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的轰鸣唤醒了黄浦江畔的清晨。随着上海港口建设"十一五"的收官之作--上海外高桥六期码头的建成,外贸集装箱船历史性地撤出了黄浦江。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显著提升航运国际服务功能"。展望"十二五",一个向全球提供交易平台和高端服务的新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崛起。
上海,自开埠起就满怀着对海洋文明的向往,成为我国贸易融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随着上海金融、航运"两个中心"建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昔日的"东方第一繁盛商埠"更肩负起在全球化时代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三港三区"描绘世界第一大港版图轮廓
被誉为海洋工程"航空母舰"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矗立在上海外高桥码头,几个月后,它将前往我国南海海域开启它的深海"第一钻"。
正如"海洋石油981"的横空出世,2010年上海港也备受世界瞩目--继续保持货物年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同时,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在中国海岸线的中点,万里长江出海口的南侧,浦东外高桥港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港、洋山深水港区以及外高桥保税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等"三港三区"密切联动,绵延100公里的东海黄金岸线正在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在过去的20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海港首个具备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运输两大主题功能的综合性港区--外高桥六期码头正式开港投产;洋山港也在朝着重要的国际中转港步步推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度跨入世界前五机场行列……
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和"三港三区"的稳步发展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准备好了基础条件,上海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贸易支撑和工业基础等,吸引了大量国际航运企业入驻。
目前,上海市登记注册的从事船舶建造和海上运输的企业有750多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上海。
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将进一步优化现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包括加快完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江海直达船型的推广应用等。
"十二五"期间,三港三区将继续释放联动效益,发挥协同优势。洋山保税港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将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前沿,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让"三区"带动"三港",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机场空运枢纽港在功能上的互补。
政策创新启动高端航运服务业引擎
中远集装箱有限公司把旗下的泛亚航运、中远集装箱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等注册地均转移到洋山港,从而得以享受营业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也相继在上海成立了航运保险事业营运中心,以享受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优惠……
"在国际航运市场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免征营业税政策,对于航运企业犹如雪中送炭,相关政策快速落地生效令企业备受鼓舞,也为企业今后发展增添了活力。"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翔说。
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创新能力和政策"试验田"角色,使得航运龙头企业、功能性总部纷纷落户上海,集聚效应不断凸显。综合试验区免征营业税政策、特案免税登记、江海直达船型研究等政策探索和突破的有效推进,为上海航运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拥有一支强大的五星红旗船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吸引中资船舶回国注册,我国的船舶登记制度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向全新的金融交易资产工具""实物登记向虚拟登记""事后登记向事前登记"的三大转变。
2010年12月4日,"上海海事局船舶登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中,鼓励悬挂外旗的中资船舶回国登记的又一新举措。
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说:"在上海成立船舶登记中心,必将成为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引擎,吸引大量的优质船舶来上海登记,增加上海港的贸易流通量,促进航运要素的集聚,促进航运产业链的培养和发展,以及航运市场、船舶交易、船舶融资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以综合实验区为依托,不断创新特殊监管区的监管模式,放大"三港三区"联动优势,拓展上海综合保税区功能等仍在推进。
"十二五"期间,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建成功能创新领先、增值服务发达、国际贸易便利、外汇管制宽松、区港运作贯通、物流监管便捷、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监管区。
为进一步启动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引擎,"十二五"期间,备受关注的启运港退税政策、上海港干支线集装箱中转一体化联动、拓展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新型业务试点也将取得新的进展。这些新举措都将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掌握话语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作为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祥地,1849年英商就开辟了上海至香港的定期航班。随着物流、商流的集聚交汇,"汽笛一响黄金万两"的上海成为与伦敦、巴黎、纽约齐名的世界性大都会。百余年后,滔滔浦江水又一次见证了上海在国际航运版图上的崭新崛起。
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着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完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服务环境,努力提高国际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于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而配置的方式则是掌握航运市场话语权,从而加快发展航运经纪、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现代物流等航运服务业。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破浪前行,在指数国际化、运价备案、船舶交易、船舶保险公估、航运信息、船员管理、口岸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上海航运交易所陆续发布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而海外机构也推出基于新版指数的运价指数衍生品;首批国际航运经纪公司在上海北外滩正式注册成立,克拉克森航运经纪(上海)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首批获得航运经纪营业执照的企业,填补了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的空白;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正式运营,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的公司……
"为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努力实现三个条件。"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说,"首先,中国的‘声音’要权威、准确、及时,这个‘声音’就是信息,我们的信息需被同行业关注和引用,成为其发展衍生品的依据。其次,形成中国标准,衍生品交易有很多标准和版本,比如挪威版本、日本版本,我们要实现中国版本,以更加适合中国交易市场和管理模式。最后,搭建更多的交易平台,建立公开的交易平台,减弱干预色彩,提高公信度,以交易价格指导全球价格。"
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将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功能。上海要加快推进启运港退税、报检报关"一单两报"等创新试点,加快发展航运经纪、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现代物流等航运服务业;推动"三港三区"、北外滩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争取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突破。
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会国际大都市的一个缩影。
上海,正满怀着中华民族建设航运强国的梦想,奔向大海!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