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四年回眸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7-24浏览次数:13

   2010年,在巨龙长江的龙腰上,一座跨越4个行政区的巨型港口集群-武汉新港,以全新的姿态崛起于中国之心,并逐步为世人所关注。

  一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雨视察武汉新港,作出了"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力。

  今天,国家长江经济支撑带发展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支点作用。面对机遇和挑战,武汉新港勇担"黄金水道"建设中坚力量,正阔步迈向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战略规划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港口发展,规划先行。武汉新港最大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一个"新":打破行政管理体制束缚,成立武汉新港管委会,统筹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4市港口岸线发展;将产业园区、物流体系、城镇建设、集疏运网络建设等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第四代港口"。

  这一突破常规的港口概念和极富创意的规划,正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温家宝、张德江、马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先后亲临新港视察,交通运输部称赞武汉新港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

  2011年,武汉新港规划建设收获利好消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

  历时近半年的深入调研,武汉新港管委会组织编制完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获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纲要》由此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纲领性规划。

  与此同时,武汉新港管委会注重航运中心建设基础性研究,4年共完成长江干线6米深水航道上延至武汉等航运基础性研究10余项,夯实了发展的理论基础。

  航运中心战略规划及相关研究为武汉新港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4年来,武汉新港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已完工和在建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111个,总投资399亿元,是"十一五"期投资总额的2.2倍。

  "轴辐式"运输凸显枢纽港地位

  拉近沿海和内陆的时空距离,使武汉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武汉新港一直不遗余力。

  2011年7月,一系列扶持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的新举措正式施行,航线服务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3月,"江海直达"航线实行天天班运输,稳定了每周9个航班的班期制度,建立了我国首个内河运输公共班轮机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明确表示支持将"江海直达"航线打造成全国内河集装箱品牌示范航线。

  在做大做强"江海直达"航线的同时,武汉新港管委会与泸州市政府合作开通了"泸州-武汉"的集装箱快巴航线,与宜昌、荆州等省内城市开行了城际集装箱快巴。为加强武汉和中西部地区对台贸易,2013年9月,武汉新港开通了直达台湾的近洋航线,每周开行两班,联想等在汉企业相继使用航线服务,降低了货物对台运输成本。

  目前,阳逻港每周到发航班达到150余班,较2009年增70%。武汉成为川、渝、陕、豫、湘等省市内外贸集装箱的目的地港和中转港,港口中转箱占比由2009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14年的38.33%。

  武汉市相关领导表示,一系列航线的培育壮大,使武汉新港形成了依托主干航线的"轴辐式"运输模式,武汉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综合枢纽和稳定"出海口"。

  4年来,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201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占全省的50.76%。集装箱吞吐量从2009年的56.46万标箱增长至2013年的85.28万标箱,平均增幅12.88%,占全省的79.7%。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67万标箱,同比增长20.11%,其中二季度3个月箱量连续刷新箱量单月历史新高。

  临港产业兴起集聚航运资源要素

  港兴则城兴,在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三大引擎,推动港航经济向区域经济迈进的思路下,武汉新港在785公里港口岸线及1.23万平方公里腹地上,集中打造"一个新港商务文化区、两大集装箱核心港区、十座临港新城、十五个港口产业园"。

  近年来,阳逻、花山、纱帽等临港新城建设进程加快,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以临港物流、重型装备、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临港产业集群,港口城市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武汉市首次跻身全国港口城市价值排名前十,位列第七,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唯一入选的港口城市。

  在做好航运发展硬件的同时,武汉新港特别注重软实力建设。阳逻港实施了口岸"一站式"通关服务,粮食、水果等进境指定口岸资质有望获批;"智慧新港"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期-网站群和网上招商平台;同时,从2012年7月起,阳逻港作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内河港口开始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武汉新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

  此外,武汉新港管委会先后组织了香港招商、台湾招商、百家国际知名企业新港行等10余次大型经贸活动,全面宣传推介了武汉新港。以武汉市为例,共签订港口、集疏运、产业物流园区等项目共87个,签约金额1300亿元,不断带动航运资源要素向新港汇聚。

  新港建设夯实航运中心基础

  201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雨视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作出了"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微博)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

  2014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明确提出要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为加快建设航运中心,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武汉新港管委会牵头编制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提出了实现港航基础设施功能、航运服务水平、航运核心要素及产业支撑能力、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四大提升"工程,共计建设项目157个,投资总额2702.8亿元。

  这是在《纲要》基础上,对航运中心建设的进一步细化和升级。

  港航资源整合也是加快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今年5月,湖北省委常委会作出了"统筹规划使用我省长江沿线的宝贵岸线和港口资源,以武汉新港为依托,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决定。

  武汉乘着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东风",全面启动航运中心建设。7月10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航运中心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7月11日,市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武汉市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同意按照建设"四大平台、一特区、一主体"的思路开展近期工作。

  武汉新港管委会介绍,航运中心建设实质上是航运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当前需按照"一案一策一专班"的方式,完成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四大平台、一特区、一主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四大平台、一特区、一主体"即建设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构筑临港开放平台;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构筑航运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陆地港,构筑港口功能延伸服务平台;建设航运公共信息交换中心,构筑信息共享保障平台;打造航运产业"特区",集聚发展航运要素;整合市场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武汉新港4年实践,奠定了航运发展的良好基础。如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各项建设任务正紧锣密鼓的全面启动、扎实推进,一个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必将在中部崛起,为"舞动"长江经济支撑带而大放异彩。

  大事记

  ●2010年7月20日,中共武汉新港工委宣布成立,武汉新港管委会领导班子正式组建。

  ●2010年9月10日,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暨港口发展模式研讨会召开,"武汉新港模式"获交通运输部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2010年10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武汉新港。

  ●2010年12月,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跨入亿吨级的港口。

  ●2011年,完成《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及《武汉新港"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1年11月18日-19日,"百家国际知名企业新港行"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2012年2月21日,《2011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蓝皮书)》发布,武汉跃居国内第七大港口城市。

  ●2012年4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

  ●2012年7月,阳逻港获批成为长江沿线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港口。

  ●2012年10月10日-12日,第三届中国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战略合作论坛在汉成功举办。

  ●2013年3月26日,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开通天天班航线,成为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品牌。

  ●201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武汉新港。

  ●2013年9月29日,武汉首条近洋(武汉-台湾)航线开通运行。
●2014年5月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

  ●2014年7月10日,中共武汉市委常委会第83次会议研究部署武汉新港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规划建设工作。

  ●2014年7月11日,武汉市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2014年7月21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武汉-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试验航线开通运行。

来源:长江日报(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