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号,武汉交通"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内陆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并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的国际交通门户。
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通达能力最强内陆城市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武汉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升最明显的五年,全市交通实际完成投资2151.7亿元。
"十三五"时期武汉交通的首要任务是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统筹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承载能力、网络辐射能力、衔接转换能力,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内陆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
到2020年,武汉将基本建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初步形成连通国际、国内"轴辐式"客货运转乘分拨体系;基本建成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初步实现高铁网、铁路快速货运网分别从"十"字形向12个方向、8个方向"米"字形拓展;基本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口枢纽集群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基本建成国家物流中心;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60%,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国际交通门户建门户枢纽机场,国际航线翻一番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中部开放门户城市,突出面向国际的交通运输优势,并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部地区的国际交通门户。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末,武汉国际及地区航线只有7条,"十二五"末猛增至37条,到2020年"十三五"末,国际及地区航线或将达到70条左右。
"2020年,天河机场将初步建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朱宏伟介绍,未来几年,武汉将瞄准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初步形成连通国际、国内的"轴辐式"客货运转乘分拨体系。目前,武汉有国际及地区航线41条,市民可以买到武汉直飞亚洲、欧洲、北美洲一些城市的航班机票。到2020年,天河机场力争实现国际客货运航线及吞吐量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重点推动开通至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圣彼得堡等城市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客货运航线,开通直飞非洲或者南美洲的航线,实现国际直飞航线通达五大洲;天河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万吨。
目前,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第二跑道、新塔台已于去年投入使用,T3航站楼、交通中心最快将于3月末投入使用,到时天河机场的旅客承载能力及航班起降量将大幅扩容。朱宏伟表示,"十三五"时期,还将启动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和四期工程前期工作。
此外,继续拓展中欧班列国际货运大通道,新开至西亚伊朗等班线,推进班列通达欧洲、中亚、东南亚地区更多城市,力争实现中欧班列(武汉)数量及吞吐量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航运方面,新开或加密近洋直航航线,实现"中部海港"功能。
铁路枢纽第四极形成"米"字形高铁网,5小时到京津冀
日前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中,在交通规划方面,武汉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武汉将进一步巩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特别是铁路方面,除北上广外,继续强化武汉铁路枢纽全国第四极功能地位。
尽快实现"两纵、两横、两斜"12个方向高铁连通格局。高标准建设武汉至西安高铁,积极推动规划建设武汉至杭州高铁,争取沿江高铁、武汉至福州、武汉至青岛、武汉至贵阳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基本形成"两纵"(京广、京九)、"两横"(沪汉蓉、沿江高铁)、"两斜"(兰福、胶桂)"米"字形高铁网,打造全国高铁中心。
到2020年,武汉至城市圈内城市0.5-1小时到达,至中部地区其他城市2小时到达,至京津冀、胶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滇贵、成渝、关中等地区城市3-5小时到达。
此外,我市还将努力构建"一港四主多点""三基地两快运"客货运枢纽布局。建成光谷火车站,尽早启动新汉阳火车站建设,形成"一港"(武汉天河机场航空高铁枢纽港)、"四主"(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新汉阳站)、"多点"(光谷站、新洲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完善三大物流基地(吴家山、滠口、大花岭)、两大高铁快运中心(武汉站、新汉阳火车站)规划布局。
朱宏伟表示,预计到2020年,武汉将在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湖北电子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