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宝山区获悉,《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即将公示结束。规划明确,至2035年宝山将基本建成上海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部枢纽和沿长江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的组成部分;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智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世界一流的邮轮产业基地;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空间格局
根据规划草案,宝山将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带,即"T"形滨江综合功能发展带:长江、黄浦江滨江地区与蕰藻浜滨水地区共同组成"T"形的滨江综合功能发展带。长江、黄浦江滨江地区大力推进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变,以现代航运产业、生态观光旅游功能为主。蕰藻浜滨水地区以吴淞转型地区的转型发展为核心,以商务办公、文体休闲、科技研发功能为主。
两轴,即沪太路城镇发展轴:以沪太路及轨道交通7号线为发展走廊组织沿线地区城镇发展,由北至南串联罗泾、宝山工业园区、罗店、顾村、大场等城镇、产业功能组团,打造南北向的城镇产业发展轴。
宝杨路-宝安公路功能拓展轴: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由西至东串联顾村、杨行、淞宝等重要城镇功能组团,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沿线集聚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等功能板块,加速中部地区东西向联动发展。
三分区,即南片区--中心城(宝山部分):以吴淞不锈钢地区转型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化支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加强地区居住环境及就业水平。预留大场机场地区作为远期战略发展空间。
中片区--主城片区(宝山部分):以宝杨路-宝安公路为主要轴线,在推进实施外环绿带、近郊绿带和生态间隔带等结构性生态空间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型和空间调整,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强化轨道交通支撑,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好全球城市功能作用。
北片区--罗店城镇圈:以沪太路、蕰川路、月罗公路为主要发展轴线,以罗店镇为核心,统筹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区域城镇人口布局,促进城镇圈内产城融合。同时促进郊野地区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加强土地的复合利用,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生态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打造"1+9+X"的公共中心体系
在空间布局结构引领下,宝山按照"打造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公共中心体系"的要求,规划形成1个市级副中心,9个地区中心,X个社区中心。
"1个市级副中心":即吴淞市级副中心,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所新增的市级城市副中心,服务一定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兼顾承载全球城市的功能,成为全球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宝山在规划吴淞市级副中心过程中,重点聚焦外环北部地区,外环北部地区,通过打造上海北部枢纽为载体,联动邮轮产业发展基地和滨水公共活力区,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上海北部城市公共中心。
"9个地区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枢纽进行设置,主要服务所在地区形成公共中心。主要包括6个主城区地区中心"以及"3个新市镇中心"。6个主城区地区中心:分别为大场-南大、顾村、淞宝、高境-淞南、杨行、张庙-庙行6个地区中心。通过地区级公共中心的布局实现生活圈的基本全域覆盖,满足所有人群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服务人口30-50万人。3个新市镇中心:包括郊环以北的罗店、罗泾、月浦。罗店地区中心是面向罗店城镇圈及北部近沪地区,定位为具有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特色及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地区级公共中心。增补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地区中心对整个罗店城镇圈的辐射能力。
"X个社区中心":包括产业社区中心和居住社区中心,服务人口5-10万人,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服务单元。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本次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的一个新提法。主要考虑是,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将社区打造成能满足居民的居住、学习、工作、健身、休闲等多重需求的基本城市空间。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发展
推动上海北部枢纽门户地位的稳步提升,加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创新产业城区建设,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一是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邮轮产业,重点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软件与信息服务、建筑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落实全市明确的"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产业园区空间体系,确定宝山区"2+5+12+N"的产业园区布局体系,形成宝山滨江邮轮产业区、南大生态智慧园区、吴淞科创园区、顾村机器人产业园、宝山工业园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六大产业园区以及若干产业社区发展布局。
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拓展服务扇面,打开地区对外通道,形成"6+1"的对外联系通道。完善城市交通发展,强化绿色交通发展,确立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主导地位。构建交通政策分区,减小货运交通影响,全面分离主城区城市客运交通以及工业与港口带来的货运交通。规划沪通铁路二期,释放既有铁路支线通道作为轨道市域线,形成"五横六纵"主要公路骨架。规划新增沪太快速路、蕰川快速路,加强主城区联系,分流主城片区过境交通。
完善综合交通路网。形成东西贯通,南北加密,新增或贯通盘古路、长江路、罗北路-曹新公路、铁山路、铁力路等通道。形成4条市域线(南何支线、宝嘉线、沪通线、沪崇线)、11条市区线(规划新增5条)、5条局域线。结合地区中心,形成15个区内重要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服务地区交通集散,支撑地区功能提升。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在生态空间总量不减少、确保湿地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减少的基础上,宝山将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和林地建设,构建宝山区湿地、农田、林地、绿地相互融合的生态基底,强化城市森林体系、生态廊道体系、城乡公园体系、城市绿道体系,形成"江海交汇,水绿交融,文韵相承"的总体生态格局。
至2035年,宝山区生态空间占宝山区总陆域空间比例不小于25%,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规划构建"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公园"五级城乡公园,形成"3+6+22+N"的城乡公园空间布局体系,即区域公园3处,城市公园6处,地区公园22处,社区公园及微型公园"N"处。规划至2035年,宝山区生态空间占宝山区陆域空间比例不小于25%,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公园绿地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规划提出,要深化城市设计管控要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强化地区风貌特色,让宝山城市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温度。要延续并保护宝山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积极挖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老工业文化、革命文化等历史底蕴,形成宝山区独特的文化历史传承。规划提升罗店历史文化名镇环境品质,提升罗泾镇洋桥村、罗店镇毛家弄村及东南弄村景观风貌;划定了大中华纱厂、华丰纱厂以及吴淞工业区风貌保护街坊。
加强总体城市设计以及门户和景观节点设计,凸显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风貌特征,塑造具有繁华活力、生态休闲特色的滨江风情风貌。形成吴淞市级副中心都市魅力景观核、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景观核、三水交汇景观核和沿长江、黄浦江、蕰藻浜的滨水岸线地区的风貌景观结构。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