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海直达可供汉新欧借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8-02浏览次数:145

长江中上游优质航线

8月1日下午2点30分,地面温度超过40℃。顶着炎炎烈日,"泛亚洋山"号货轮一声鸣笛,装载着254个集装箱缓缓驶离武汉新港阳逻二期码头。3天后,这艘船将准点抵达上海洋山港(海港),从那里出海发往欧美。

武汉江海直达航线开通于2006年5月,一直走走停停。今年3月,经中远、中海集、上港3家船务公司共同发起,采取联运模式,实现江海直达每日一班。"这使武汉在外贸航运上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武汉新港管委会副主任邓万想表示,目前该航线不仅吸纳了湖北出口欧美90%的货源,还吸引了重庆、四川、湖南、河南等外省货源,从武汉新港中转出海。

今年上半年,武汉新港实现集装箱中转量13.45万箱,同比增长22.38%;开通江海直达航班211个,准点率达99.05%。

7年间,江海直达航线命运曲折,但最终成长为湖北外贸最重要的运输通道和长江中上游的优质航线。其经历,对汉新欧铁路的常态化运行有借鉴之处。

亏损曾导致三次停航

2005年,上海洋山港开港后,原来经上海外高桥港口出海的欧美线路改走洋山港出海。此前,武汉货物出口,要先到外高桥港口再通过穿梭巴士转运到洋山港,至少延误3天至5天,非常不方便。

为让武汉货物更快出口,2006年5月,中远集团在阳逻港(武汉新港阳逻码头一期),开启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港出海的江海直达航线。

武汉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介绍,首次开通时,由于往返货少,公司经营亏损。

该公司船代部副总经理张广军算账,当时一艘船装载量不超过300个标准集装箱,武汉到洋山港1320公里,往返总费用约40万元。"回头货少,一个集装箱按1000多元标准收费,装载率90%以上才能持平。当时装载率仅50%至60%,开一趟航班亏损6万至8万元。"

运行3个月之后,武汉中远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被迫停运。几个月后,又有几家船务公司介入,恢复航线,但同样因为货源少,无奈退出。

业内人士分析,当时湖北外贸基数小,总量不足以支撑江海直达航线市场化运营。

2006年至2009年间,江海直达航线三次停航。

一城两港曾无序竞争

2009年上半年,针对船务公司亏损问题,武汉市政府出台政策:每发一趟航班政府支持5万元。很快,江海直达航线恢复通航。"有了资金支持,再多组织些货源,一趟班次可以保本。"上港集团介绍,2009年杨泗港也开通了江海直达航线,4家船务公司参与经营,每周达到六七个班次。

一城两港竞争由此加剧。东西湖、沌口集中了武汉市大部分出口企业,更靠近杨泗港,大多不愿走阳逻港,阳逻港货源开始分流。

张广军介绍,2009年至2011年期间,江海直达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轮船班次全部集中在周二、周三,如果企业的货物晚到码头一天,那还要等上四五天,十分不便;二是,绝大部分船运公司因货运不足,不得不停靠沿途港口挂靠收货,时间大大延长。货从阳逻港出发,10多天之后才能抵达洋山港,效率低下,外贸企业意见大。

此外,货从工厂发出,在港口转运,需经海关、商检后发往洋山港,最后转运上海船。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延迟,都会耽误出海时间。

"两只手"成就江海直达

2011年,武汉市治庸问责首个问题就指向了江海直达。

该市迅速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武汉新港牵头,海关、商检、财政、商务等多个部门参与的江海直达专班组。经过详细调研后,武汉市下发了《武汉江海直达外贸集装箱航线航运管理实施细则》等3个文件。

同年,杨泗港江海直达搬迁至阳逻港,共同组成武汉新港一期、二期。"管理细则明确规定,江海直达必须在周二、周三、周五有航班,中途不得停靠,必须在72小时内抵达。"邓万想表示,细则对企业有了严厉的奖惩机制。准点率95%以上的,给予全额支持;准点率在85%以上的,按实际出行航班给予支持;准点率低于85%的取消支持,并通报批评。

此外,江海直达专班组每周召开例会,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难题,确保货物在每个运行环节按时完成。

由于货运准点、及时,武汉新港管委会与船务公司走出去招商,效果明显。宜昌、荆州、重庆、四川的企业都愿意来汉中转。重庆一家外贸企业称,在武汉中转,比从重庆直达上海的货轮还要快3-5天。

张广军称,2011年至2013年,公司每年货物运输量增速在30%左右,外省货物来汉中转是重要因素。

2012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76.48万标箱,开通江海直达航班334个,有5家船务公司运行,周一至周五都有班轮发出。每趟装载率超过80%,有的甚至超过90%。

邓万想表示,今年江海直达实现天天班之后,武汉航运优势进一步发挥。今后将加快"铁水联运"建设,进一步吸引云、贵、陕等省货物来汉中转,把武汉新港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内外贸港口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