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4月3日上午发布,全市实有小客车首次突破500万辆,达到51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总量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首次提升至全球第四位;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新能源车推广总量全球领先
年报提到,上海常住人口2423.78万人,全市人员工作日均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约为5685万人次,同比增长0.8%。以中心城为核心的通勤类出行持续增长,早高峰进入中心城的轨道客流同比增长13%。
年报显示,全市实有小客车511万辆(含本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42万辆,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去年同期增加46万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20%;累计保有量达24万辆,推广总量继续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
小客车使用更趋理性。跟踪调查显示,小客车工作日均出车率为74%,同比下降约1.5%,出行次数为1.85次/日。新增车辆的出车率较低,在50%左右。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提升
年报指出,上海的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已竣工验收,FedEx上海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建成投用,第三卫星厅启动招商并计划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用;虹桥机场T1航站楼全面启用,成为国内首个全自助乘机航站楼。在国际机场协会公布的2018年度旅客满意度测评中,浦东、虹桥机场分别位于全球第4和第10。
海港运输保障能力和集疏运模式持续优化。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201万标准箱,同比增加4.4%,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超越汉堡,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伦敦和香港。
长三角都市圈通勤特征明显
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截至2018年底,省际断头路通车1条、开工8条,省界治超站联合执法行动6次,新增青浦和昆山、青浦与嘉善的毗邻公交线路。
长三角综合运输方式持续优化。上海与长三角(苏浙皖)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42万人次,同比增长6%,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70%。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轨道系统内平均乘距为37.7公里,都市圈通勤特征比较明显。
常态拥堵区段高峰拥堵延长
年报指出,上海城市道路总长度5317公里,同比增加93公里。完成61个路口挖潜,打通11条区区对接道路。创建159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提供6513个共享泊位。
中心区快速路高峰运行已接近饱和,常态拥堵区段的拥堵时间同比平均增加约0.7小时,射线道路运行压力明显增加,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过10%。中心城拥堵区域的拥堵时间有所缩短,同比平均减少约1小时,但近郊人口、商业集中发展地区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加。
轨道交通客流稳步增长,全网日均客流1016万乘次,工作日均1137万乘次,同比增长5-6%。全网拥挤区段122个,同比减少5个,全网拥挤里程16%,略好于去年;早高峰期间,2、8、10、11、17号线拥挤区段均有所增加。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