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蛟龙腾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8-08浏览次数:4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构想,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港口岸线统一规划建设。

    武汉新港规划范围13745平方公里,岸线862公里,港口靠泊能力达万吨级。2015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106.23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63亿吨,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武汉新港集中规划了"一个中央商务区","两大集装箱核心港区","十座临港新城"、"十八个港口产业园",努力打造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铁水中转的枢纽港和港口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先导区。

    2013年7月21日,中央领导亲临武汉新港视察,作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为武汉新港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尤其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武汉新港推动以武汉为核心的新港区域临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初步构建,通航领域不断拓展,港口吞吐量大幅提升,航运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口岸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湖北港航面貌发了新的显著变化。

    武汉新港围绕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国家战略,以确立枢纽地位、提升航运要素配置能力、完善航运中心功能、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建设两大具有流域枢纽作用的港口集群;建设四大具有流域集聚和辐射作用的航运服务功能平台;规划建设以航运产业总部区为标志,港航、物流、服务门类齐全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群体;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临港新城和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五个新港",即:开放新港、协调新港、智慧新港、实力新港、绿色新港。

    到202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最终建成汇聚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信息服务基地等六大基地,以及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港口经济枢纽等三大枢纽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使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中最具发展潜力和生机的增长点。

    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国务院于2016年3月11日正式批复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保税区总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采用"一区两园"模式。目前,保税区正全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冷链仓储、基建等建设工作,未来将打造国际冷链商贸中心、全球商品保税展销中心及跨境电商平台、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全面发展。

    武汉航运交易所

    武汉航运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类金融、专业性航运交易服务机构,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是航运市场的要素集聚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武汉航运交易所以先进的平台技术和完善的功能架构,构建了货运交易、船舶交易、船舶技术交易及人才服务等四大交易市场。武汉航运交易所为打造全功能交易及服务生态圈,还提供航运咨询、航运金融和航运法务等延伸服务。2016年上半年既已实现航运交易11979单,实现交易额3.26亿元。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口岸

    武汉新港管委会建设了长江中游第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平台已联通港航、物流、代理和贸易企业,联通海关、国检、商务等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可依托平台在线开展经营业务,实时查获通关信息、物流动态信息及交易相关信息。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还将为外贸企业提供一单式、一站式和一个标准的通关业务服务,提供贸易、物流、金融、信息及大数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武汉近洋直达航线

    2016年,武汉新港管委会启动武汉近洋直达航线计划,通过江海直达运输方式,缩减武汉"近洋航线"现有江海接驳运输方式的中转时间,有效降低航行时间,提升航线服务品质,增强航线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正在开展武汉近洋直达航线及船型研究课题项目,以此为下步开通近洋直达航线提供理论依据。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按照国家部委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工作要求,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申报工作,成功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分别会同中远集团、武钢集团、港发集团、阳逻电厂推进香炉山和阳逻电厂两个集装箱铁路场站建设工作,香炉山场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阳逻电厂场站项目已于2016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