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自贸区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一系列扩大开放新举措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14浏览次数:138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需求疲软已逐渐变成印入人们脑海的"刻板印象"。

  但是自去年11月以来,上海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连续近8个月实现两位数同比正增长,其中,今年1月-5月,上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7%,与全国数据持平,打破了此前的"刻板印象"。

  今年以来,上海抓住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全球市场回暖的良机,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为对外贸易这驾"传统马车"注入了新动力。

  洋山港四期有望年底试运营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近7年来,上海港保持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优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和提升。不过,过去几年中上海港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挑战,近3年来,"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虽依然领先,但出现了逐年下降。

  今年上半年以来,上海港的"苦日子"算是熬出了头--港口货物吞吐量结束了长达近3年的下降态势并持续增长,其中,1月-5月同比增长6.8%。此外,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和水水中转量也分别增长9.9%和15.0%,均已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当前,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正在冲刺,有望在今年年底投入试运营,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深水港,进一步巩固上海港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再加上今年初以来在上海关区实行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的落地和出口退税无纸化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将大大节省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一步促进上海外贸的平稳增长。"上海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由负转正,背后是上海对外贸易的回暖。这也说明,上海在这一轮全球经济趋暖的过程中,以上海港为支点,主动作为,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红利"。数据显示,1月-5月,上海对欧盟进出口总额增长18.2%,占本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4%;对美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6.6%。与此同时,涉外企业生产效率也提速,1月-5月,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由去年同期的下降5.2%转为增长1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2.4%,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上海的对外贸易因抓住机遇而取得"恢复性增长",将减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为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窗口期"。

  探索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

  如果说上海港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那么上海自贸试验区则是培育上海开放经济新体系的肥沃试验田。

  今年上半年,随着上海自贸区新一轮建设启动,自贸试验区全面进入3.0时代。目前,上海已制定实施了自贸区2017年工作安排,编制发布了全国首张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研究制定了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方案,并因此而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上海自贸区实到外资同比增长29.1%,占全市比重为41%;保税片区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0.1%,占全市比重为27.7%。

  3.0时代来临,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最受期待。"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和推广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今年6月,在上海自贸区举办的第10届陆家嘴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中国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开放的经验证明,只有开放,金融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有金融业开放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才能再上新的台阶。

  今年6月2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2017年版)》,成为全国首张按照国际惯例编制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指引》以《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为基础,进一步梳理汇总了金融领域有关外资准入的规定,为外资了解进入我国金融领域提供了便利,彰显了上海依托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并为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进行积极有益探索。

  "在上海市近年来利用外资水平进入高基数、低增长的换挡期,并出现分化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将为外资进入我国金融领域提供便利。"分析人士指出。

  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而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就是一个切入点。为此,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为依托,从建立推动货物自由流动的监管模式、构建促进航运产业充分发展的枢纽服务体系、建设符合高水平国际经贸活动需要的跨境金融服务和建立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管理体制四个方面,探索保税监管与口岸监管系统对接、数据互认和功能叠加,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

  将制定服务"一带一路"方案

  上海自贸区不仅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还要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正在不断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增长22.1%,占全市比重为20.3%;对沿线国家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承接工程合同额占全市工程合同总额的比重为75.5%,所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72.5%,占全市营业总额的比重达75.1%。

  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上海不仅具有地理优势,上海自身的开放经济格局、世界企业汇聚的特点,也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条件。今年,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已开始在服务市场主体"走出去"方面积极行动。据介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近年来通过集团联动,依托海外网络优势与丰富的全球化产品,特别是利用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点,在服务中资企业境外兼并购、帮助中资企业登陆境外融资平台、协助中资企业在境外开拓业务等方面促成了较多成功案例。

  "未来,上海自贸区还将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将研究制定本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的行动方案,同时推进外高桥保税区中东欧16国国家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中心建设,并通过自贸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