遇,而且上海的机遇跟中国的机遇会不一样。金融中心的建设里,要考虑到这一点。

  "上海明年可能会迎来外资进入的高潮。 "袁志刚认为,要变危机为机遇。如果国家层面能够把国外的热钱堵得比较厉害,热钱可能就会转变为实际的投资,或者成为高端的服务业的投资进来,或者会进入比较健康的、能投资于新兴经济体的、将来有非常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只要这个东西不是过度的炒作、相当程度的进入我们实体的话,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迎来了一个资金宽松的时代。

  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王思政则认为,要放大世博后效应,信息服务业应该成为发展转型的先导者。信息化基础建设上,我们极为落后,投资少之又少。 "王思政透露,这两天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我们投资要转型,城市建设管理要转型。大家都担心我们没有东西投。实际如果我们把中心转移一下,投到信息化基础设施上,因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服务业、服务经济最相关的一个产业。

  在其看来,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就是宽带网、互联网。这些东西我们投资主要是企业在投资,三大运营商在投资。整个投资2009年不到200亿。上海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差不多5000亿,基础设施投资占了40%。王思政建议,接下来政府投入应该要加大,包括国家现在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

  大贸易建设要放在首要问题

  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员郑韶开宗明义地指出,"四个中心"的战略,就是上海转型的方向。航运、金融、贸易三个中心,如果做成四分之三,那上海的转变就完成了。

  郑韶的观点为,"四个中心"贸易为先,贸易为重。一旦资源错配,会走弯路。若干年前市委领导说 "四个中心"建设,看来抓得住的只有航运中心,目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全世界每一个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是贸易首先起来的大都市。

  郑韶主张,一定要把大贸易的建设放在重要、首要问题上。贸易的内容含量非常之广阔,有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现货贸易、期货贸易、网上贸易等等。需要动员起更多的资源,在上海大力发展贸易。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结算来推动。 "如果没有贸易结算,没有人民币大规模的结算,哪来的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 "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认为,上海"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创新、转型。 "四个中心"是创新、转型的重要载体。在左学金看来,上海要形成竞争力,还是要降低制度成本,比如金融的制度成本。 "上海的创意成本,肯定是高于全国的,我们要切切实实的把这个成本降下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现在差距很大。 "

  "像上海衬衫,两千多块一件,到国外折成美元就两百多美元。我们的平均收入才11000元/年,才是日本、美国的四分之一,上海的物流、流通体制(的成本)太贵。 "左学金谈道。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