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运中心、建设水运强省写入湖北"走在前列、建成支点"的重要日程。一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集调研。省政府出台《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重大支持政策为保障,湖北水运加力提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十三五"开局之年一系列主要指标数据交出靓丽"成绩单"。2016年,全省完成投资66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内河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1万标箱,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位。开通铁水联运集装箱、江海直达集装箱航线,历史性首开汉江集装箱定班航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初步形成以武汉港为枢纽、连接上下游、辐射国内外的多式联运大通道。
综合交通运输中心
航道港口建设提档增速
《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省政府继续安排长江港航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支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十三五"期间,湖北水运着力实施"航道畅通工程、枢纽互通工程、江海联通工程、港城融通工程、监管直通工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2000公里"一主三江一网四支"长江中游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铁水公空管"互联互通的港口集群,长江中游主航道船舶总运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万吨级货轮常年通达武汉,港口年吞吐能力突破4亿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突破500万标箱。
2016年,全省新开工港航项目18个、完成投资66亿元,超过年度计划3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内河第二位。省政府成立汉江梯级开发领导小组,五级枢纽全面挺进,雅口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汉江兴隆至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116个太阳能、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的新型航标投入使用,汉江兴隆以下航道实现昼夜通航。
多式联运中心
服务产业经济
发展多式联运,打通运输节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是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意见》要求,至"十三五"末要初步形成资源高度集聚、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的内河航运体系,助力沿江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2016年,多式联运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欧(武汉)铁水联运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中欧(武汉)货运班列全年发运2.2万标箱、同比增长30%。开通"中远海运号"上海港-阳逻港-成都、上海港-阳逻港-西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开通武汉经开港-上海港的江海联运集装箱航线,汉江开通历史上第一条干支相连的集装箱定班航线(沙洋港至武汉港)。阳逻港疏港铁路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黄石港疏港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宜昌港疏港铁路(紫云铁路)项目基本建成。
在去产能、治理非法采砂、港口危化品禁运的背景下,全省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3.5亿吨、141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6.4%、6.3%;完成水路货运量3.5亿吨、货物周转量2624.5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8.9%和7.2%。江汉运河累计通过量超8000艘次,同比增加260%。
高端航运服务中心
拓展航运中心功能
自2015年10月16日重组运营一年来,交易额达7.5亿元。一年来,武汉航运交易所搭建船舶交易、货运交易、航运技术交易等8大平台,设立中西部船员招募中心和内陆第一家船舶网络司法拍卖服务平台。宜昌市船舶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成为长江沿线首家"零收费、一站式"交易平台,全省高端航运服务不断拓展。
12月28日,省政府调研航运中心建设,调研组在武汉航运交易所召开座谈会,提出要努力增强航运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要求加快建设武汉船舶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功能。《意见》明确,要拓展武汉航运交易所功能,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代理企业、物流公司提供高端航运服务。推动"互联网+航运"建设,提升EDI数据交换系统功能,建设电子口岸平台,集中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相关业务部门,提供货物通关、海事海商服务和结算业务,为航运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020年基本建成以集装箱港区、临港综合保税园区、航运交易所为主要依托的核心功能区,成为提供航运交易、人才培养、融资租赁、保险等高端服务的中心。
对外开放中心
"货到汉口通"
2011年,国家批准设立东湖综合保税区;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武汉阳逻港为进口水果指定口岸,依托阳逻港开通的"泸汉台""汉越泰"等近洋航线,35个国家和地区的43种优质水果可通过水运直接抵达武汉。
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在武汉新港阳逻港筹建湖北第一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8月,湖北入围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中欧班列(武汉)、江海直达航线在武汉交汇,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扩展航运中心港口腹地,湖北打开联通世界的大门。武汉至上海洋山72小时"点对点"江海直达航线每周9个航班,累计执行1700多个航次;2013年开通的"泸汉台"江海直达近洋航线累计执行480余次;"武汉-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航线稳定运行160多个航次。武汉港试点启运港退税可提前30天办理出口退税,宜昌港启用设施先进的水运口岸联检中心,荆州推进"港口全程物流平台"和"港口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湖北从事国际船舶代理和管理、无船承运等海运辅助业企业达到86家。内河港口城市的对外贸易日益活跃,集装箱运输连续多年领跑长江中上游。
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机械零配件、医疗器材、服装等"汉货"产品跨越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四国,在德国汉堡和杜伊斯堡、法国里昂分拨到欧洲各地。法国的红酒、俄罗斯的木材和牛奶跨越欧亚大陆,南美洲和东南亚的水果漂洋过海在武汉集散。不久的将来,武汉新港阳逻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成后,澳洲牛羊肉也将以更实惠的价格进入湖北以及中西部的寻常百姓家。
产业集聚中心
港产互融以港兴城
参考国际上的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港口一定是人流、大货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相关产业围绕这些领域高度聚集,给予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相关产业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湖北全力推进"以港兴城、以港兴园"示范项目,配套建设港口与临港工业园,初步实现"港为城用,城因港兴"双赢格局。据统计,"十二五"以来,黄石棋盘洲、黄梅小池、枝江姚家港、松滋车阳河、沙洋新港、嘉鱼石矶头等50多个"港园一体"的项目日渐成型,聚集了一批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沿江布局。漫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阳逻港,武钢200万吨钢材深加工基地、西门子变压器制造基地、一冶钢构产业群和亚东水泥产业群等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投产。武钢、武石化、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依托港口大进大出、形成规模效应。
来源:湖北电子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