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及自贸港的建设,都需要航运保险业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上提供保障服务
中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全面深化,都需要航运保险业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上提供保障服务。
在去年11月27日举行的"2017上海航运保险国际论坛"上,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保险业坚持"保险业姓保"原则,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国家战略作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必由之路。
裴光指出,保险业要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及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高度认识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目前,上海航运保险业已具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和市场主体"走出去"的能力,接下来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合作、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工程建设保险等业务,为企业海外投资、产品技术输出、承接"一带一路"重大工程提供综合保险服务。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去年4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发布,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支持体系,通过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运用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指导意见》是整个保险业服务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纲领,为包括保险公司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发展跨境保险服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机动车出境保险、航运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跨境保险业务,为沿线‘互联互通’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航运保险作为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保险服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发展站位,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航运保险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断拓宽,其服务领域从传统的船舶险、货运险,拓展到航运责任和海上能源保险;从传统的贸易运输保险延伸到电子商务情境保险。保险业需稳步"走出去",努力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网络,保险公司自身也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承保支持、技术支持和本地服务支持,加快建设海外承保、理赔作业、救援等境外服务网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网络依托,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提供有效载体。
上海保监局官网显示,上海保险业从四个方面积极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体系:一是规划政策引路。上海保险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贸易信用和海外投资租赁等保险业务,支持保险机构拓展国际服务网络和创新特殊风险保险产品,并推动上述政策纳入上海市政府出台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二是保障对外贸易畅通。去年上半年,上海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承保"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出口和投资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三是助力企业"走出去"。去年上半年,支持上海电建、上海电气、海联投等10家企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地区的14个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走出去",保险金额约11.45亿美元,涉及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印尼等9个"一带一路"国别地区。四是铺设国别风险管理网络。去年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提供授信规模超过27亿美元。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别众多,人口数量庞大,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国际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也日趋复杂多变,其中包括地缘政治及经济关系等。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部分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冲突。有相关研究报告认为,部分国家投资鼓励政策效应弱化,给企业的跨国投资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游并购的加速,部分国家调整了并购审查政策,促进政策占全部外资政策的比重有所下降,政策变得复杂、分化和不确定,且对社会责任、环保、劳工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去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家央企的155项境外业务中,有61项境外业务形成风险近385亿元。
在"一带一路"沿线多边协调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投资风险,但也为航运保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2016年,上海航运保险业一方面,通过进出口货运险为对外贸易运输过程面临的灾害意外风险提供保障1.05万亿元;另一方面,通过远洋船舶险等为对外贸易承运人提供涵盖远洋船舶运输各环节的风险保障近7000亿元,为远洋航运责任风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3.47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不断推进保险对"走出去"企业的护航工作。去年前10月,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金额近370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电力、冶金、农业等数十个领域。截至去年10月,中国信保累计支持国内外贸易和投资3.3万亿美元,为11万余家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累计支付赔款104亿美元。自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对中国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和投资的承保金额超过5150亿美元,累计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近19亿美元,其中支持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规模超过1350亿美元。
中国信保发布的《2017年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97%的被调查企业称会选择海外投资保险来应对海外投资风险;84%的企业选择海外投资保险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风险保障。在中国海外资本输出需求日益旺盛的形势下,海外投资保险已经成为保障中国企业安全"走出去"的重要金融工具。保险作为企业"走出去"防控海外投资风险的利器,将在国际投资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6年,上海特意民风淳朴保险为一方面,通过进出口货运险为对外贸易运输过程面临的灾害意外风险提供保障1.05万亿元;另一方面,通过远洋船舶险等为对外贸易承运人提供涵盖远洋船舶运输各环节的风险保障近7000亿元,为远洋航运责任风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3.47万亿元。"
助力自贸区与自贸港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此,引起了全国各地积极竞逐,其中上海自贸港建设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之中。上海自贸港将围绕货物、资金和人员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展开,这将大大推动离岸金融的配套发展。
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主席Dieter Berg表示,从全球视野来看,自由贸易对航运保险发展非常关键。上海自贸港的建设将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也将吸引国际保险机构落户。未来进出上海、或者在上海附近储存的货物数量可能会增加,当然会产生新的货运保险的产品,比如一些仓储责任,包括一些仓储的监管责任、配套的履约保障责任等等。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严阵以待,正在积极收集其它国家和地区自贸港的承保经验、产品设计,并加强航运保险复合型人才培养。自贸港建成以后,中国保险业将从单纯对货物的保障,增加到对责任的保障。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在1月11日举行的"首届大湾区港航物流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上表示,港航业是自贸港中的重要产业,而自贸港的建设也将对港航业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自贸港建设有助于提升港航业的资源配置能力、有助于提升港航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等负面,但同时也对港航业提出要求。
黄有方认为,面对自贸港建设前景,中国港航业应尽早介入,适应"三个新",培育后发优势,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首先,要依托监管模式转变,适应境内关外新形势,包括适应风险管理、诚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自律水平,对接区港一体发展趋势,形成与内陆港、空港等的多港联动;其次,依托制度创新要求,适应国际标准新趋势,包括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利用其提供的全程数据服务,并参与中国标准与规则的全球适应性试点,推动其在境外实质性应用;最后,要依托港航流动发展,适应跨界竞争新态势。
裴光指出,上海已经进入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为此,上海要集聚包括航运保险在内各类保险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为切实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竞争力和水平、提高中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上海保险业需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保险开放创新,以制度改革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主轴,形成保险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新动力,逐步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上海国际保险中心。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