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要求上海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转型的先行者,如何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努力走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东方网近日走访上海部分国资国企,听听他们在稳增长、促转型、谋创新中,努力做出的尝试和探索,从中窥见上海国资国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践结构调整、布局新兴产业、探索创新驱动的新经验。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航运需求持续偏弱、闲置运力集中释放……今年以来,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港口业,外部环境始终不容乐观,增速停滞似乎是必然的逻辑。不过,在近眺浦江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办公楼里,记者拿到的上半年"成绩单",却令人眼睛一亮。
今年上半年,上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完成2.51亿吨,同比增长6.3%;散杂货吞吐量完成9208.5万吨,同比增长4.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86.5万标箱,同比增长3.6%。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两大指标依然"过硬"。
不过,在上港集团总裁诸葛宇杰看来,中考"大分"背后的一组"小数字",更让他觉得可喜--数据表明,1-6月份,上港集团水水中转累计完成679.6万TEU,同比增长5.7%,集团累计水水中转比重42.8%,创下水水中比重的历史新高,其中国际中转累计完成89.5万TEU,同比增长15.6%;长江内支线累计完成188.3万TEU,同比增长5.8%。"水水中转是衡量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中转显示港口的国际化程度,长江支线则成为新的增长因素"。
面对全球航运不景气,国际港口业增速放缓,上海港如何应时而动?诸葛宇杰坦言,今年以来,上海港积极调整结构、谋求转型,在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上半年,投资47.91亿元的外高桥六期码头全面竣工,这是上海港首个具备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运输两大主题功能的综合性港区,年通过能力达到210万标准箱和73万辆汽车,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汽车物流立体库。与此同时,集团把发展中心聚焦在集装箱、散杂货、港口服务和港口物流四大支柱产业上,位于宝山的上港十四区全面启动转型,今后,这片老港区将从生产性岸线转为生活性岸线,变身集生态绿化、商业商务、休闲居住、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滨江胜地,原有的件杂货业务转移到张华浜、军工路港区。"该调整的地方,上港绝不缩手。"诸葛宇杰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与新加坡、鹿特丹等天然良港相比,上海港的水深不够,自然优势不明显。"先天"条件不足、进出口增幅下降,逼着上海港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市场。现在,上港集团已开辟国际直达的班轮航线300多条,直接通达80多个国家、地区的230个港口,国际干线集装箱月航班密度达到1200多班,成为大陆地区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集团积极布局的长江支线战略中,重庆、武汉、宜宾、九江、江阴等七个沿江城市,都有上港投资合作的集装箱码头,整个长江内河航运与黄浦江、国际航线打通,进一步强化了集团的水水集疏运体系,形成辐射长三角、带动全国的航运服务能力。
"上海港刚不仅要做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还要争做一流的港口物流服务商。"上港集团总裁诸葛宇杰说,上海港"稳中就进"的"进",还在于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枢纽港的影响力。"比如布局港口物流营销网络,把围墙内的服务推向围墙外,让港口从货物流进流出的节点,变为创造服务价值的新平台。"现在,上港物流、长江港口物流公司已经挂牌,综合物流、高端物流项目给集团带来可观的效益。上海港的汽车物流也突飞猛进,以前在车间完成的汽车装潢业务,现在在港区就能一步到位,今后还将设立汽车零配件分拨中心,销售商需要任何配件,都可以直接配送到门店。除此之外,洋山--外高桥港区"穿梭巴士"、长江流域定点班轮、集卡专业化运输,专业仓储、分拨、配送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也配套到位,"上海港正从单一的码头运营商,向综合港口物流服务商成功转型"。
"越是经济形势严峻时,越是勤练内功的好时机,一旦整体环境出现好转,做好转型准备的企业,往往跑得比所有人都快。"上港集团总裁诸葛宇杰说,不管经济的"冷"与"热",内部精细管理的"功课"不能马虎。现在,国际集装箱码头管理的智能化TOPS5.0生产管控系统,已在外高桥港区、洋山港区全面推广,以前船舶进码头要提前两天安排作业计划,如今鼠标一点就能排出详细的作业指导,在全港形成精益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今年以来,企业积极调整内部管理制度,适应"营改增"新税制的要求,试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05年以来,上海港已连续七年保持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两年保持世界第一,还成为世界上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上港集团总裁诸葛宇杰乐观地表示,年底再交全年的"成绩单"时,上港集团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区别只在是小进还是大进"。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