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海运贸易趋紧的大环境下,德国最大、欧洲第二大的综合性港口汉堡港在2018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一财经记者从汉堡港得到的数据显示,2018年,汉堡港的总吞吐量为1.35亿吨,比去年下降1%。
尽管大宗货物吞吐量稍有下降,但汉堡港在海铁联运领域增长显著。在陆上运输方面,汉堡港2018年海港腹地铁路联运货物总量达4680万吨,增长了2.7%。铁路集装箱吞吐量为244万标准箱,增长了4.7%。2018年,有超过6万次货运班列(共计约160万节火车车厢)通过汉堡港铁路运往各地,提升了汉堡港作为最大的欧洲铁路联运港的地位。
汉堡港营销协会主席马特恩(Axel Matter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去年,汉堡港能在全球贸易不景气的大环境中逆势而为,主要还是归功于铁路运输的增长,其中,少不了作为汉堡港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贡献。
马特恩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今,汉堡港的集装箱业务总量已超过德国其他港口、荷兰的鹿特丹以及安特卫普的总和。约2000条集装箱铁路网络、通畅的公路运输线路、卡车和内河驳船多样的运输方案以及航空货运中心机场使汉堡成为世界领先的全能物流中心。"
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
虽然不是欧洲最大的港口,汉堡港早已抢占先机,成为中国"一带一路"货物运输的重要枢纽。
汉堡港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汉堡港的贸易延续了2017年的强劲势头,仍然是汉堡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马特恩表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认为,中国之于汉堡港的这一重要地位不会改变。"而且,马特恩还强调,通过海陆与陆路双管齐下,汉堡港与中国的联系更密切了。
在海运方面,目前,在汉堡港装卸的每三只集装箱就有一只来自中国。"汉堡港与中国的海上和铁路集装箱往来总量约480万标准箱,远远超过欧洲其他目的地,是名副其实的中欧贸易第一大港。"马特恩说道。
在陆路运输方面,每周有235趟班列从汉堡出发开往中国的27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到来已使得汉堡本地企业对这条通道以及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甚至一些当地物流企业过半数业务如今都与中国息息相关。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始发自德国汉堡等地的中欧班列,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欧洲的酒类、乳制品等产品。
马特恩认为,"得益于汉堡港海陆联运的优势,没有任何欧洲港口能像汉堡港一样提供如此多样直达中国的海上和陆上交通。"
在马特恩看来,便捷的海陆、海铁联运模式,已使汉堡成为与中国贸易最具吸引力的中转站。目前,已有约550家中国企业通过驻扎在汉堡,开拓其德国甚至欧洲市场,其中,包括中远集团、振华重工、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未雨绸缪应对不确定性
对于刚刚过去的2018年,马特恩也承认,对于全球贸易而言,是颇为艰难的一年。"贸易冲突,尤其是与俄罗斯方面的贸易往来受限,是导致汉堡港大宗货物吞吐量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进入2019年,作为全球航运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从去年7月的高点(1747点)下跌超过66%。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时,BDI为651点,较前一日微涨0.31%。尽管马特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汉堡港无法预测任何航运方面的指标,但是据他的观察,当运费价格不断走低时,诸如化肥等散装货物的集装箱运输量会显著增加。因为,通常用货船装运的散货往往会被转移到集装箱上。
马特恩表示,目前来看,2019年的全球贸易环境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汉堡港已未雨绸缪,将积极应对英国脱欧等大事件。"他也表示,在经济方面,希望今年不再出现任何新的贸易壁垒;在产业发展方面,汉堡港将继续加大对数字化领域的投资,同时扩大基建,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吞吐量与交通运输量。
此外,马特恩还强调,汉堡港还将受益于2019年生效的欧盟与加拿大、日本的自贸协定,上述两项自贸协定将加大汉堡港与加拿大和日本的贸易往来。
第一财经记者还得知,汉堡港扩建中最重要的战略项目--易北河河道疏浚项目已在2018年下半年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未来汉堡港能够通行吃水深度13.5米、涨潮时吃水14.5米的集装箱船,同时提高船舶进出港口的效率。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在出席汉堡市的集会上表示,"易北河的河道必须疏浚、挖深,汉堡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国际大港口。"
汉堡港营销协会董事艾格罗夫(Ingo Egloff)指出,"河道疏浚工程不仅能让大船更便捷地入港,同时也增大了货船入港允许装载货物量。更深的吃水深度和更好的交汇船宽度提高了每艘船的运能。"马特恩希望,项目落实后,能吸引更多中国大型的集装箱船只到访汉堡港。
"新年伊始,我们(汉堡港)开始与4家新的航线供应商合作。这四家跨大西洋集装箱运输航线供应商除了连接美国东海岸各大港口以外,还通过每周的海上航线将汉堡港与墨西哥各个港口连接起来,"马特恩强调,"敲定了‘联盟’航线服务商的合作,将有多至50万标箱的集装箱货物运抵易北河畔的汉堡港。"
汉堡港营销协会预计,2019年汉堡港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将增长显著,达3%~4%,大宗货物吞吐量将保持稳定。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