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上海组合港建设在组合中产生多重效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6浏览次数:19

    上海组合港建设十五年来,长三角地区港口、航运、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港口战略组合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干支衔接、功能协调的区域港口体系。

  9月26日下午,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管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正确。

  集装箱航线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三角地区已有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连云港港、江阴港、镇江港和泰州港等十一个亿吨级大港。截至2011年,长三角地区生产用码头泊位已达到15478个,是1996年的4.53倍。上海组合港范围内各港共开辟了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条集装箱航线,每天有260多个航班往来。港口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港口吞吐量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攀升,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显示,长三角地区2011年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7.57亿吨,占全国的37.42%,是1996年的11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80.49万标准箱,占全国的37.69%,是1996年的25.04倍。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港口分别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73.9万标准箱、1588.59万标准箱、1418万标准箱,分别增长了16倍、71倍和52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上海组合港建设十五年来,经历了1997年-1998年第一届管委会的成立和奠基阶段,1998年-2005年第二届管委会的探索成长阶段和2005年至今的第三届管委会的巩固提高阶段。按照全国沿海布局规划,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各港相互协调,建立了区域规划、港口业务、信息工作和安全环保协调机制;加强区域港口业务协调,支持支线开辟、规范市场秩序,协调有关问题;发布区域港口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组合港信息,积极引导企业科学发展;推进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配置,重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推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支持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人才等方面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明志介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在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中,集装箱吞吐量比重由1996年的4.9%提高到23.8%。2011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5亿吨,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73.9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连续两年超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一;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上升为世界第六,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运输中心。港口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港口装卸效率从2005年以来连续刷新世界纪录。

  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港口规划协调

  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长三角区域港航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加强长三角区域港口规划协调,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港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强调,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与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密切配合,有效凝聚各方力量,紧密配合、勇于创新,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苏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不断努力。

  据王明志介绍,《推进长三角区域港航合作的指导意见》主要合作重点有:加强区域港口规划协调,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长三角航运信息中心,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推动港航企业业务融合,强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

  主要措施有: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推进区域港航合作重点工作;支持参与合作重点工作中的单位享受当地最优惠的政策待遇;与各有关主管部门联合探索建立区域性港航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率先形成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港航市场秩序;认真研究利用长三角规划、业务、信息、安全协调机制,组织制定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