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梦,正一步步向厦门走来
厦门人盼了三十年的"自由港"梦快要圆了。12月27日召开的厦门自由贸易园区研讨会首次公布,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厦门形成了《厦门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并于本月12日经由福建省委、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目前,厦门已全面启动了自贸园区建设工作。
围绕厦门"自由港"梦,厦门首次组织"厦门自由贸易园区研讨会",这也是启动自贸园区申报以来,厦门首次公开回应自贸园区的申报进度。
这场以"建设自贸园区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题的"厦门自由贸易园区研讨会"请来了两岸诸多重量级的嘉宾,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上海财经大学自贸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教授、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王弓、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的专家等。
厦门成立了为申报自贸园区的"厦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和自贸区建设工作组",与厦门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一并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菱被任命为工作组组长,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林树溪为工作组办公室主任。
林树溪透露,"厦门自贸园区"方案在实施区域范围上一并申报了两大块区域,一块是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园区(含东渡港区)和海沧保税港区三块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另一块是厦门本岛和位于翔安新机场的空港新区。
"厦门自贸园区推进申报还实行‘两条腿走路、边报批边建设’的工作思路。申报的同时,还把当前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林树溪说,现在在做的工作包括,加强制度创新研究,特别是投资贸易最大便利化的监管模式,市场准入的审批制度再改革,推进两岸海运快件、跨境电商、高新技术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业务,争取部分政策的突破。
与研讨会召开同日,在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厦门由此将成为我省首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这也是与自贸园区配套的制度创新之一。
迈出关键一步盼望了30年
厦门从畅想"自由港"梦,到今天朝着圆梦目标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整整走了三十年。
早在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后提出同意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后,1986年8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市便决定成立"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当时的厦门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郑金沐受命担任此办公室主任,开始进行了以厦门自由经贸及厦金经贸合作为主题的专题研究,当时就有了"厦金自由贸易区"的提法。
所以,无论从筹备的时间还是时机的把握上,厦门甚至比目前正在申请自贸区的很多城市都要早。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成立后,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厦门建设自贸园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厦门人追昔"自由港"梦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不只民间又一次积极呼吁推动,厦门市委市政府也紧锣密鼓地加速推动申报工作前的调研和筹措工作。
根据工作组公开的方案,厦门上报的"自贸园区"方案本着"面向国际、深耕东盟、对接台湾、服务海西"的建设思路,将参照"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的国际惯例,以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为导向,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突出对台特色,建立统一高效的口岸联检机制,把自贸园区建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对外开放综合平台。
厦门的设想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能够使厦门自贸区按照国际水准,在区内使服务跟贸易非常方便、货物监管流通非常便利、法律法规非常健全透明。
厦门自贸园区要打对台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对厦门上报的自贸园区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冲破"铁丝网",上海自贸区局限于几个传统的保税区内,而厦门申报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保税港区,扩大到了厦门本岛和空港新区,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有利于服务业的创新。他认为,厦门在申报自贸园区上有独到的对台优势,突出对台特点,在排队申报的城市中,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指出,厦门地理位置特殊,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有"五缘"优势。经过多年的经贸往来,当前厦台两地的产业合作,正日趋成熟。
"台湾欢迎大陆的自贸区主动对接。"台湾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王弓表示,要突出对台特色,可以尝试设立"厦金自由贸易区"。厦门与金门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早已开启,对金门而言,要摆脱产业经济落后的局面,必须要走自由经济区之路。厦金自贸区若成功"试点",厦门与台湾在自贸区方面的合作,有望更进一步加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既是《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起草者之一,也是自贸区方案的探路者。在他看来,经贸自由化是全球大潮流,厦门要从市场化的经济特区,过渡到自由化的自贸区,厦门经济特区才能进一步"特",否则厦门将失去竞争优势。他认为,目前厦门具备了自贸区的一切条件,但要脱颖而出,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厦门的"个性"在于除了促进改革开放的功能外,更有对台交流的功能。
"自贸区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产业投资、金融服务四方面自由化。事实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两岸多年交流,厦门特区也的确积累下了丰厚的‘家底’,尤其是对台交流成果卓著。"
唐永红说,厦门绝不能仅仅因为"个性"而自我局限于"对台"。自贸区是厦门推进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保留自贸区的共性,借助全球资源发展自己,"把对台开放寓于对外开放之中"。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