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目标,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进入了关键的三年冲刺期
上海推进国航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冲刺期。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目标,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市政府制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6月14日上午,上海市召开《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会;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2020年建设目标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和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具体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航运枢纽功能国际领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品质领先的航空枢纽港、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等为特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运营中心。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万TEU;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40万吨;邮轮年接待出入境游客350万人次。
航运服务能级大幅提升。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务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服务全要素。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进一步增加,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
航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深化航运制度创新,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最高标准,口岸综合效率和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航运科技创新高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实现航运产业转型发展。枢纽港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能源清洁、能耗节约、污染物受控和土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
2018-2020年重点任务
为更好完成2020年建设目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打造世界先进海空枢纽港。完成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后续工作,加快推进外高桥港区八期工程建设。建设浦东机场三期、虹桥机场T1航站楼、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推进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优化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提升"两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争取对上海开通和加密国际航班的政策支持;提升国际航空货邮中转功能,推进快件、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等细分业务开展;发展机场旅客中转业务,扩大旅客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建设,优化完善综合交通和口岸配套设施;建立邮轮旅客凭票进港凭票登船机制。
在上海航空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近700亿元兴建、改建、扩建枢纽基础设施,满足持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目前上海两大机场拥有4座共132.7万平方米的航站楼、6条跑道、3.4平方公里的货运区、56个全货机位,年客货设计保障能力分别达到1亿人次和520万吨。浦东机场第五跑道预计年内投入运行,在建的浦东机场三期工程计划2019年9月建成投运;虹桥机场T1航站楼B楼将于下半年改造完成投入运行,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将全部完成。
在枢纽运营规模方面,2017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1.12亿人次和423.18万吨,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和第三;有110家航空公司开通上海的定期航班,联通全球47个国家、297个通航点;上海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机场的9.8%和26.2%,国际客货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机场的26.6%和48.2%;浦东机场旅客中转率达到12.0%,虹桥机场快线及准快线航班比例达到73.8%。货运方面,浦东机场同时引进UPS、DHL、FedEx三大货运集成商入驻建设地区级转运中心,中货航、国货航、南航等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也把80%以上的全货机运力集中在浦东机场。此外,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冷链、地面物流等产业链延伸,引进新型承运人及战略合作伙伴。PACTL冷鲜处理中心、顺丰国内快件分拨中心已在浦东机场投入运营,俄罗斯空桥航空已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王吉杰
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推进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推动长江口大型船舶超宽交会常态化运行;推动江海直达运输,加强船员培训和安全监管;推进外高桥内河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和大芦线二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沪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建设,力争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推进铁路进外高桥港区;优化完善外高桥港区周边路网,建设郊环北部越江通道工程,建设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加快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推进轨道交通引入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机场联络线前期工作,完成轨道交通二号线东延伸改造工程,完善机场周边路网。
海港枢纽方面主要是完善海港枢纽设施和集疏运体系。上海将重点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加快启动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建设,为江海联运、提升水水中转比例提供有利支撑;二是尽早启动外高桥港区八期建设,为外环线内相关码头调整做准备;三是提高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利用率,这也是加大铁路分担力的重要措施;四是继续推进内河航道建设;五是完善外高桥地区的路网建设,改善港区周边道路的交通环境;六是加快建设长江口南槽航道一期工程。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
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编制实施新一轮《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管控措施,加快岸电设施推广和应用,推广LNG动力内河船舶应用,提高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使用率,全面落实港口、船舶污染物的规范接收处置;全面具备向停靠飞机提供桥载电源的能力,支持机场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长江口深水航道"E航海"示范区,建设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和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完善集卡预约平台功能,全面推行港口业务网上受理,推进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提货单电子化;浦东、虹桥机场打造全流程自助服务候机楼;修编发布《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锚地,提升不良气候条件下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外高桥危险品堆场工程建设。
上海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绿色港口建设。新一轮《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出台,上海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一是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鼓励集装箱运输"弃陆走水",并推动长三角地区集卡新能源替代和集卡环保标准的提升。
二是实现更加严格排放标准。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力争港口内集卡尽早实现全面"油改气"改装。通过限制作业量来取缔违法作业码头。
三是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到2020年,争取上海市50%以上的已建集装箱、邮轮等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研究靠港船舶强制使用岸电措施,逐步提高岸电使用率。
四是全面实施港口船舶污染物规范处置。推动内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免费接收机制。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
在长江口"E航海"创新试验区建设中,下一步要推进六项建设:一是对长江口和洋山的整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在长江深水航道现有的导航灯浮、灯船上安装6个水文数据采集设备,并在1座灯船上安装实时气象数据采集设备,将这些水文气象信息实时传输给船舶和监管部门,为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在监管和服务上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服务;三是在深水航道内要实现重要航段CCTV覆盖,并将CCTV的信息全部接入VTS交管中心;四是建设无线专网,准备打造海上WIFI,建设完成以后可以实现稳定的无线通讯;五是为在深水航道内进行引航服务的引航员配备智能导航仪,在导航、助航、定位上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技术支撑;六是准备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综合的发布平台,按需服务,为港口、航运企业、安全监管等各方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吴红兵
智慧港口建设方面不外乎有码头运营的自动化、远程操作、远程诊断、物联网、互联网感知、智慧监管、大数据和可视化等内容。上港集团打造智慧港口将围绕"3E"的战略目标进行,首先,港口运营上卓越(Excel);其次,生态圈构建上开放(Extend);再次,可持续创新业务上拓展(Explore)。为了做到"3E"级,将围绕"五化"。即码头智能化、海运物流协同化、国际贸易便利化、金融场景普及化和数据服务创新化展开。
洋山港区四期是全球最大,也是技术最领先的自动化码头,同时也是最智能环保的。截至5月底,总作业干线船舶近200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万TEU,最高单船桥吊平均效率达到39.88自然箱/小时。至6月底合计有13台桥吊、70台轨道吊、80台AGV投入生产,最终将形成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和130台AGV的规模,达到630万TEU/年的吞吐能力。
同时,建设智慧港口要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这对港口发展至关重要,上港集团将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来实施。一是将现有的平台进一步深化提高;二是继续深化集卡预约平台的建设;三是争取将目前正在进行试点的设备交接单电子化平台在上海港全面推行;四是建设长江港航综合服务平台,希望加大对长江流域的辐射;五是上港集团与上海海关、中远海运集团全力打造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
--上港集团负责人
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产业集聚区,深化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建设,吸引航运服务功能性机构落户;打造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促进航空要素集聚和交易;建设吴淞口邮轮总部基地,丰富邮轮商业服务,打造邮轮物资配送中心;推动船用保税油许可制度创新,完善国际船舶登记服务,建成洋山国际船员服务中心;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推进航运仲裁信息化服务;深化航运保险注册制改革,拓展航运保险指数功能,发布航运保险纯风险损失表;完善融资租赁登记、查询和配套司法配套服务,协调解决融资租赁飞机实际入区问题;打造"上海航运指数"品牌,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智库,加强国际间协同创新;将中国航海博物馆打造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一级博物馆。
"上海航运指数"这6个字已注册商标(SHSI),"打上海品牌,发中国声音,做国际标准",是"上海航运指数"的整体设计。
第一,指数类别丰富。20年来,上海航运交易所持续研发创新,至今已经形成了涵盖集装箱、干散货、油运、买卖船、船员薪酬、"一带一路"等完整的"上海航运指数"体系,包括17大类指数,200余个指标。在覆盖指数类别上上海已经是国际领先。
第二,从表征到标准。一般价格指数的高低,代表行业的景气度,而"上海航运指数"不仅发挥了"晴雨表"的作用,而且直接作为标准。现货"指数挂钩协议"作为市场标准被买卖双方广泛使用;集装箱指数挂钩协议业已成为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运价备案的标准被大量引用。而在中国沿海煤炭海运市场中,挂钩协议的使用比重达到40%以上。
第三,从标准到交易。运价衍生品交易的发展还处于探索过程,国际上首份集装箱运价衍生品交易的合约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作为结算标的。上海在运价衍生品方面已经探索了8年,上海航运交易所准备"十年磨一剑",争取早日取得突破。运价衍生品交易一定会带动上海的软环境走向世界前列。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
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强化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岸线联动开发,鼓励以港航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区域合作。鼓励机场之间构建联盟体,创新跨区域机场运行管理体制。发挥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效应。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机制。支持航空公司拓展"一带一路"国际航线网络。支持和推动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等业务。充实"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内涵,加强指数应用和推广。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服务、海事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
上海港6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长三角地区。2017年,浙沪两地签署合作备忘录,上港集团将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开发建设;上港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上港集团正抓紧落实浙沪两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推动成立合资企业,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岸线联动开发。同时加快落实与江苏港口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推进与江苏沿江沿海港口的资本和业务合作,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影响力和服务能级。
2017年7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港集团联合沿江13家港航企业成立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主要目标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推进整个长江港航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构建长江分级转移体系,推动舱位互换和优化点对点服务;二是加快推进江海联运船型标准化;三是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打造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创新长江江海联运的运营模式。
--上港集团负责人
强化国航中心建设保障。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强化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优化航运业综合发展环境,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口岸服务环境,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航运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海事教育和培训质量,完善航运人才引进政策,加大航运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相关的财政专项扶持政策,增加支持力度、拓展扶持广度。
上海将着手在三个方面持续改善航运领域的营商环境。
一是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将在浦东新区试点开展港航业审批改革方案,重点做好港口经营业务审批实施告知承诺。同时,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力争取消或调整一批港航业审批事项,优化审批制度流程。
二是优化口岸监管模式和服务环境。推进"大并联",实行报关报检"并联"、通关与物流作业"并联";完善和规范口岸收费,简化单证办理;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完善政府承担查验作业服务费的机制和办法;规范港口收费,努力降低港口物流成本。
三是进一步完善口岸信息共享机制。如大力推进设备交接单和提货单电子化,前者已经启动试点,后者正在研究,希望有所突破。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谢峰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