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去年刚刚开港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来说,意义非凡--全球排名前十的豪华邮轮之一、亚洲最大(14万吨)的"海洋航行者号"邮轮将在6月19日首次停靠上海,并将以此为母港,开始它的亚洲旅程。另一艘位列全球十大邮轮之一的"海洋水手号",也将在明年6月从加勒比引入中国,以上海为母港开设始发航线。
依照国际通行标准,排水量10万吨级以上的邮轮被视作大型邮轮。从北外滩的"一滴水",到宝山的"东方之睛",上海的邮轮产业起步至今已近10年,终至与国际邮轮业接轨的全新起点:开启"大船时代"。
发展邮轮旅游,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内涵,也是提升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至"十二五"期末,上海的目标是要建成东亚地区的邮轮枢纽港,成为与新加坡、香港比肩的亚太地区三大邮轮中心之一。
眼下,从虹口到宝山,全新的产业正酝酿着地区的深层变化与转型。当全新的"时代"到来,上海是否已做好准备?
邮轮旅行 不只是交通工具
站在宝杨路长江大堤北眺,一条数百米的"长龙"引桥蜿蜒入江,与一座崭新的码头呈"T"字形相连,岸上一侧,与一扇巨大的银色"贝壳"状建筑相接,整体构型仿佛一只眼睛,静静地横卧在长江之畔。
这里就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邮轮始发港,被誉为 "东方之睛"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先期建成的一期岸线长774米,建成两个泊位可同时停靠一艘20万吨级和一艘10万吨级大型国际邮轮,设计通关能力60.8万人次/年。待2012年二期工程完工,还将增加两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亚太及中国区总经理刘淄楠兴奋地说:"‘海洋航行者号’今年的预定已将近全部售完,我们还将开设多条母港始发航线,目的地涵盖东南亚、日本及韩国等旅游胜地。"
国际一流的巨型邮轮什么样?一段短片让记者率先一窥全貌,"海洋航行者号"长310米,甲板15层,载客可达3840人,容纳船员1181人,"从体量上说,将近5艘泰坦尼克号。"据介绍,船上除了传统的各式酒吧、餐厅,还有包括各类免税店、水疗中心、3D巨幕影院,还有攀岩墙、真冰溜冰场、直滑轮滑道、高尔夫推杆练习场等。"白天挂靠在风景优美的港口,可以上岸观光、购物、活动,平时在船上随时可享受各式美食与服务……"
"邮轮并非只是交通工具,其本身便是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刘淄楠说。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而从世界经验看,邮轮产业是人均GDP1万美元到2.5万美元的伴生品。上海从2008年起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应运而生的邮轮旅游,正可满足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需求。
这样的旅行,费用如何?"邮轮旅游,可谓高而不贵,即品质高、价格不贵。"上海国旅国际旅行社出境旅游中心专项旅游部经理徐薇薇告诉记者,目前邮轮旅游产品皆为出境游,依旅游业内的划分,一般将出境游产品5000元以下列为低端产品,5000-10000元为中端产品,1万-3万元为高端产品,邮轮旅行线路正集中在中端产品中。从报价上看,一款日本邮轮游产品报价高于普通日本游,但邮轮是一票包含吃住,算下来反而比普通游+住宿+伙食费用更低。
带动力 巨大的"乘数效应"
邮轮进入"大船时代",并不仅是提供了一款全新的旅游产品。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建设成为东亚地区邮轮枢纽港和亚太地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三大邮轮中心之一。届时,邮轮产业对上海直接经济贡献预计将达50亿元至80亿元,总体经济贡献有望达150亿元至200亿元的规模。
北外滩和吴淞口两大邮轮港的排片表,显示了上海邮轮产业的上升态势。根据计划,今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靠泊大型国际邮轮航班62艘次,其中母港邮轮50艘次;到2015年,吴淞口的年靠泊量将突破200艘次。而用以靠泊7万吨级以下邮轮的北外滩,邮轮旅客吞吐量亦在逐年攀升。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邮轮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爵浩认为,逐步迈入"大船时代",意味着邮轮带给港口所在地的辐射效应成倍放大。
以"海洋航行者号"为例,其一天的日用品、食品等物资需求量就达近10万美元;一艘邮轮每船次的采购量往往突破100万元人民币,一旦上海成为邮轮的供给采购地,采购市场将会大大繁荣。这还只是"邮轮产业链"的小小一环。专家介绍,邮轮经济产业链涵盖邮轮制造业、邮轮公司、邮轮港口和岸上旅游四个方面,包括维护保养、补给采购、信息服务、集疏通关、船供物流等多个环节。目前,除邮轮制造基本被欧洲垄断外,其余方面中国均大有可为。
维护保养,就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目前亚洲地区绝大多数邮轮的维修保养仍集中在新加坡,中国市场并未形成。"其实上海完全有能力进行维修,而且成本更低,"刘淄楠说,2010年10月在上海港附近发生碰擦事故的歌诗达"经典号"邮轮,不到5天时间即由中海工业长兴修船基地成功修复,这一速度业内亦属罕见。对成为大型邮轮母港的上海而言,一旦抓住机遇做好这块"蛋糕",邮轮产业乃至整个航运业的能级将获得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邮轮巨大的客流量为当地旅游市场带来的刺激也不可小觑。据介绍,一艘次母港邮轮至少有20%客人来自海外,他们一般坐飞机到上海,随邮轮旅游结束后再从上海空港离境。这期间的交通、住宿、旅游消费等,都相当可观。此外,10万吨以上级邮轮拥有千余名船员,他们也会按行业惯例在沪逗留、休息、观光。
程爵浩说,发展得当邮轮产业将给区域功能提升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将远超传统的港口货运业。
机遇与挑战 上海准备好了吗
宝山区副区长夏雨亦对邮轮产业寄予厚望。在他看来,宝山滨江地区将因邮轮实现又一次历史性转型:"从最早的渔村经济,到后来的‘炮台经济’,到解放后的‘工业经济’,再到今天的邮轮经济,这就是吴淞口不断脱胎换骨的过程。"
较早涉足邮轮产业的北外滩地区,已经尝到甜头。自2006年启用至今,北外滩邮轮码头周边已集聚起3000余家航运企业,逐渐形成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的业态;北外滩区域的交通设施、公共环境等,亦在这几年有了跨越式提升。
在宝山区,蜕变也已指日可期。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周边1.4平方公里区域已列为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新近公布的计划显示,宝山区40余公里沿江区域将围绕邮轮产业重新布局,依次打造国际邮轮核心功能区、邮轮服务配套功能区、现代服务延伸功能区和结构调整储备功能区。
硬件并不是唯一的课题。宝山区滨江委主任王友农坦言,密集而至的邮轮,将给宝山乃至上海的服务管理能力带来大考。
今年7月7日、7月30日、8月25日,吴淞口将3次出现两艘大型母港邮轮同日靠泊的场面,出入境旅客及船员人数将达1.3万人次以上,相当于数十架大型飞机同时下客。壮观场面的背后便是挑战:吴淞口邮轮码头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大规模旅客的快速有序通关?周边接驳交通能否实现人员快速疏运?一旦人流集中某一区域,邮轮码头内外是否又有应对措施……
8月份惯常的台风季节恰逢邮轮密集停靠期,恶劣天气如何紧急应对?"考验是多种多样的。"王友农说,"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只能尽力探索。"
而一些相关政策、制度的相对滞后,也对邮轮产业的发展壮大造成制约。据介绍,被视作非贸易行为的邮轮采购不享受退税,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象:一瓶茅台酒经出口渠道到迈阿密卖给油轮公司再运回中国的成本,反而低于邮轮公司从中国直接购买。
还有通关、检验检疫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服务等,如何突破创新,这显然比硬件建设更考验上海乃至中国的改革智慧。
(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