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鹿特丹港区占地12606公顷,其中陆地面积7796公顷,水域面积4810公顷。港口长度40公里,码头长度89公里,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4米,最大可泊54.4万吨超级油轮,有50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港区四季不冻,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风浪侵袭。该港通往全球1000多个港口,货运量占荷兰全国的78%,每年约3万多艘航海船只和11万艘内陆船只抵港。2017年,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为4.67亿吨,其中液态散货2.17亿吨、集装箱货物1.462亿吨(1370万标准箱)、固态散货8020万吨、其他货物2360万吨,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学品、集装箱、铁矿、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的运营管理模式
鹿特丹港区的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鹿特丹港务局负责港区和工业区的管理、经营和开发。鹿特丹港务局是政府有限责任公司,荷兰中央政府和鹿特丹市政府在港务局所持有的股份分别是29.17%和70.83%。该港务局目前有雇员约1100名,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7.121亿欧元、净利润1.87亿欧元,投资额达2.138亿欧元。
鹿特丹港务局拥有港区土地使用权,负责港口规划、租赁管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港区水上安全保障、船舶动态监管、装卸质量监管、环境保护,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港务局对港区的运作采取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将码头和基础设施长期租赁给企业经营并收取港务费和租金。港口的码头租期一般为25年或者更长。港口的主营业务,如货物装卸、存储、船只拖带、物流供给等由企业经营;港务局则负责行政监管,如船舶指泊、船舶进出港秩序等。
鹿特丹港规划建设特点
近年来,鹿特丹港依托其优越的港口资源,促进港口产业在港区附近集聚,推动以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为特征的临港大工业和出口加工业迅猛发展。目前,鹿特丹港吸引了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落户,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构建以港口为中心的临港工业体系。进入20世纪,鹿特丹港利用其独特地理优势、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兴起了炼油、船舶制造、石化加工、钢铁、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等临港工业。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不断向城市延伸的港口产业链和临港工业体系,使鹿特丹港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炼油能力占荷兰全国的50%以上。
以港口物流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1980年代以来,鹿特丹港务局一直将发展港口物流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根据国际航运业和国际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使鹿特丹港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从鹿特丹港城一体化发展经验来看,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使荷兰政府从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中获得丰厚回报。
合理规划促进港城一体化。鹿特丹港2020年的远景规划从6个方面创建高质量的港口。一是建设多方位综合性港口。不仅为港口的传统装卸、包装、加工、运输提供场所和设备,还要为各种新兴商业活动提供空间。二是建设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港口。为在港落户的企业提供空间和设施,以便进行多方合作,共享设施,相互利用剩余产品,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三是建设知识智慧型港口。与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在港口创办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公司引入紧缺高端人才创业条件。四是建设快捷安全的港口。解决水路、铁路、管道和公路运输的瓶颈问题,限制进出港区的非必要公路交通,确保交通畅通无阻,为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预做准备,并为安全装卸和危险货物运输提供安全的环境。五是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在港区内部和周边建设更加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绿化区域和娱乐场所。六是建设洁净港口。减少灰尘和噪音排放。
依托港口发展城市第三产业。鹿特丹旅游业发达,拥有一系列具有港口特色的观光景点,例如高达185米、可以鸟瞰整个鹿特丹市的"欧洲之桅"。与此同时,鹿特丹港还利用文化产业促进港口发展。1990年代起,鹿特丹港在每年一届的世界港口节(World Port Festival)期间,举办世界港口、海运、物流等方面的专业国际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展览会,以及各种海洋、港口和物流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游客参加。世界港口节给鹿特丹港带来了巨大经济收益和长远的人流、物流效益。
以超强的港口综合功能服务客商
随着欧洲近年来一直不断地推进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大部分货物实现免税流通,自由贸易港关税减免的优势在欧盟内部已失去竞争力。鹿特丹港则因其超强的港口服务引领能力和港口物流服务功能而获得成功。
物流运营服务体系成熟完善。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该港通过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再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港有一套完整、强大的港口服务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为客商提供贸易上的便利。鹿特丹港有完善的海关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保税仓库区域内企业在海关允许下可进行任何层次加工。港区和各个工业区内的物流配送基地可为集装箱货物的仓储和配送提供最完善的增值服务。在通关方面,海关可以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周日除外),先存储后报关,以公司账册管理及存货数据取代海关查验,企业还可以选择适合的通关程序,运作十分便利。
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1998年,鹿特丹港便建立了"配送物流园区",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目前,鹿特丹港区及腹地有Eemhaven、Botlek和Maasvlakte等三个专业化大型物流中心。鹿特丹港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物流中心与码头间有专用运输通道、物流运作的必要设备,并提供增值服务和海关现场办公服务。物流中心的配送园区既是众多企业在欧洲建立的配送中心,也是小企业所依托的能保证按时送货到欧洲各地的放心的物流服务商。
信息网络服务系统高效。鹿特丹整个港区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对港口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一是在其推出的"货运信息卡"中包含了货车司机的姓名、年龄、性别、资历,货车所运输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所属国家名、公司名、船舶名,具体的舱位、层次,运往的国家、地区、收货人,以及装卸地点、通关时间等,可谓一卡在手,相关信息应有尽有,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二是鹿特丹港建有无纸化电子报关报验系统、船舶和货运数据电子申报系统、船舶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内河运输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等,可通过港口公共电子信息平台进行电子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这种先进的工作模式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三是在汽车码头安装的汽车识别与定位系统可准确地掌握每辆汽车的位置,从而为汽车存储与装运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四是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实现港口装卸过程无人化,运用国际上先进的码头操作系统(TOS),以合理计划码头的集装箱,减少翻箱。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舶可以在2-3天内完成装卸离港。管理设备和操作手段高度现代化使货物在24小时内便可送达以鹿特丹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目的地。五是建立欧洲物流信息库,向全世界公开提供物流信息。
此外,鹿特丹港务局一直在不断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型,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物流。鹿特丹地区的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开展海运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同各行各业的人士一同努力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港口。
以便利化的政策吸引贸易投资
荷兰以自由贸易为立国之本,虽从未专门规划特定区域作为自由贸易区,但却一直采取开放、包容、友好的贸易投资政策。
贸易便利化措施。荷兰设立了大量保税仓库,并为进口商品提供税务免交或缓缴优惠。进口商品在荷兰海关保税仓库内暂存,期间可免缴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进口商品如处在荷兰海关监管下运输,在到达最终消费地前可不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这可为进口商节省现金流。此外,荷兰海关还出台了针对进出口货物加工的相关政策支持,如原料或半成品进入欧盟境内加工后再出口,可免缴进口关税、增值税或享受退税;海关监管下的商品出口至非欧盟国家或在欧盟外进行加工、修理后再次进入欧盟,可申请关税减免或零关税;进口产品如申请在海关监管下进行加工,可暂时免缴进口关税,之后按制成品税率缴纳关税。该政策对制药、医疗和信息通讯等行业尤其利好,因为原料(或零部件)进口关税较高,而制成品的关税较低或免征关税。
引资优惠政策。一是做减法,为企业投资移除障碍、降低负担。国外投资进入荷兰基本不存在行业、审批限制。在荷兰注册企业门槛较低、程序简便,数天即可完成。在荷兰的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在参与政府采购、公共招标、创业创新扶持项目等方面不受歧视。二是做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例如,荷兰税务部门可通过与企业进行预先谈判来确定未来的缴纳税金额和缴纳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荷兰海关还为通关企业指定"客户经理",上门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甚至与业务量较大的客户合作设计优化报关流程。荷兰外商投资局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法律、税收等公共信息服务以及企业选址、物流方案等个性咨询服务,并组织安排企业实地对接考察等。
金融开放政策。一是外汇管理方面。荷兰实施宽松的外汇管理措施,外资企业的利润、资本、贷款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汇出不受任何限制,外国投资者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货币作为支付币种。外国投资者可以在荷兰开设其它外汇账户,不受外汇管理的限制。在荷兰从事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外汇交易不需要领取特别许可证。二是融资条件方面。外国企业在荷兰融资享受国民待遇。外国投资企业可通过阿姆斯特丹纽约泛欧交易所主板市场、创业板、快速通道和替代投资工具上市融资,也可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和引进投资基金等特定渠道进行非公开融资。
思考和体会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严密的政策、法律设计,齐全的产业链条,系统、到位、快速、高效、便利的各项服务措施,又需要有政府监管,同时还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谋划好顶层设计。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瞄准开放水平最高的目标做出的全方位开放的制度设想,包括了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以及更重要的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因而,谋定一个站位高远的顶层设计是成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保证。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在外资银行准入、人民币汇率开放、资本项下放开、税费减免、企业准入、人才自由流动等各个领域做出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安排。在港口城市的建设方面,应充分借鉴鹿特丹港的经验,做好港区和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依托现有的"四方五港",发展临港产业集聚群,除发展传统的港口工业外,也要谋划好生活、娱乐服务等产业,实现港口产业和居住的高度融合,将港口城市由单一的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都市新区。加强陆港联动,降低岛内物流成本。鹿特丹港背靠欧洲大陆,依托强大的内陆、内河物流系统来提升港口竞争力,海南要做强临港产业除了要加强与岛外的互联互通之外,还应着力加强岛内公路、铁路运输及物流网络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岛内物流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储备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大量通晓多种语言和国际惯例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外汇交易、海外融资、保险服务、法律仲裁、运作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一是迫切需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教育机构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二是需要下大力气创立各类高科技创意园、物流园区以吸纳外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三是需要分步骤、分阶段持续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落户海南,带动中小型科技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四是需要利用特区立法权为高层次人才的居留制定优惠政策,以一流的服务和宜居的生活环境留住人才。
建立权威运营监管机构。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借鉴参考荷兰鹿特丹港的实践经验。一是在每一个科技、物流和创新园区或集群产业园区设立一个由政府控股的企业机构完全按市场化方式来进行日常运作。该企业机构拥有园区的土地使用权,负责园区规划、土地租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必要时可聘请国际专业管理机构来负责某些园区的日常运作。二是设立权威高效的机构来监管这一企业机构的日常运作。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和水准构建起来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国际客商、国际人才创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正如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中国最大的潜力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进简政减税减费。建议:一是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金融、法律等金融机构,以及创业、物流、人员流动所需要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一套涵盖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监管信息的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三是构建共公开透明的法制化环境,保证企业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避免朝令夕改,提升企业投资的安全感;四是下大力气推动简政放权,减少企业审批运营成本,借鉴鹿特丹港经验,探索由政府为重点企业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企业落户提供政策、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定制化、个性化信息。
树立数字经济理念,超前布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议参照鹿特丹港区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树立数字经济理念,超前谋划,超前布局,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完善智能城市运营体制机制,打造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下大力气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大幅度提升通关效率。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人员自由流动。口岸的形象关系到外来宾客对国家的第一印象,对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海南国际旅游岛而言尤其重要。故此,海南可以在改善服务上大做文章:一是参照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与会代表"来了就走、不排队、不等候"的服务标准,下大力气简化我省口岸通关手续,优化流程设计。二是在航空和航海口岸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分门别类设立旅客出入境通道,比如可分为中国大陆公民、港澳台同胞、59国免签、外交护照/APEC卡持有人、外国公民、落地签等窗口,合理快速通关;此外应学习北京、广州等城市经验设立中国公民电子自助通关系统,大力提升国内外游客出入境通关效率。三是对接国际通行的入境旅客携带行李的海关检验模式,合理设计检查流程,彻底改变现有海关的二次查验模式,通过合理设置申报和无申报通道,提升游客入境舒适度和满意度。
(调研组成员:王胜、陈健娇、钟天祥、刘从勇、张东东、李剑菲)
来源:港澳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