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时代港口求变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2-27浏览次数:6

    近期《韩国先驱报》援引政府智库韩国海洋研究所的报告称,2017年韩国最大港口-釜山港的港口容量预计比去年下降3.5%。不得不说,"老主顾"韩进海运的没落是使得釜山港处境亮起红灯重要原因之一。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正值THE Alliance和Ocean Alliance两大航运联盟纷纷加大东西向航线"力度"之时,韩国业内却依旧预计2017年经釜山港转运的货物将减少35万标箱?悲观预期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偶然与必然?

  瓶颈与问题

  近两年,地处亚洲的几大中转港纷纷在发展中遭遇瓶颈。以釜山港为例,釜山港遭遇的瓶颈源于其一直以来试图利用其位于中日之间的区位优势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中转枢纽。不可否认,在日本方面它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面临着正在逐步失去中国中转市场的问题。由于中国港口发展迅速,尤其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船公司在环渤海港口开辟主干航线,而避免在釜山港中转,导致釜山港陷入了困境。不仅限于釜山港,新加坡在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意外下降8.7%,也印证着其似乎遇到了某些"麻烦"。

  这些瓶颈到底源自何处?一位专家认为,过剩的运力、更大的船舶和低油价等因素似乎都在促使三大航运联盟改变对于转运的态度。不仅局限于亚洲几大著名转运港,直航上升对于欧洲一些传统转运港口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利时的泽布鲁日港是欧洲主要的新车转运港,迫于2000~2015年仅为2.2%的年复合增长率加之去年受直航影响丢失了21%转运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最终被迫关闭了3个深水码头;不仅如此,受直航影响,德国汉堡港的市场份额也下降9.3%。专家谈到:"要知道直达航线增多与转运港口业绩下滑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货主的意愿。目前来看很多货主选择船公司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两个港口之间是否有直达航班。"

  另一方面,新航运联盟稳定后港口不可避免又将经历一次"洗牌"运动。目前来看,国际上一些港口又一次将目标盲目地锁定在了只有"在港口硬件上进一步突破才能成为航运联盟航线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上,但其实这并不全面。采访中专家谈到:"釜山港目前的困境就在于其近些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追逐中国中转货物,但越来越多的货物直接在中国港口处理,因此导致其投资远超需求。"

  专家提示,港口在当下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切勿盲目追求提升硬件设施竞争力。他谈到,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航运联盟化一方面将重构港口网络格局。另一方面,在集装箱运量没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船舶大型化和经营联盟化也必将导致主干航线船舶数量减少。船舶挂靠港口的数量及频率整体将有所下降,区域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将呈现出集中化趋势,达到精简港口网络、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由于区域内枢纽港的减少,区域内枢纽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中转枢纽港的地位和功能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港口。与此同时,也将促进支线运输迅速发展,使得支线港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此外,专家也对一些自然条件不佳、腹地不广的支线港口也提出了发展建议。其认为,对于此类港口应更加明确定位,有效利用现有条件,重新定位和规划,合理调整临港产业,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港口服务,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提升之路

  采访中一位专家谈到,各大航运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港口均有各自投资的码头,挂靠时也更愿意选择自己旗下的码头,但这些曾经的偏好如今会随着联盟格局的形成而被一一击碎。他补充说道:"如今航运公司选择码头时,不仅需要考虑运营情况,也要考虑到迅速疏散大批量的集装箱至腹地中转库的多式联运能力。国内港口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才是当下港口业最应考虑的问题。"

  那么当下国内港口业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提升呢?专家直言不讳,影响集装箱港口运作效率的一大因素即港口通关等软环境服务水平。航运联盟、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大批量货物进出将导致口岸服务工作量增加,优化当前我国口岸服务的监管模式和服务流程是集装箱能够快速集散的必然要求。他谈到:"从世界主要枢纽港清关时间来看,绝大部分枢纽港的清关时间为1天,而我国主要集装箱枢纽港的清关时间一般在4天以上,可见我国集装箱港口在通关效率上还有极大改进空间。"此外,对于国内腹地型集装箱码头来说,完善高效的集疏运系统也同样至关重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拥有可靠的集疏运系统,实现出口货物低成本快速地从装货地运输到码头,进口货物低成本快速地从码头运到收货人,将大幅拓展集装箱码头的货源辐射范围,提升其竞争力。

  与此同时,专家还向记者介绍了釜山港的成功经验。他告诉记者韩国釜山港成为国际转运中心的一大因素,就在于其口岸监管的便利大幅提高了集装箱物流在口岸环节的流转速度,对集装箱海运企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国内一些深水港区想要吸引国际集装箱中转货源也需要创新口岸监管机制,提升自贸区自由化程度,实现"境内关外"的转运模式,使国际集装箱物流实现快速便捷通关。当然这也需要更强技术手段,完善信息系统。国内的一些自贸区国际中转的业务类型繁多,涉及不同的海关口岸监管形态,环节复杂,未来业务发展规模化后必须借助海量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实现全程共享的货物监管和海运信息管理。

来源:中国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