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获悉,今年1至7月,天津东疆共完成13艘国际航运船舶、1座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新增租赁资产14.4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透露了一组数字:"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共开设了60家金融租赁公司,有23家开展了船舶租赁业务,金融租赁行业船队规模达到989艘,船舶租赁资产余额1139亿元,且68%为直租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58%。"
种种数据显示,我国海事金融业务近两年迅猛发展,为消沉数年的航运业带来希望。海事金融如何为航运企业输血?我国船舶租赁公司存在哪些短板,又是如何创新业务模式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海事金融企业如何加快"走出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金融输血缓解航企资金压力
2016年是航运业风云变幻的一年,BDI指数曾跌破300点、油价低位振荡给航运业带来诸多挑战。而在2017年,BDI指数曾大幅反弹至1000点上方,累计反弹逾50%,显示出航运业回暖复苏的迹象。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港口发展报告》也显示全球主要港口吞吐量快速回升。据统计,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9亿吨,同比增长7.6%,增速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加快了5.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371万标箱,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原油吞吐量达到14286.53万吨,同比增长12.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7%。
规模巨大的航运业,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支持。一家以经营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第三方物流等为主的船公司董事长称,目前航运企业的资金来源远远不能支撑运营需要。"经营过程中,航运企业发展自有运力、垫付生产成本都需要流动资金支持,资金缺口很大。"
船舶融资一直是航运企业的主要需求,船东买船、船东运营都需要融资,一般而言船舶融资占整个航运金融的50%以上。而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更灵活和方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航运企业的青睐。据介绍,对于渴求资金的航运、造船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他们看好的方式。这有助于他们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流动性,还款方式也更加灵活,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正因为如此,即便多费些周折,企业还是愿意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所需的资金。
美国北方航运基金中国区合伙人金海向媒体透露,当下中国航运投融资市场非常活跃,去年中国10大融资租赁企业船舶融资金额达115亿美元。其中,新造船融资约51亿美元;售后回租融资约64亿美元,这组数据较2015年船舶融资租赁市场投放金额增长近40%。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融资租赁投放金额将维持在120亿-150亿美元的水平。
"没有危机就没有转机,没有风险就没有机遇。"《航运金融手册》第一作者、汉堡商学院航运商学院院长Orestis Schinas认为,部分船东迫切需要运费应收款证券化等金融服务来缓解流动性危机等,融资的机会将不再仅仅来自于银行,银行之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我国租赁公司市场地位提升
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在高度国际化的海事金融领域,我国租赁公司的市场地位和专业化能力正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提升。
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汤敏表示,当前已有国际知名船东开始关注我国船舶融资市场,并逐步转向我国金融机构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同时,欧美等众多专注于船舶融资的传统银行也在积极转变船舶融资模式,加强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
据了解,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从事航运国际租赁,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在"第三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上,中民投国际租赁获得"航运金融新锐奖"殊荣。短短两年,该公司船舶板块资产规模迅速突破百亿,与达飞轮船、地中海航运、太平船务等全球领先的班轮公司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积极进入国际主流航运领域,境内外业务均取得关键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航运金融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其他租赁公司也开展了诸多海外业务。例如民生租赁有限公司2016年成功完成了荷兰托克集团(Trafigura)11艘沥青船经营租赁项目的审批,并完成了9艘船舶的交接,实现业务投放2.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民生租赁又完成了剩余0.8亿美元的业务投放。该交易完成后,民生租赁一跃成为排名全球第一沥青船船东。
又如,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通过与巴西淡水河谷、新加坡太平船务、比利时海贸集团等多个全球领先企业的密切合作,客户已遍及11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标杆企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船舶资产规模超过420亿元人民币,船队数量达到247艘。除三大主力船型之外,工银租赁资产还包括豪华邮轮,LNG运输船等。
再如,今年7月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德国汉堡同赫伯罗特(Hapag-Lloyd)航运公司签署了一项融资租赁协议,并就未来新造船、二手船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项目签署了总额为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交银金融租赁是中国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之一,航运租赁业务规模排名靠前,公司拥有各类船舶超过200条,其中集装箱船船队规模在业内居首。
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为我国租赁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航运市场目前的低迷也意味着资产的价格相对较低,资产风险相对可控,在当前市场下,金融机构在客户和项目的选择上主动性逐渐增强,有更多机会与国际一流的客户开展合作。"汤敏认为。
加快创新加速走出去
目前各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多已成立了融资租赁部,希望通过这种更为灵活的金融模式,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为自身创造更高的收益。此外,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海运企业、船舶和海工制造企业开始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自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迅速掌握和利用金融工具向上游开始延伸。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困难。民生金融租赁航运租赁部总经理张灿表示,在中大型的远洋船舶方面,受制于税收、外汇等因素限制,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目前难以针对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远洋船舶提供租赁服务,也基本无法与外籍租赁公司进行平等竞争,"从资金的来源来看,海外的美元融资成本远低于国内人民币融资成本。"此外,我国船舶融资租赁自身还面临诸多难题,如缺乏对船舶的了解,缺乏融资租赁人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租赁立法相对落后,政策环境不完善等等。
我国租赁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业务同质化严重,自身存在诸多难题,如何破浪前行?专家认为,加快业务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以基金方式结合融资租赁投资船舶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如国内海工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就联合战略投资方在东疆设立100亿元的海工产业投资基金,助推我国海工产业转型升级。
信托公司的创新步伐也加速了。2016年底,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设立了船舶基金,通过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以及融资租赁方式,用于干散货船的投资。今年1月,"民益公主轮"顺利完成交割并实现租金回境,标志着民生信托船舶业务正式起航。首批9艘超大型散货船租赁业务已相继完成,第二批12艘船舶租赁业务也已陆续开展,一支百万载重吨级的船队正在组建中。民生信托成为全国信托行业唯一具有航运板块业务的公司。
除了加快创新,加速"走出去"也是我国海事金融发展的重要路径。汤敏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的航运业带来新的商机,我国租赁公司通过国际合作,将中国制造的船舶、钻井平台等高端装备租赁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不仅能促进租赁公司自身发展,优化租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还可有效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向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来源:中华航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