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解读说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8-18浏览次数:141

    根据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关于《规划》的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中心规划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于去年6月11日、10月23日先后专题听取汇报,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十三五"发展指明方向。今年6月6日,市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编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坚持全球视野,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十三五"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调动各方研究力量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开门办规划,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普华永道、上海社科院等智库开展前期研究。注重开放式研究问题,将改革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贯穿规划始终,形成了规划的基本思路。

    二是初稿形成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规划起草小组在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规划(初稿)》,并与商务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加强沟通衔接,多次赴京了解国家及商务部有关规划的考虑,注重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相衔接,并征求了有关领导、专家对规划的意见。

    三是修改完善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规划》起草过程中多次征询本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各成员单位、中央在沪机构、以及本市有关部门、区县、部分行业协会等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吸纳。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了《规划(送审稿)》,报市"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充分衔接之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后,又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关于《规划》的总体考虑和主要框架

    《规划》重点突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把握全球投资带动贸易增长、市场驱动投资流向、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贸易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更加突显的新变化,不断提升上海在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的地位。

    二是聚焦价值链、投资链和消费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上海贸易竞争力;坚持投资贸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上海贸易投资能级;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上海产业竞争力。

    三是夯实现代市场体系和贸易制度环境体系两大支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以商品和要素为重点的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畅通高效的现代市场体系;对标国际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各项制度创新,深入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贸易投资环境。

    根据上述考虑,《规划》框架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基础和环境;第二部分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主要任务措施。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为示范引领,着力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深入推进以优进优出为核心的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深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贸易制度体系,进一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着力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助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形成与高标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具体指标。围绕贸易环境进一步优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功能进一步增强这四个方面,提出了贸易中心发展定性和定量指标。

    (二)主要任务措施

    《规划》从六个方面明确了未来五年的24项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打造贸易制度环境新高地。加快建设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自贸试验区,营造透明、规范、高效的贸易便利化环境,完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法治环境,营造更加宽松的贸易人才发展环境。

    二是促进对外贸易优进优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出口迈向中高端,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发挥会展对贸易的促进功能。

    三是推动投资贸易深度融合,激发贸易增长新动能。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完善贸易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推进贸易中心载体建设和布局优化。

    四是提升内需市场能级,促进新消费创造贸易新供给。增强对国内外消费吸引力,培育和挖掘新消费增长点,促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五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贸易流通能级迈上新台阶。建设面向国际、服务全国的大市场,培育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市场主体,健全立体化网络式流通基础设施,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流通治理模式。

    六是增强服务辐射功能,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建设支撑国家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发挥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贸易服务辐射功能,推进贸易中心与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建设联动,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十三五"重点推进的八个专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落地,《规划》首次创新地把未来五年重点推进任务举措以专栏的形式进行了细化,确保目标更明确,举措更有力,任务更翔实,《规划》明确了"十三五"重点推进的8个专项工程。

    1、贸易便利化提速工程。加快与国际通行的贸易监管制度相衔接,依托全市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机制,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营造便利化的通关环境。

    2、优进优出引领工程。适应外贸创新转型发展的需要,推动进出口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从一般商品向"商品+品牌、专利、技术、服务"等转变。

    3、服务贸易创新工程。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先行先试的优势,探索优化服务贸易支持政策,促进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将上海打造成为服务贸易创新高地。

    4、总部经济提质工程。顺应全球贸易投资发展新趋势,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能级市场主体,鼓励在沪跨国公司向研发、设计、物流、结算、销售等功能拓展,提高本土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投资带动贸易。

    5、装备走出去提速工程。主动参与布局全球产业链,有序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一体化走出去。

    6、新消费引领工程。以新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拓展丰富消费内涵,打造特色消费载体,培育新兴热点消费,优化消费综合环境。力争"十三五"期间市场消费总额增长显著快于同期经济增速,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

    7、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工程。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服务能级和行业规范化水平,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8、市场流通创新工程。以流通技术为引擎,以制度创新为支撑,创新流通发展模式,建立适应大流通、大市场发展需要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积极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流通新引擎作用,突出"创新发展、市场规则、市场治理"三大领域"系统集成",着力构建以商务信用为核心的新型流通治理模式。

来源: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