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使国家在短短的30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长江航道迈进了飞速发展阶段;长江航道人多年来让长江中游航道畅起来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长江中游已成为带动中国中部地区崛起和加速川渝湘鄂建设的水上大动脉,黄金水道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中部崛起"呼唤畅中游
长江中游自湖北宜昌到武汉长江大桥,全长626公里,流经湖北、湖南,位于三峡、葛洲坝两座水利枢纽的下游,河道迂回曲折,弯道、汊道多,河势不稳定,滩槽变化频繁,浅险水道较多。枝城至城陵矶为荆江河段,其中下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历来是长江干线枯水期航道维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长江中游航道起着联通上下游的重要作用,中游畅则长江畅。
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的全国中心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在长江经济带中心,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河段的岳阳(城陵矶)是湖南省通往长江的主要水路口岸,素有"湖南咽喉,湘北门户"之称。岳阳(城陵矶)港还是湖南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贸易港口。湖南内陆的大量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运往长江各港口。湖南省以及岳阳市有关方面曾多次向长江航道局、长江武汉航道局提出进一步改善航道条件的要求,以适应大吨位船舶通航的需要,近年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呼声愈来愈高。
中游辖区沿江两岸分布着众多大型企业,提高长江枯水期航道维护尺度,实现中游航道畅通,一直是沿江企业多年的心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近年已经得到从中央、交通运输部到地方省市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春运期间全国遭遇雪灾,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长江航道提供了支撑,水运更是彰显了业绩。
近年来,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长江下游水运继续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江海联运发展迅猛,苏州、南通、江阴、南京、镇江、泰州、太仓等7个港口吞吐量均超过亿吨;中游水运需求激增,湖北以武汉新港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中游航运中心,2011年武汉港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江西、湖南干支联运更加兴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带来了新的压力,长江中游更为畅通的呼声愈来愈高。
中游航道建设驶上"快车道"
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呼吁下,长江航道的整治引起了国家和原交通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初,根据沿江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发展水平,深入调研,精心谋划,有重点、分阶段地确定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战略和实施目标,提出了"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干线航道系统建设思路,随后《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得到了原交通部批复。目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工可已通过部审,并按照要求将预工可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建设总投资约48亿元,从而使中游航道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30多年来,武汉航道人励精图治,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系统治理长江中游航道是满足长江水运和沿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武汉航道人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夙愿。在上级关怀下,长江中游航道先后完成了界牌、碾子湾、罗湖洲、马家咀、瓦口子等航道整治工程,严重碍航局面得到一定缓解。
长江界牌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首开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的先河,是长江有史以来最大的航道整治工程。界牌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杨林山,下至石码头,长38km。下距武汉173 km。左右两岸分别是湖北省洪湖市、湖南省临湘市。该河段是控制荆江、洞庭湖洪水下汇的咽喉,两岸均靠堤防防御洪水。由于河段内洲滩多变,崩岸严重,枯水航槽不稳,造成航道尺度不足,成为长江中游航运的卡口河段,有著名的中游"瓶子口"之称,严重制约着航运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河势变化也给两岸的防洪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不适应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4年9月,原交通部、水利部联合审查通过了《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护岸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两部份。其中,航道整治工程项目有:右岸15座丁坝、新淤洲鱼嘴守护和南门洲头与新淤洲尾间锁坝以及汉道内洪湖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
界牌航道整治工程遵循因势利导的治河原则,在有利于防洪护岸、改善航运条件的前提下,以整治航道为主要目标,尽量兼顾其他效益。工程设计采用低水整治建筑物,以固滩导流为主,基本上不影响防洪水位和其他环境条件。航道整治工程1994年11月破土动土,先期建成新淤洲鱼嘴工程、锁坝工程、洪湖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以及右岸#2至#15丁坝工程。整治工程实施后,在控制河势,改善航行条件,改善港口水深以及改善堤岸稳定条件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达到工程初步设计所预期的目的。
2007年4月16日,《长江中游界牌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获得交通部优秀设计奖。
针对1998年、1999年特大洪水产生泥沙淤积而碍航的问题,从2001年起,国家投资两亿元,利用近三年的时间对长江航道实施应急清淤工程。长江中游有芦家河、太平口、马家嘴、沌口、武桥水道、周天、碾子湾、监利河段共8处水道(河段)得到了治理;在维持现行航道尺度不变的前提下,缓解了1998年、1999年特大洪水造成的重点浅滩碍航问题,减轻了枯水期航道维护的压力。
跨入本世纪后进行整治的碾子湾水道地处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是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中最为显著的弯道之一。河道自然条件极差,航行条件极为恶劣,航道维护非常艰难,是中游航运的瓶颈。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严重碍航局面,一度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随后的近十年内由于河势的急剧变化,更是频频发生阻航事件,给航运及沿岸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曾引起国务院和交通部的高度重视。
从2000年元月份开始,利用4年的时间在这一河段修建了丁坝、顺格坝以及护滩、护岸的系统整治,使航道条件得到较大改善。98大洪水之后,航道和水利部门分别对该水道进行了应急控制,主要是遏制河床和堤坝的进一步恶化,为实施系统整治奠定基础。碾子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1月予以实施,主要修建了3道丁坝、4道护滩带以及1000m 的护岸,工程投资4338万元。经过一个枯水期的实施,于2003年6月基本完成。
由于清淤应急工程对河势的及时控制,大大减少了本工程的投资和工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整治后的碾子湾水道航道尺度由2.9m×80m×75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提高到了3.5m×100m×1050m,可满足万吨级船队枯水期满载通过。2007 年3月28日,碾子湾整治工程进行实船适航试验。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02027"拖轮,顶推着由6个千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顺利通过长江中游碾子湾水道,这标志着碾子湾水道经过综合整治后,达到了工程预期目标,曾经困扰长江中游航运的又一个"肠梗阻"被打通。
陆溪口水道是长江中游枯水期多年的重点浅险水道,其上游有长岭炼油厂、岳阳石化总厂、荆门石化厂等大型企业,是长江重要的水上油运通道。按长江干线航运发展规划要求,在枯水期油轮船队单驳载重量提高到3500吨,所需航道水深为3.7米;而以前这一水道在长江枯水期的维护水深只能达到3.2米,远远不能适应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05年11月28日,该水道整治工程经交通部批准,投资9960万元,正式开工建设,利用两届长江枯水期的30个月施工时间,对全长10公里的水道进行整治,达到航道水深3.7米,航宽150米,弯曲半径1000米,改善了通航条件。
2005年以前,窑监水道都是枯水期的重点维护浅险水道。2005年枯水期,长江航道局为保证窑监水道的航道畅通,在还未正式开始全面整治前,主动作为,特意自筹资金260多万元,在这个水道实施应急控导整治工程,为枯水期航道畅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游航道建设除以上这些已竣工或正在实施中的整治项目之外,按照长江航道总体建设规划,十一五期的整治力度更大,已陆续对长江中游已对长江中游的太平口、瓦口子、马家咀、周公堤、藕池口、窑集佬、监利、武桥等水道进行了整治。随着去年"国家十二五高等级航道建设"启动,荆江航道被列为了整治的重点,今年长江中游将完成窑监一期、戴家洲一期等项目竣工验收;完成沙市腊林洲、瓦马、窑监乌龟洲、武桥、戴家洲右缘、藕池口一期等航道整治项目交工验收;完成界牌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戴家洲二期、湖广-罗湖洲、天兴洲等航道整治工程。今后还将对浅险水道进行系统有效、科学合理的整治,同时依托航道整治工程,充分利用自然水深,切实加大航道维护管理力度,分时分段提高航道实际维护尺度。以全面实现"畅中游"的目标。
为"中部崛起"增添强大动力
长江航道的整治,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出来。长江水运货运量连年攀升,江海联运、干支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日趋繁荣,船舶大型化、深水化、标准化趋势明显;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首次突破1000吨。有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长江干线货运量突破16.6亿吨,集装箱1119.3万标箱。
长江航道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近年来,武汉交通开始起步快跑,正在重绘"九省通衢"的蓝图。2005年4月下旬,武汉港口集团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共同出资建设武汉长江枢纽港。届时,武汉港口集团用3至5年的时间构建五大港区,即基本形成以外贸集装箱、散货为主的汉阳港区;以集装箱、散货为主的阳逻物流港区;以旅游客运为主的汉口港区;以汽车滚装、燃油传送、服务沌口经济开发区为主的沌口港区;以液化气、危险品运输为主的左岭港区。通过5至15年的建设发展,武汉港将建成华中航运中心内陆最重要的集装箱集散地以及长江中游最大的水陆联运、水水中转、连接干支的多功能、综合性、开放性的现代化航运中心。
航道人扬波中游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负责长江中下游航道维护任务的长江武汉航道局广大干部职工扬波中流,做到了航道畅通保障有力。广大中游航道职工牢记服务理念,践行服务承诺,倾情服务社会,日守孤洲,夜伴灯眠,搏风击浪,战滩斗水,为确保长江黄金水道安全畅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精心养护,强化管理,辖区航道经受了多次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大干旱以及2006年汛期特枯水位、三峡大坝7次蓄水的严峻挑战,武汉航道人始终做到了 航标标位准确,灯光明亮,为千船万轮创造了优良的通航条件。
他们强化"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周密谋划,他们积极依托航道整治工程,充分利用自然水深,主动作为,多次分时分段提高了干线航道的维护尺度。为沿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以武汉航道人无私、无怨、无悔的英雄本色,以长江航道负责、为民、务实的行业风采博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作为畅中游重任的承担者-长江武汉航道局实现了服务理念从过去的方便维护向方便用户转变。服务长江水运是长江航道人的天职、服务沿江经济是长江航道人的使命、服务流域百姓是长江航道人的根本。
经过多年的整治建设和大力维护,长江中游航道的通航尺度大幅提升。2009年,武汉航道局将大埠街至城陵矶河段枯水期水深从2.9米提高到3.0米,一举打破自1953年以来延续了56年的长江中游枯水期航道水深2.9米的局面。2010年,海轮航道成功实现了"双延",即将海轮航道从武汉上延到了城陵矶;同时提前一个月开放了武汉以下海轮航道,延长了海轮航道通航时间。
据长江航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仅海轮航道延伸至城陵矶,进江海轮、江海直达船舶数量的大幅增加,武汉至城陵矶航道整体通过能力每年就可提高1.46亿吨,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9.7亿元;每年增加海轮航道通过能力1.16亿吨,每年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66亿元。海轮航道货运周转量每年将增加491.8亿吨公里,可拉动沿江GDP增长149.3亿元。
从2011年枯水开始宜昌到武汉的最低水深已经正式提高到3.2米,可通航1000~5000吨级船舶。提高长江中游枯水期航道维护尺度之后,将为航运企业和沿江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据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宜昌到武汉水深提高到3.2米之后,每年可提高长江宜昌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武汉河段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309万多吨和385万多吨。由此,可增加的货运周转量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3亿多元。
也是在2009年,为帮助提高航运企业的营运效益,武汉航道局缩短了航道水深信息发布周期,从一个月公布一次,改为每10天一次,2010年又改为每周一次。此举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航道水深,方便船运公司合理安排运输生产,装载货物,增加运输效益,大受船舶单位欢迎。
航道文化孕育航道精英
30多年的栉风沫雨,浇灌出长江中游航道璀灿的文明之花。航道人用特色鲜明的航道文化提升了服务水平,创新了服务品牌,孕育了航道精英。洪湖、武汉航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样板航道",荆州、监利航区文明样板航道通过了长航局验收;洪湖航道管理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涌现了 "全国劳动模范" 郑启湘、李汉成,交通部"金锚奖"得主何亨艮等一批先进人物。郑启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大胆创新,终于成为拥有20多项科技成果,7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航标灯王",成为中宣部集中宣传的"时代先锋"。
郑启湘1973年,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洪湖航道段仪修组,当上一名航标灯器修理工。亲眼见证了长江航标灯从煤油航标灯-乙炔气航标灯-半导体航标灯-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的发展进步过程。郑启湘从1982年起,开始把目光投向航标灯的技术创新上,针对航标灯的节能、环保、耐用、免维护等技术,坚持20多年攻关不辍,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先后研发完成了多功能半导体航标灯、集成电路航标灯、新型一体化航标灯光源、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等,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科研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研制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具有节能、环保、发光效率高、经久耐用等特点,已在长江航道全线和部分内河推广使用,为建设绿色、畅通的长江航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武汉航道局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打造 "极目楚天 畅行荆江"的文化品牌,以文化为引领,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智能航道建设;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奋力实现"大局向强局"的转变;用智慧和力量,努力把现代化航道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让长江中游更为畅通。
(来源:湖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