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上海借“航运东风”进军国际海事仲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11浏览次数:160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10日在此间就加强海事法律服务、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据悉,中国唯一的海损理算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损理算中心将被引入浦东,弥补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方面的海事仲裁"软肋"。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王承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国际上很多海事纠纷都是在英国等传统海运大国进行仲裁,现在,中国是经济大国也是贸易大国,要把自己的海事仲裁、海损理算业务的品牌做大做强,至少把涉及到中国当事人的案件、理算业务从伦敦等地引回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引进国际海事案件,真正实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呈现的软实力"。

  上海拟在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在硬件上,上海港的货物年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超过新加坡港,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但在航运服务领域,上海尚且薄弱,与其货物吞吐量的"世界第一"难以匹配。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既需要具备硬实力,也需要兼备软实力,而海事仲裁则是航运中心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于英国海事仲裁员协会每年受理1000余海事仲裁案件,王承杰表示,中国海仲受案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已在国际海事仲裁机构中列居第二位。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蔡鸿达在采访中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目前已累计受案200余件,争议标的达20多亿元人民币。

  据悉,"航运软实力"是上海目前航运建设的重头戏。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显著提升上海的航运国际服务功能,即: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十二五"开局,上海针对补足航运软实力的动作正频频展开。

(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