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每一步金融改革开放的跨越中,上海勇攀高峰,奋楫者先。如今,已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请听报道。
随着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金融体系重建已经如箭在弦,中国人民银行包办所有金融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农行、中行、建行先后恢复设立。直到1983年9月,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从人民银行剥离出来,成立工商银行,现代银行体系才初步建立起来。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执行馆长黄沂海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亲眼目睹了上海银行业的巨大变化。
[所有人民银行的在上海大街小巷的机构一夜之间就翻牌成中国工商银行,很多的网点都来不及整修,中国人民银行当时就因陋就简,把"人民"两个字拿走,换了"工商"两个字。]
同样在80年代初,停办了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开始全面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最早在上海恢复经营保险业务。现年88岁的沈建中是人保复业后的第一任"国内财产保险部经理",他仍清晰地记得,1982年,人保刚刚恢复办理寿险业务,他和同事千辛万苦,向肥料船推广保险的往事。
[肥料船的职工呢,天蒙蒙亮就要起来收集上海市的大粪,发生的事故比较多,收入也比较低,去宣传保险呢可能人家还有需要。那么我们也天没有亮到他们那里去;另外呢譬如菜场,办理承保的手续。每个月要把这个单位的保险费跟这个人对口,嗨呀花的精力不少,不像现在有电脑。]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首批股票发行,上海证券市场建立,普通市民通过购买股票,参与到了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上海第一批股民的应健中至今仍对"老八股"记忆犹新。
[那时几家公司中,走势最高的是豫园商城,100块涨到了1万块,我自己就在柜台上以45块买进了50块面值的延中 ,成了我持有的第一个股票。]
上海金融改革开放在银行、保险、证券率先破局的同时,建立大宗商品市场,建立效率更高的市场定价机制也快速推进。粮油商品交易所、金属交易所和建材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合并成上海期货交易所。2001年4月,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销",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一年后的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外滩15号正式开业。当年采访金交所开业的新华社记者潘清说:
[2002年的我是一位入职7年的财经记者,专注于证券、外汇等要素市场的报道。得知上海黄金交易所即将成立,我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黄金市场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这对于任何一位财经记者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一个全新的领域。2002年10月30日,我们通过新华社大广播,向全世界发出了新闻报道。]
大宗商品的集散,对上海航运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逐渐清晰。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的航运交易所--上海航交所成为各方共识。随着航交所的挂牌,在航运市场上"上海标准"逐渐树立起来。20年来,上海航交所持续研发创新,至今已经形成了涵盖集装箱、干散货、油运、买卖船、船员薪酬、"一带一路"等完整的"上海航运指数"体系,包括17大类指数,200多个指标。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说:
[打上海品牌,发中国声音,做国际标准。这就是我们上海航运指数的整体的设计。一般来说十年磨一剑,我们争取能够到2020年完成这样一个全球领先的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以较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撑的、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说,上海这座富含金融底蕴的城市,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的金融业的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它是至关重要的。在下一个四十年的这么一个时代中,上海还能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仍然会起到领头羊、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
以上由东广记者俞承璋报道。
来源:话匣子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