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的港口生意遍及26个国家、52个港口,且拥有287个泊位的经营权,曾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码头运营商的地位.
港口资产是李嘉诚商业版图的重要一子。十年前,港口板块曾贡献长和总营收的近"半壁江山"。2017年,长和总收益为4148亿港元,其中港口板块贡献8%;息税前利润(EBIT)为676亿港元,其中港口板块贡献82亿港元,占比12%。
长和的港口生意遍及26个国家、52个港口,并拥有287个泊位的经营权,其中包括全球10个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中的五个。旗下的和记港口是排名前三位的全球码头运营商,2017年长和旗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8467万TEU(见图1)。
前世今生
李嘉诚于1940年随父母来到香港,由做推销员开始;1950年创业成立长江实业的前身--长江工业,从事塑料花生产;20世纪60年代,开始涉足香港地产市场,并在1972年安排长江实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李嘉诚开始留意市场上的资本收购运作,发现在香港上市的英资企业以小量股份控制着庞大资产,如若能收购这些英资企业,既能取得其资产,也可善用其人才和拓展业务。和记黄埔便成为李嘉诚首个收购目标。
1979年,李嘉诚利用长江实业6.93亿港元的资产,在股市上成功吸纳和记黄埔股份,最终持股超过40%,一举控制了价值超50亿港元的这家老牌英资企业。李嘉诚因此成为首位入驻英资财团的华人,并被冠以香港"超人"的称号。
李嘉诚涉足港口生意,也正是源于此次"蛇吞象"式的商业奇迹。与长江实业专注于地产业务不同,和记黄埔业务繁多,旗下的港口、基建等传统业务在此后很长时间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也为长和的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和记港口的发展始于1866年成立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起初致力于船舶建造及维修服务。1949年之后,香港作为亚洲枢纽港的地位与日俱增,香港特区政府于1966年在葵涌区规划香港首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到1969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以黄埔码头有限公司的名义开展集装箱船和货物处理业务,并成立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HIT),开启专业集装箱码头作业服务。
1974年,HIT获批发展香港葵涌4号货柜码头,填海17公顷,投资3.6亿港元;1976年,HIT收购葵涌2号货柜码头,同时继续运营新发展的4号货柜码头。
1980年,李嘉诚出任和记黄埔主席,和记港口的发展进入"李超人"时代。
李嘉诚以香港为发展基地,1985年,HIT获批发展葵涌6号货柜码头,同时将2号货柜码头转让予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1989年,HIT耗资近10亿港元的6号货柜码头竣工,处理能力达100万TEU,标志着香港入列全球最繁忙的港口。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嘉诚主控下的和记黄埔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型企业。其港口版图拓展趋向国际化,1990年,收购英国最大集装箱港--菲力斯杜港75%的权益,成为全球最大的码头运营商。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李嘉诚开始加码内地投资。1993年,和记黄埔与上海和深圳市政府合资,分别成立上海集装箱码头和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深圳盐田港成为和记黄浦挺进内地的大本营。
伴随着港口网络于全球的不断扩展,和记黄埔的港口旗舰企业--和记港口于1994年成立,持有并管理和记黄埔旗下所有港口业务及相关权益。自此,和记港口开启了香港、内地和海外的港口版图同步扩张步伐。基于此,和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攀升。
港口版图
按地区划分来看,和记港口以HIT经营香港地区的集装箱港口作业。1991年,葵青7号码头落成;1996年,HIT获权兴建及经营9号货柜码头内的2个泊位,9号码头于2003年启用。
迄今,HIT经营葵青港区(葵涌区后与青衣岛合并成葵青区)4号、6号、7号及9号码头共12个泊位,集装箱吞吐量占整个港区的70%。
在内地,1995年,合资企业江门国际货柜码头投入运营;2003年,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成立;2004年,和记港口外高桥与上港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2007年,和记港口发展深圳盐田港东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
2011年,和记港口将广东省、香港及澳门的深水集装箱码头业务拆分为和记港口信托,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2016年,和记港口信托与中远海运港口签署统筹经营协议,共同运营葵青港16个泊位;同年,和记港口收购广东惠州国际货柜码头权益,和记港口信托持股41.3%。目前,和记港口在内地共运营9个集装箱码头。
和记港口的全球最大码头运营商地位来自于其在海外的持续扩张。1995-2014年,和记港口密集收购海外有竞争力的港口权益,几乎每年都有港口被其纳入麾下。2015年,和记港口在全球的码头泊位曾高达319个。
2015和2016年,港口高速发展时代不再,和记港口的扩张步伐有所收缩(见图2)。2017年,和记港口运营的码头新增加12个泊位,分别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伊拉克巴士拉、马来西亚巴生、巴基斯坦卡拉奇、阿联酋拉斯海玛与奥姆古温等港。截至2017年年底,和记港口运营的海外港口遍及亚洲、中东、非洲、欧洲、美洲及澳洲25个国家、41个码头。
全球布局的港口版图保证了长和旗下港口风险分散、均衡发展。和记港口2017年的整体吞吐量同比增长4%至8470万TEU,分区域来看,巴拿马、墨西哥及中东港口的经营业绩呈现逐年上涨态势(见图3)。
具体到2017年,内地及香港港、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巴拿马港口的吞吐量稳定回升,卡拉奇新深水码头也作出贡献,但巴生港、印度尼西亚耶加达港、沙特阿拉伯达曼及巴哈马群岛自由港的吞吐量同比减少。
业绩大观
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是李嘉诚商业版图中最重要的两家企业,2015年,李嘉诚对两家企业进行世纪大重组,即今天的长和(00001.HK)。长和已经打造出遍布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电信和能源五大板块,2017年,各板块EBIT占比分别为12%、18%、35%、4%、26%。
在上市公司层面,长和港口板块包括对和记港口旗下企业80%的权益及和记港口信托30.07%的权益。
2014年,长和的港口板块创造了356.24亿港元的总收益,2015年有所下降;但在2016年,长和旗下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自200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致使其当年收益总额大幅缩减至321.84亿港元,同比下降5.67%。2017年,因集运业复苏,集装箱作业量回升,长和的港口板块创造收益总额为341.46亿港元,息税折旧摊销前溢利(EBITDA)为125.63亿港元,EBIT为82.19亿港元(见表1)。
整体而言,港口作为传统产业,加之其全球化的布局,对长和的贡献已趋于稳健。宏观上,中国内地、欧洲、东南亚以及巴拿马对和记港口的未来发展有所提振。但香港港口业务受到来自内地港口的冲击,活跃度受到影响。和记港口信托表现出与集团业绩全然不同的走势。
2017年,和记港口信托所经营港口的收益总额下降4%至27.15亿港元,EBITDA和EBIT分别为13.55亿港元和6.48亿港元,均为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在前三年,和记港口信托还处于业绩上升阶段(见表2)。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