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东启西,湖北设立自贸试验区助力中部崛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9-08浏览次数:5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试点探索的新航程,也意味着自贸区试验向着中西部内陆腹地大步推进。作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地带,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为争取获批自贸试验区试点,湖北近两年一直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此番终于如愿进入试点,湖北又将如何突破,寻找经济新动力、开辟改革新空间,为内陆地区探索可复制经验?

  发挥示范作用落实三大要求

  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三大领域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5年上报的方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27.7平方公里,涵盖武汉、宜昌、襄阳"一主两副"三个片区:武汉片区 70平方公里(含东湖综合保税区5.41平方公里、武汉出口加工区2.7平方公里、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0.493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8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9.7平方公里。

  武汉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铁路物流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运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湖北在我国经济地理圈中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近年来,湖北加快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开通至东盟四国集装箱试验航线、至日韩集装箱快线;以武汉为中部地区货运集散中心,联系欧亚大陆7国的中欧班列"汉新欧",国际班列发送量跃居全国第二,上半年发运量超过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近50%;4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开通,"拉近"湖北与世界各国的距离。

  "按照自贸区的原则,协定双方将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湖北有了自贸区后,为联想武汉基地扩大规模、更好地走出去创造了政策条件。"联想武汉基地手机项目部负责人居万军说。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有着天然的人才支撑。作为传统科教大省,如何用更开放、更灵活、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一流人才和技术,成为建设自贸区的当务之急。

  为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应运而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建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政策链,计划5 年内,引进聚集1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1000名产业领军人才以及100名知名创业投资人、1000名各类天使投资人,培育集聚20万名青年研发创业人才,带动形成100万产业大军。

  先行先试孕育制度成果

  事实上,3年前,上海自贸区获批之时,湖北省就已做出部署。从武汉市率先开始筹备,到武汉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再到将宜昌、襄阳纳入,湖北省申报自贸试验区历时3年,最终形成《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于去年10月上报。

  为推进湖北省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2014年,湖北省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武汉出台《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要求,武汉重点推进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工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系,先期启动了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关检合作 "三个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国际快件属地报关等7项先行先试工作任务,并形成制度性成果。

  在先行先试工作的推动下,东湖高新区改革力度空前,改革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东湖高新区启动66项创新改革事项,截至当年年底,完成61 项,形成了42项制度性成果。当年,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达到10062亿元,同比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武汉市各功能区前列。

  襄阳、宜昌加入队列,均将申建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改革事项。襄阳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宜昌加大主体工程建设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

  在武汉,不到两年时间,保税店单店面积从一两千平方米到数万平方米,翻了10倍有余,保税店的数量超10家。"从保税商品消费能力预期看,武汉店面数量已是全国之最。"东湖综保区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先行先试由此向全省铺开,一系列改革举措应运而生。湖北全省推广网上自主办税,企业办税再也不用去窗口;外商投资审批权下放,东湖高新区、襄阳、宜昌三地获得省级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工业投资先批后审,负面清单外的工业企业投资备案项目试行"承诺审批"。

  打好"长江牌"寻找经济新动力

  专家对记者表示,湖北自贸区获批,是经济寻找新动力、开辟改革新空间的一次新尝试,对于进一步带动中部地区、长江中游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自贸区的试验,在内陆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能够让整个中部地区迈向新阶段。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表示,与其他几个自贸区侧重贸易、交通枢纽、内陆开放不同,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要求非常全面,不仅对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要求湖北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对于湖北自贸区的要求凸显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的地位,湖北有能力担纲中流砥柱的角色。

  邹薇认为,湖北自贸区下一步的突破点在于,夯实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地位;打好"长江牌",使湖北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点,真正产生"示范效应";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将湖北经济发展推进到新高度。

  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要强调"有序"。必须在把握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准确认识有效供给与需求、充分利用本省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有序引进,不可一拥而上、不加区分,更不可恶性竞争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及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湖北是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基础的省份,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突出优势特色,在激光设备、电子通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更强竞争力,成为高端人才、金融资本、技术信息积聚的创新高地。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则更关心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进一步转换。"自贸区从表面来看是推动自由贸易、投资便利化,实质内容还是发展产业。"张建华表示,湖北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接产业转移,重要的是把传统产业进行升级,让科教资源加速转化。

  也有专家表示,湖北、重庆等自贸区获批后,长江沿线上、中、下游均布局了自贸试验区,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的核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搞好沿江开放开发,壮大"江海直达"主干航线航运规模,可以形成通过武汉关联中西部地区、通过上海对接全球的航运格局,这有利于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助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实现联动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