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从2005年提出构想,到2008年武汉新港建设的启动,至今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2009年12月,"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上升为国家定位;2011年1月,国务院明确上海为长江流域国际航运中心、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武汉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布局;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国家级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去年3月,"一带一路"战略定位武汉为重要节点城市。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在武汉的最佳契合点。如今,湖北自贸试验区即将落地,使得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又增添了巨大的内生动力。
"智能"航运中心
6月27日,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定位、具体目标,落实八大重点任务、制定五项保障措施,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的"六中心、两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金融中心、对外开放中心、产业集聚中心、绿色航运体系和应急救助体系,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规范化内河智能航运中心。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2000公里的"一主三江一网四支"长江中游高等级航道网、5500公里的"五纵三横"铁路网、7500公里的"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构建"五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铁水公空管"互联互通的武汉新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一核心四枢纽"港口集群,构建"铁水公空管"无缝衔接的港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长江中游主航道船舶总运力达到1000万DWT,万吨级货轮常年通达武汉;港口年吞吐能力突破4亿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突破500万TEU。基本建成以集装箱港区、临港综合保税园区、航运交易所为主要依托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阳逻集装箱港区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集装箱港,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阳逻园区成为港口、物流等国际化贸易服务区,武汉航运交易所成为提供航运交易、人才培养、融资租赁、保险等高端服务的中心。
《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推进八大重点任务,即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建设以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以航运交易、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为核心的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以投融资、保险为核心的航运金融中心;建设以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线为核心的对外开放中心;建设以沿江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中心;打造以生态航道、绿色港口、低碳船舶为重点的绿色航运体系;完善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监管直通的应急救助体系。
强力政策支持
从《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并非简单空喊口号,而是切实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实施意见》明确将长江港航建设专项资金从"十二五"期的每年5亿元提高到每年10亿元,武汉市财政每年配套3亿元用于支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湖北省继续从燃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长江港航建设专项资金;将重点港口疏港公路建设纳入全省路网建设规划,按照同等标准给予资金补助;武汉市进一步完善中欧(武汉)班列补贴机制,湖北省财政统筹省级交通资金支持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这些举措将有效解决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
《实施意见》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例如,明确省级财政每年从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3亿~5亿元,转贷武汉市支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要求沿江地方政府将港口、航道、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协调城建、交通、移民、园区等各级建设资金在港口集疏运通道上的合理使用;水运工程可以委托港口企业对港口、航道及周边的土地进行统一开发,开发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水运建设等。
据悉,《实施意见》中还明确要求组织编制《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这一工作已于7月份启动,预计年内完成。而2014年2月7日,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获湖北省政府批准实施。
自贸区新航程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其专访时表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湖北省商务厅透露,湖北省自贸试验区名称确定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共设武汉、宜昌、襄阳3个片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宜昌市片区28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2平方公里。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武汉片区包括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天河机场、阳逻港。
相关专家表示,国家对湖北省自贸试验区的要求非常全面,不仅对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要求湖北省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湖北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突破点在于,夯实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地位;打好"长江牌",使湖北省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点,真正产生示范效应。
显然,对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而言,湖北省自贸试验区的落地势必将进一步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对外,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除了不断加强湖北省内各个城市港口的协调发展之外,还不断与沿海大港加强合作,以达"通江达海"之效。
9月19日,武汉市与舟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就江海航运"一体化"、加快航运港口建设、深化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等达成一致意见。4月份,国务院批复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实施范围包括舟山群岛新区全域和宁波市北仑、镇海、江东、江北等区域,陆域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航运服务基地、国家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交易基地和中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舟山市与武汉市战略合作将统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分工和基础设施布局,共同推进区域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共同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同组建江海联运直达船队,提升"海进江"、"江出海"运输效率,实现沿江沿海港口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
短板尚待补齐
在一份官方资料里,谈及湖北省水运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中提及基础设施、航运服务体系及企业发展等问题,而这同样也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面临的挑战。
在基础设施方面,水运仍属于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长江中游航道"中梗阻"、三峡翻坝"卡脖子"问题突出。长江安庆以下、三峡大坝以上均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船舶,武汉至宜昌最多通航3000~5000吨级船舶,中游航道"肠梗阻";三峡船闸形成通航瓶颈制约;汉江7级枢纽尚有3级未建,清江3个枢纽未同步或按标准建设通航设施,汉江等支流航道不畅。港口吞吐能力与江浙沿海地区港口有很大差距。
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方面,湖北省高端航运服务业刚刚起步,武汉航运交易所建设进展滞缓,航运交易、口岸通关、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尚未形成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搭建,与上海、重庆两大航运中心相比有很大落差。
港航企业发展同样需要提质增效。长江干线已有11个内河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而湖北省仅有武汉新港位列其中。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航运企业融资难、风险大、发展缓慢;港口资源分散、企业同质化竞争、经营效益不佳等现象依然存在。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