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1日18时,丽星邮轮"双子星号"搭载着1052名旅客从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出发。这是首次从厦门邮轮母港直航台湾的豪华邮轮,开启了厦门直航台湾澎湖、高雄的邮轮之旅。
同日,由福建省旅游局主办的"十万游客国际邮轮两岸行"活动在邮轮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根据活动计划,在两至三年时间内,将组织10万游客经由福建口岸乘坐航行两岸的豪华国际邮轮出境或入境旅游。
以上标志着,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作为母港的"海峡邮轮圈"初露端倪。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境外造访厦门的豪华邮轮逐年攀升,从2000年至2012年,厦门港接待邮轮旅客超过50万人,并于去年6月接待了14万吨的亚洲最大豪华邮轮"海洋航行者"号的首次靠泊。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还组织运作了多趟邮轮始发航次,与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丽星邮轮等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厦门邮轮母港早已在美丽厦门的建设中崭露头角。2012年7月25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实地测评,获得了世卫组织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授予的"国际卫生港口"称号,与厦门机场一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卫生条例》口岸核心能力实地测评认证的口岸,并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国际卫生港口、全国第一个海港客运口岸创建国际卫生港口。
今年7月30日,由厦门港务控股和台湾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海峡邮轮产业高端峰会"在厦召开。这是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启用以来,两岸围绕"海峡邮轮经济圈"所展开的,在亚洲邮轮发展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一次市场整合营销行动。
"海峡邮轮经济圈"具备四大优势,一是港口资源优势,在环台湾海峽的两岸三地邮轮旅游经济圈中,邮轮港口密度高,港口之间航程适中,适合邮轮公司推出长短程搭配丰富多彩的邮轮航线产品;二是邮轮旅游资源优势,两岸三地大中华之台湾宝岛、香江明珠、金澎离岛、大上海、佛国舟山、温馨小岛厦门等;三是邮轮旅客资源优势,海峽邮轮旅游经济区内,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海西地区、香港及台湾等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四是邮轮产品的优势,海峽邮轮产品目前尚处巿场开发阶段,具有广阔的巿场前景,与目前正在热推的日韩航线和东盟航线都具有后发优势。
出席当日峰会的有两岸邮轮码头、世界知名邮轮公司以及两岸旅行社,码头企业方面,囊括了上海、天津、舟山、广州、深圳及基隆、台中、高雄、花莲等两岸和香港港口企业;邮轮公司方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亚洲总部、丽星邮轮公司(香港)有限公司、中国海航邮轮游艇管理有限公司、地中海邮轮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公主邮轮中国区总代理等世界知名邮轮公司也悉数出席;邀请的旅行社除了厦门本土外,大陆其他地方18家、台湾4家、香港15家,都是具备相当实力的大型旅行社。
上述邮轮产业"三要素"齐聚厦门,就是要让各方都了解"海峡邮轮圈"的潜力所在,并释出各方的诚意:两岸城市共同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港口码头拿出优惠措施,邮轮公司拿出航线设置,旅行社找到客源。力求打开目前"海峡邮轮圈"的发展瓶颈,使邮轮码头、邮轮公司和旅行社"三大要素"形成合力,尽快使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整合海峡两岸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使之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邮轮市场中的重要增长极。
时过两个多月,首艘由厦门邮轮母港始发的豪华邮轮正式直航台湾,"海峡邮轮圈"迈出了实质性又有历史性的第一步。而今,随着"海峡邮轮圈"的日趋成熟,厦门邮轮母港必将在美丽厦门建设中,成为未来花园城市一个魅力独具的对外窗口。
深耕海洋产业 融入世界航运蓬勃发展的大潮
近日,经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评选,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省2012年度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并位居榜首,成为《福建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认定评选办法》颁布以来,首批入选的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也是厦门地区唯一入选的企业。
以港立业,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坚持深耕海洋产业,为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再立新功。30年来,集团以先进的码头运营为依托,成立配套了包括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港口拖轮、港口疏浚、现代物流、保税园区、海铁联运、支线航运等港口产业链,并与世界各地航运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开通了40多条远洋干线和近洋班轮,使厦门航线对内辐射大连、上海、汕头、福州、温州等国内主要港口,对外通达欧洲、美西、美东、波斯湾、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日韩、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座港口,同时借助发达的铁路、陆路开展联运,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区域性物流网络。
30年的深耕细作,让港务控股集团在厦门乃至福建港口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统计显示,港务控股集团货物吞吐量占厦门全港近50%,集装箱吞吐量占厦门全港的75%,使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国第八,并跻身全球百强港第19位。30年间,港务控股集团总资产从1998年"政企分开"至今增长了10倍。
港口,让厦门特区与世界相连。从特区成立之初的第一个万吨级泊位,到之后5万吨级的升格,特别是当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成立后,打造了一批优质的港口岸线泊位,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5万吨级的散杂货泊位,以及可满足14万吨国际豪华邮轮靠泊的国际邮轮中心,厦门港靠泊纪录得以一次次刷新。
现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不仅有集装箱、散杂货、邮轮客运、液体化工等码头,可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商船,并且还一马当先与招银合作投资建设,准备再建一个海西最大、全球领先的20万吨(预留30万吨)码头。这批投入营运的现代化码头担负起了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官"的重任,将厦门港融入了世界航运发展大潮,给厦门经济特区的再次腾飞插上了一对搏击风雨的翅膀。
实施腹地战略 构建"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全域厦门港
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同年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厦门也被列为中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之一,即东南沿海物流发展区域的中心城市和全国性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以港口物流为产业支柱之一的厦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于港务控股集团来说,参与建设闽南中心城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2006年,厦门港与漳州港开始进行一体化管理,2010年,两市所有港口归属厦门港管理,实现了十二港区合并。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格局变大,视界变宽,通过与央企招商国际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漳州后石港区四区工程约两公里岸线的码头项目,先期启动建设20万吨级通用泊位;2011年"9.8",又与漳州古雷港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资金优势参与古雷港区的部分配套工程的开发建设和码头主体工程的开发经营。同时,又与泉州、福州、潮州等港口寻求多形式的合作,实质性地推进了厦漳泉同城化和海西港口群建设的步伐。
为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投资和开发漳州
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以及港口港务配套服务,2012年10月,港务控股集团和漳州交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资设立项目公司,共同投资、开发与建设漳州港区和漳州物流园区,服务大厦门港和区域物流业务。
与此同时,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稳步推进以海铁联运和陆地港为代表的腹地战略。
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海铁联运业务量达到31676标箱。通过海铁联运的辐射,目前与银川、兰州、西安、成都、重庆、永州以及北方沿海港口(主要是内贸箱联运)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往来。在这一年中,又开拓了台湾-厦门-苏州/绵阳海铁联运业务。根据计划,海铁联运年业务量十二五期间要突破5万标箱。
随着海铁联运业务的进展以及港口功能的延伸,港务控股集团积极推进陆地港建设。几年来,在八闽大地和邻省的江西、湖南,以及更广阔的西部地区,由港务控股集团领衔打造的陆地版"厦门港"之"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脉络已经初显雏形。
"北上"指的是第一个跨区域经营的码头福州海盈港务去年11月份实现交接,从而确保了福州到厦门支线中转的稳定增长;"南下"是指集团第一个到外地实际投资的码头,即潮州小红山码头合资合同签署,推进潮州三百门港区的整体开发;"西进"是指第一个陆地港,即三明陆地港首期工程76亩180天建成投产,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东出"是指第一份两岸港口企业间战略合作协议,去年"9.8"期间与台湾港务公司正式签署,推动了厦门港对台业务的发展。
今年1月18日,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与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共同投资建设的三明陆地港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厦门港实施腹地战略以来,在福建投入运行的最大陆地港,也成为"厦门造"的第一个成功范本。根据最初定位,三明陆地港力争打造成"立足三明,服务海西,通达全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公共平台。
事实上,三明陆地港只是厦门港实施腹地战略的一个成熟样板,更多的陆地港建设仍然在推进之中。
对台先行先试 勇当两岸经贸合作的排头兵
借助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先行先试,一直走在对台交流的最前沿。
厦门港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港务控股集团紧紧抓住厦门港的对台优势,在对台客货运业务上取得了不俗业绩。1997年4月19日,两岸试点直航的第一艘船--"盛达轮"从海天码头起航,首航台湾高雄港,翻开了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崭新的一页,厦门港的自身特点也增加了一个"对台"属性,成为大陆对台交流最为扎实深厚的一个港口。至2008年底对台全面直航,厦门的两岸试点直航运作了11年,吞吐量累计超过345万标箱,占祖国大陆对台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60%以上。厦门港由此成为对台海上货运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不仅加强了两岸的商贸往来,也促进了两岸经贸发展。
步入21世纪,港务控股集团又运作了另一个对台"黄金水路"。2001年1月2日,厦金客运直航航线开通,并在之后的日子里顺利从"团进团出"的"个案"形式运作发展为"通案"形式运作,航班数量、旅客吞吐量逐年增加。
从2001年开通时的"个案审批"到现在的每天往返36个航班;出入境旅客从2001年的2万多人次,到2011年超138万人次,厦金客运航线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奠定了厦门对台航运的"首席"地位。2008年6月28日,港务控股集团所属的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暨东渡厦金客运码头启用,进一步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客运环境。从统计数据看,2010年两岸人员往来人数约为1700万人次,这意味着每14人就约有一位选择了厦金航线;同时,在两岸水路旅客往来总量方面,厦金航线承担了90%的运量。
2009年,两岸全面实现双向海上直航,海天码头再次首发"第一船",继续履行两岸交流前沿使命。之后,港务控股集团参股的"中远之星"轮开通厦门-基隆/台中航线,成为两岸常态化的客滚运输航线和船舶,使厦门往来台湾海上通航形式更加丰富。
随着港务控股集团远洋航线的不断丰富,厦门港慢慢确立了"海峡两岸中转港"的地位,曾经50%以上的货物去台湾中转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只有5%的货物要到台湾中转,并且越来越多的台湾货物开始从厦门中转,厦门港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1年10月19日下午,厦门邮轮母港"海洋神话号"邮轮搭载约2000名旅客,从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出发首航台湾,是厦门迈入邮轮时代的里程碑。截至目前,港务控股集团已构建了对台客运、客滚、集装箱、邮轮等四大业态,成为大陆对台航运交流业态最为完整、丰富的港口企业。
此外,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还与台湾富邦财险合作,共同开发航运金融。
来源:中国港口集装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