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谋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27浏览次数:8

    中国首个大宗商品领域的保税现货价格"洋山价格"在上海发布,首期产品"洋山铜溢价"在同时推出。

  上海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称,这一举措有助于洋山重现鹿特丹、伦敦模式,从单纯海运大港逐步进化为资源配置中心和定价中心,适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引领全球资源配置的建设目标。

  事实上,希望建立一个有国际话语权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城市不只是上海,同处长三角的宁波、舟山,以及位于渤海湾的大连、青岛等临港城市都希望能够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产业基础保障"洋山价格"

  如何获得定价权一直是上海,乃至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亟待破解的难题。2010年5月,商务部官员甚至坦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此前上海一直在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希望提升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新生曾在去年底举行的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上海本土的My Steel钢铁价格指数已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启用,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已成为行业指导价。

  而此次推出的"洋山铜溢价"是从溢价上体现中国现货价格话语权。目前我国铜进口时定价模式是"点价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月期货铜价+固定溢价",溢价多少多为随行就市,甚至取决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博弈能力。

  王辛翎表示,此次洋山铜溢价推出将提高价格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而未来上海期望在"洋山铜溢价"的基础上逐步推出铜的基准价格,即"洋山铜价"。而未来还将升级成为金融衍生品,在大宗商品领域率先实现物流到贸易再到信息、金融的跨越式整合。

  而上述愿景实现的前提在于目前洋山铜贸易的产业基础。负责洋山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开发、建设和招商的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翁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洋山目前已是中国电解铜主要进口口岸,2012年通过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口的电解铜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电解铜进口总量的1/3。

  "通过大量的交易作为基础,广泛地获得交易的水平和价格,最终来保障洋山铜溢价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翁巍说。

  洋山保税港区曾在2010年成为铜、铝两种有色金属的期货保税交易业务的首家试点,并吸引63家大宗商品龙头企业入驻,注册资金35亿人民币,"在圈内形成引领效应,企业聚集度不断提升,"王辛翎说。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竞合

  实际上,将目光投向大宗商品产业的城市并非只有上海一家。

  去年国家发改革曾下文,确认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申报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试点项目"正式获批,甬商所计划在今后5年内基本建成以能源、金属、化工、矿产品、农林产品等五大品种为特色的商品交易所。

  而与宁波相邻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舟山也在其刚刚公布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被定位为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瞄准油品、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砂、煤炭、粮食、化工品。

  此外,大连、天津、青岛等二线城市,台州、嘉兴、张家港等三线临港城市纷纷宣布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这无疑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翁巍表示,洋山选择铜、铝是基于自己的特点,"有巨大的贸易、物流基础,并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又让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得以发挥,可以适时开展衍生品服务"。

  而面对其他区域对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翁巍表示,未来国内业务规模化之后,将会有一个整合和逐步集中的过程。

  "现在大家都有积极性来做,但是最终还是要由市场的力量进行集中,"翁巍说,"最终确定在哪些区域做更加有利,哪里才会成为权威的资源配置中心和定价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