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2010上海航运交易论坛"上,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责任公司(船舶公估公司)将正式揭牌成立,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的公司自此诞生。
为何能称之为国内专业船舶保险领域里的"第一"?与其他保险公估公司相比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公司的未来发展如何定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上海航运交易所副总裁、船舶公估公司执行董事王坚敏先生。
记者:首先请您谈一下船舶公估公司成立的政策、市场等方面的背景。
王坚敏:2009年3月国务院在加快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依托上海航运交易所,较快建设全国性的船舶交易信息平台,编制开发船舶交易指数,在上海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场,引导和规范船舶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展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服务功能,为开展船舶交易鉴证、船舶拍卖、评估等服务,增强航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成立船舶公估公司是上海贯彻落实上海"两个中心"意见的工作之一,也是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功能的重要举措。
除了政策的要求,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其实,上海航运交易所有关船舶公估的相关业务一直在运作或实施,只是原来没有一个专业的评估资质。现在,按照政策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市场运作体系越来越规范,要求出具报告的评估机构有专业的资质已成为很多上市公司、银行的基本要求。同时专业的机构必须要有专业的有资质人员来从事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规范。并且,目前船舶保险公估市场的不规范性更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站在公正公平立场上的机构来从事这方面业务。
就是在这种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需求下,催生了船舶公估公司,反过来,这一资质的取得也助力上海航运交易所提升了在市场、船舶价格领域的权威性。
记者:船舶保险公估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尤其是上海的船舶保险公估市场,您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主要软肋?造成这些发展滞后的原因又在哪里?
王坚敏:目前看来,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业务的,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当然并不是说在我们之前就没人做,很多公估公司也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只是侧重方面不同。因为保险公估是一个全社会的公估项目,而真正在中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保险公估领域不在航运和船舶,应该是车险、建筑等其他相关方面。并且,由于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公估公司没有列明专业领域,因此对于众多公估公司而言,原则上并不存在专业领域的限制。而事实上目前船舶公估也有其他公司在做,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可能较为欠缺。
真正发达国家的公估都趋向于由专业的公司来组织专业的实际业务,与国际相比,中国公估水平滞后原因很多,主要的一点是由我们的发展过造成。中国保险公估甚至保险市场发展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公估的专业领域整个发展时间还不到10年,短暂的市场经验直接导致了业务水平、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谈到具体的业务,比如公司的水平、价格评估的标准、结论,中国与国际并不存在太大差别,差距可能主要存于历时长短、反应快慢等问题上。但是我认为熟能生巧,随着中国保险和公估领域的业务人员越来越成熟,现存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具体到上海的公估行业,经我们的调研发现,目前上海的船舶保险公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船舶保险公估机构数量太少,船舶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不足,以及船舶保险公估师的队伍不健全等方面。
记者:船舶公估公司最终想要达成怎样的行业目标?如果让您选择一点"优势"来作为叫响船舶公估公司品牌的亮点,您愿意选择哪点优势,为什么?
王坚敏:其实最终的行业目标和"优势"或"亮点"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这也是船舶公估公司运行的宗旨,即公正,而且是绝对的公正。
目前国内的公估市场存在两个明显的软肋,一是为了生存,不顾市场价格标准,有"活"就接;二是运用所谓"灵活手段"只从委托方的利益出发出具报告。这两点体现了某些公估公司不客观公正立场的同时,也给市场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最终在船舶领域成为一个最专业、权威、公平、公正的市场化公司是我们的目标,可以说,我们的目标和亮点正是目前市场最缺乏的。我们一定不会为其他任何各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做好自己的事情,使我们的"亮点"更亮。
相信大家都愿意看到正压倒邪,都会觉得处于公正的市场环境中才会有稳步的发展。船舶公估公司的成立可能将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出发,当有足够多的拥有公信力的公司在市场上运作时,对规范市场行为肯定会起到一定约束力的。
记者:与国内众多大小不一的船舶公估公司相比,船舶公估公司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王坚敏:首先要强调的是,虽然上海航运交易所作为公司的主要投资方,但船舶公估公司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与国内其他公估公司的竞争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是市场经济行为。
因此,与其他公估公司相比,我们的优势完全是我们自身实力和定位的体现。
船舶公估公司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于对船舶价格的评估,以供银行、保险等需要方参考,这一点定位与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评估公司都是有区别的。当然,国内其他的公估公司也可能涉及到这个的领域,但定位不会像我们一样明确,而是各个领域都涉及,求广而不求专。
我们独特的优势除了上面提到的专业性、公正性无可置疑,以及有很长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外,还有一点可以说是"人无我有"的优势。
4月1日起,《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上海航运交易所受交通运输部委托,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交易信息平台,提供船舶交易信息服务;各地方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应当向上海航运交易所及时报送本机构的船舶交易信息,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定期汇总发布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和市场行情。
足够的信息量必然促使得出的公估结果更加准确,更加让市场所接受,而这个信息的支撑是任何其他公司没有的,即使能获得部分信息也是偶然的,我们却是必然的。当然,今后根据船舶交易市场信息,上海航运交易所会制定一个二手船舶价格指数,但指数是一个宏观或更为宽泛的概念,是一个市场动态的指导,具体的成交信息仍不可能被其他公司完全掌握。所以,大量基础性信息的完全掌握必将使我们的船舶价格更具客观性,也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有欠缺,最主要体现在船舶公估公司的员工应该学会适应市场,能够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主动联系、寻找客户,变被动为主动,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另外,与发达国家的公估公司相比,操作环节的规范和网络的铺设都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方面。
记者:目前中国船舶公估行业人才的总体状况如何?船舶公估公司内部的人才结构和组成又是否能承担起船舶保险公估的重任呢?
王坚敏: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上海船舶保险公估师队伍不健全的问题,这也是国内船舶保险公估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有些船舶公估人员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知识结构老化;二是在船舶公估师人员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兼职评估师,船舶资产评估成了第二职业;三是少数从业人员以客户满意为目标,降低了船舶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客观性;四是由于船舶评估业的发展未成气候,船舶评估的后续培训以及职业教育跟不上航运发展的需要。
因此,借此机会我也想呼吁,希望有识之士可以积极加入船舶公估领域,积极加入我们的船舶公估公司,共同来把这项事业做好!
仅就船舶公估公司本身来讲,我们除了有一批专业的、取得行业资质的员工外,还正在积极发展建立一个专家队伍。有实践经验、对价格有高度敏感性,兼具船长、轮机长和贸易经验的人士将是我们最看重的专家人才。因此,这个专家队伍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队伍。
谈及对人才方面更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可能形成一个船舶价格评估师的专业考核资质,必将对市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使整个专业队伍更加强大,整个从业环境更加公平,市场更加规范。
记者:显然,船舶保险公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实力"的一部分。您认为船舶保险公估行业的成熟发展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哪些相关行业、产业又将因船舶保险公估的成熟发展而受益?
王坚敏:应该说,船舶公估公司首先对上海航运交易所本身功能的拓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并且今后的目标除了船舶评估之外,还会有所拓展。船舶本身只是一个点,从这一点入手,由点及线,延伸到航运整个产业的评估将是我们长远的发展目标。
航运保险是航运和金融中心的交叉点,也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一个软肋部分。保险公估虽然是一个后续服务,不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否认它也是航运保险的一个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础。做好保险公估也必将对推进上海航运保险领域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至于相关产业,首先受益的应该是船舶交易,更公正的价格评估将使更多船舶愿意来上海进行交易,进而推进上海船舶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船舶公估对于保险、银行、法律,甚至修船领域也会带来部分集聚效应。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