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上海市经信委了解到,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市经信委去年推进口岸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为上海口岸各项数据再创新高作出积极贡献。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上海口岸信息化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5万家,货物申报超过1000万份,船申报超过30万票,成为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单一窗口"。"单一窗口"降低了通关时间,每年为各类申报企业节约成本达20亿元以上。
  上海"单一窗口"已在全国推广
  据介绍,在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工作方面,市经信委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单一窗口2.0"建设,健全系统运维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据悉,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形成了货物进出口、运输工具、支付结算、资质与许可、快件与物品、政务公开、信息共享、人员旅客、自贸专区9个板块43项功能,实现与商务部、农业部、环保部相关许可证办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应用功能覆盖口岸通关各环节,包括运抵、申报、查验、支付、放行等业务办理,并延伸到贸易监管环节和物流环节,如许可资质、出口退税、订舱、装箱、放箱手续办理等。
  目前,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都已经通过"单一窗口"办理。以进口货物申报为例,以往企业需要面对多套应用系统,需要两组团队,重复录入的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现在通过系统集成,在"单一窗口"只需要面对一套系统,一组团队,数据自动导入,办理时间由1天压缩到半小时。在企业办理船舶离港手续时,则无需分别跑窗口现场去办理、盖章,再把纸质许可证送达到船长,现在只需让数据跑路,通过"单一窗口"在线办理,"串联"变"并联",电子签章网络送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降低办理时间。目前,按照国务院部署,上海"单一窗口"建设试点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
  口岸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市经信委还推进了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及航运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其中,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口岸云数据中心、公共数据交换系统、门户网站、"一单两报"系统、跨区域通关协同系统和船舶动态系统共六个业务应用系统。2016年,该平台进一步优化了门户网站、丰富了网站内容,完善了大数据量的航运主题数据库,为加强口岸信息共享和航运大数据分析,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平台各项功能运转良好,上线企业达8000多家,处理交易超过3000万笔。
  航运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示范项目包括两个子项目。基于自贸区监管新模式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特殊监管区域内航运企业提供便捷的电子化通关服务和金融服务。全国海运集装箱运输备案综合服务平台则为开展海运集装箱大数据分析和公众服务提供保障。截至2016年底,2个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
  市经信委方面表示,将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平台基础设施和"单一窗口"系统产生的大量口岸数据资源,推进相关部门不断提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服务口岸监管部门和口岸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上海口岸整体信息化水平。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