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满8年 即将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次数:141

   8年前的6月22日,世界的眼光聚焦东方:中国首个保税港--洋山保税港区获批成立;8年后的今天,世界依然关注洋山港:为"中国速度"而惊奇,为变化而兴奋。

  如果说,8年前洋山保税港区的成立,使上海从此拥有了深水大港,那8年后即将启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让上海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小渔村走出"国际范"

  洋山8年,一座小渔村走出了全球大港的"国际范"。

  发挥港口航线资源优势、保税政策体系优势和长三角腹地经济优势,特色产业正在洋山集聚。目前,在洋山设区域性出口采购配送中心的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超30家。出口采购配送中心已成洋山最具代表性和成长性的产业形态。

  发挥先行先试效应,洋山成为真正的"领头雁"。至5月,洋山引进企业已由最初的73家,增加到771家。去年,工商税收由2009年的7000万元提高到26亿元,进出口额由2009年的15.6亿美元提高到93.2亿美元。洋山成为全国发展最快、产出效益最高的保税港区。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经过多年建设,尤其是2009年之后,依托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成立带来的体制优势和国务院19号文件赋予的政策优势,洋山保税港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招商引资迅猛增长,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目前,洋山保税港区扩区工作正在推进,保税港区封关面积将从8.14平方公里增加到14.16平方公里,洋山即将进入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既赢口碑又取"票房"

  洋山发展的速度,并不是洋山人最大的骄傲。在简大年看来,作为全国首个保税港区,洋山要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方面做出表率。"洋山的发展不应该是简单的集装箱数量叠加,更应该在完善和开拓区域功能,对接国际市场,对标国际规则,发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着力突破。"

  这些年,洋山的功能创新总是能从无到有,从一到百,迅速形成新业态、新产业。比如,2010年,洋山率先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发布了被外界称为"洋山价格"的首期洋山铜溢价,形成了系列改革成果。

  改革为何总能在洋山得到加速?简大年认为,这是因为保税区功能突破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瞄准企业需要,培育新功能,改革才会事半功倍。

  期货保税交割就是成功的一例。过去,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一直把握在发达经济体手中。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洋山打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交易体系和价格体系,自然既收获了口碑,又赢得了"票房"。

  面向全球推动"三个接轨"

  放眼全球,洋山保税港区的产业功能,贸易环境,运作效率,离国际经济中心的要求还有距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认为,洋山应该在体制功能、辐射功能、监管制度等多个领域继续改革创新。

  不管蓝图如何绘就,洋山以开放促改革,深耕亚太,面向全球的发展思路不会变。"改革最终要形成三个接轨,即贸易便利化环境和监管模式要与国际接轨,政府行政模式要与国际接轨,产业业态、商业模式的丰富性要与国际接轨。"简大年说,未来包括洋山在内的整个综保区要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发展区域,承载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任,这既是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