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经济带航道建设先行

发布者:彭宜蔷发布时间:2014-04-08浏览次数:15

    "江城"武汉,顾名思义,因江而兴:长江航道将这个城市与海洋、与世界联系起来。曾经的汉口港周边,洋行、商铺、工厂、报馆林立,繁华不输上海,也正是依托了长江水运优势。
  不只是武汉,一条长江串起七省二市,水运的发展也正是这些地区兴衰沉浮的关键。在这个"黄金水道"上,随着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对航道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比如中游的武汉正在建设中游航运中心,而上下游的很多大中小城市和地区也都提出各种发展愿景。
  如何做实国家战略的同时又满足地方发展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新支撑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长江航道局副局长刘怀汉。
  1 黄金水道要以线带面
  《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武汉提出建设全流域"黄金水道",今年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对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刘怀汉:长江干线是一条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航运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江经济来说,长江航运是基础性的;而对长江航运来说,长江航道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航运是一个体系,由航道、船舶、港口等要素构成,航道在其中起基础作用。
  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就是要把主动脉建设强劲,以主带支,以线带面,发挥长江干线2838公里航道的作用,辐射带动长江干线流域七省二市这个"面"--通过建设航道,促进船舶大型化,发挥港口作用。
  《21世纪》:地方经济发展也需要建设航道,目前航道建设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刘怀汉:因为航道是国家航运基础设施,国家是航道建设的投资主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为长江航运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建设畅通、智能、生态、平安的现代化长江航道,是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保障。可以预见,在此进程中,长江航道将面临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21世纪》:长江航道为地方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怀汉:我们从航道整治、航道维护及信息化服务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沿江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通过航道整治,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尺度和通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航道维护管理,多次提高长江干线航道维护尺度,还在中下游主动响应沿江地方政府的要求,开通一些支汊水道为公用航道,并提高支汊航道维护尺度;再一方面,提高数字航道和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及时的航道综合服务。
  2 与地方合作共建
  3 复兴武汉需提振航运
  《21世纪》:汉口还可看到清末民初的很多洋行、商铺、工厂的旧址,现在武汉也在提大武汉的复兴,当年武汉的繁荣就是借助水运的优势,现在武汉的复兴能不能借助水运优势?
  刘怀汉:能!那就是建设好武汉航运中心,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航运中心建设是一个体系建设,首先要具备航道条件;第二船舶要标准化和大型化;第三港口的集疏运条件要好,最大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势,把水运与公路、铁路等几种运输方式最好的衔接;还有就是发展现代物流和智能航道,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信息化建设等。航运应该信息资源共享,不能搞成信息"孤岛"。要整体规划,互相联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武汉是非常有希望复兴的。
  区域发展有这样的特点,要通过带动作用促进发展--上海发展好之后,通过长江大动脉辐射延伸上去,中游就是延伸最重要的节点,卡住之后就上不去。所以全流域"黄金水道"涵义一个是延伸拓展,另一个就是从发达到不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过程,通过中游的纽带作用促进带动整个流域经济。
  武汉有独特优势,就像一个交通的枢纽,有优势和潜力。我们要发挥好航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为建设综合交通做贡献。
  《21世纪》:武汉当年很繁荣,这中间有没有航道的演变产生的影响因素,有没有萎缩?
  刘怀汉:航运业的发展对依水傍水的城市繁荣和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航运发展又离不开航道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航运这些年没有萎缩,而且发展速度还很快,前些年增速能超过10%,去年干线运量19.2亿吨。客运萎缩,因为不适应人们快速、舒适、便捷的需求,没有转型。不过,现在客运又开始逐渐恢复,转型方向是旅游经济--长江上也有五星级邮轮。
  4 为武汉航运中心提供保障
  《21世纪》:航道局怎么参与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刘怀汉: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武汉要建设中游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航道方面,主要是通过航道整治建设、提高航道尺度来为其服务。
  武汉要建设航运中心,基本的需求是中游武汉到安庆常年要有6米水深--现在规划的标准只有4.5米,这就需要进一步建设。此外,我们可以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及时掌握航道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
  《21世纪》:中游受三峡影响怎样?
  刘怀汉:中游航道受三峡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体现在枯水期可以补水,使中游保持一个适度的流量,保证航道基本水深;不利的一面体现在清水下泄,打破了自然状态下冲淤动态平衡,航道变化剧烈。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有利于航运发展。
  《21世纪》:还有"南水北调",为了弥补汉江水,又搞了"引江济汉"工程,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刘怀汉:南水北调对中游也有影响,引走了几百个流量,那么引水口上下游的航道水位会出现一定幅度的降低,水深可能有所减少。另外,还可能对航道演变、航道维护、航道规划建设、通航环境等带来一定影响。这需要各方建立协调机制,采取相关措施把影响减少到最低。
  《21世纪》:那首先得保证首都北京的用水,这对武汉建设航运中心会有不利影响?
  刘怀汉:地处中游的湖北省希望水深从3.2米提高到4.5米,中游是"寸水寸金",每提高0.1米难度都比较大。多年来中游仅能有2.9米水深,我们长江航道局这几年主动作为,利用整治工程效果和三峡枯水下泄流量加大的条件,才提高了0.3米。现在花40多亿元搞荆江整治工程,计划提高到3.5米,如果效果好的话,要维护到4米,还可能提高到4米。
  《21世纪》:水位提高到4.5米能带来什么影响?
  刘怀汉:3000吨单船和万吨级的船队都可以走。上游库区,水深超过4.5米,武汉以下目前已到4.5米,唯独中游成为一道坎,水深只有3米多一点,如果大家都能达到4.5米,上下游就贯通了,航运长距离运输的低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
  《21世纪》:现在做这个工程地方也会参与进来,分担一些建设成本吗?
  刘怀汉:目前,地方的需求和积极性很高,我们一方面加大科研论证力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交通运输部汇报,争取尽早立项建设。
  《21世纪》:航道局给地方提供这么多服务,跟地方是什么关系?建设航道花了这么多成本,谁来承担?
  刘怀汉:长江航道本身是国家公益性的,社会有需求,由国家出资进行规划建设,为社会提供服务。现在有个创新,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局(交通运输部在长江上的派出机构)跟地方加大合
  作。长航局与沿江各省市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航道。比如南京以下航道整治,一期投资52亿,江苏省出了20%。
  现在还要把支汊利用起来,也是我们长江航道局出一部分资金,地方的港航、交通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出资,这相当于大家集资合力共建一条道。
  《21世纪》:修这种支汊为地方服务的航道为什么长江航道局还要掏钱?
  刘怀汉:长江主航道是我们的职责,支汊航道是为了地方服务,但也属于我们管--虽然没有开发、定级,没有纳入国家的建设投资计划。为了响应地方政府和港航企业的迫切需求,支撑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长江航道局主动作为,自筹部分资金投入支汊航道开通和维护,以践行"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宗旨。
  《21世纪》: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掏钱把它开通了?
  刘怀汉:航道管理维护和建设本质是为航运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是公益性的,航运有需求,我们就要积极作为。
  《21世纪》:那按道理地方政府应该给你们补贴,或者运行维护成本它们应该分担一部分,现在有没有这种做法?
刘怀汉:开通的建设费用,地方政府和交通港航部门会承担一部分;开通的维护费用则由我们航道部门承担。地方会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域岸线、用地、生产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中给予航道部门支持和配合。还有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合作共赢:一条河道,交通部门可以发展航运,水利部门需要防洪、发电,地方还有取水、渡口,因此怎样用好水资源,就需要互利共赢。还有像"引江济汉"这样修取水口,航道的水就少了,行船也就受到影响,就需要一起协商采取措施。涉水的各有利害关系的行业和部门要共用水资源,在兴利除害的过程中,达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相互协调、运转有序。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