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新片区”的畅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144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挂牌之初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2015年经扩区之后,面积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顶层设计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物理面积的扩张只是表层,或将被打造成为"特殊功能区",重视功能的拓展和发展的突破,并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片区"地块猜想
2013年9月挂牌之初,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2015年4月,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及张江科技片区被扩入区。
"新片区"尚未落定,地块以及功能定位均有待中央决策。有专家猜测,"新片区"会落在虹桥商务区,同步联动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平台。与此同时,上海临港同样具有作为"新片区"的潜力。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侧,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中心,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区面积27平方公里,包括1平方公里的国家会展中心项目。
"虹桥"猜想,源于其优良的基础条件与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相切合。首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区一堡"建设背景下,虹桥商务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使其成为长三角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次,虹桥商务区由于既有基础布局,比较适合发展博览会展业以及与贸易相关的产业。再次,虹桥商务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也有较好的基础,与国家战略相契合。
上海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北临上海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不但交通便利,亦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现有片区建设的直接腹地。
"临港"猜想,在于综合交通优势,以及大面积地块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除了仓储、物流等功能设施外,临港或可建设成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国际航运、国际船舶管理、海洋产业等产业集聚地。
"新片区"到底花落何地,答案不日将揭晓。伴随着各方的期待,"新片区"或打通"海陆空"交通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带动"长三角"更有广阔的物理建设空间。
 打造"特殊功能区"
根据顶层设计思路,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或定位为"特殊功能区"。"新片区"将在深化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上继续发力,并聚焦 "三区一堡"建设,强调区域发展辐射带动。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发展报告》,"特殊功能区"是自由贸易区(一国境范围内免税区)、出口加工区(促进出口为导向)、企业区(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津贴等优惠政策复兴经济)、自由港(范围较大、功能综合自由贸易区域)、单一出口加工区(设在工厂内)五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复合体,通过优惠政策、贸易、物流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
"特殊功能区"由于复合了各种类别,区域内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因而往往具有较大的自我管理权限。
"新片区"定位为"特殊功能区",将在经济密度、区内制度及吸引外资方面做创新。经济密度方面,"新片区"或重视提升产业集聚度与市场主体丰富度,并整合功能性资源,辅助提升区域集聚力。制度方面,"新片区"将以现有制度框架为基础,对接国际,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制度系统。吸引外资方面,除可优化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新片区"将继续制度创新,促进外商投资,扩大对外开放。
在功能扩充基础上,"新片区"将带来更多系统性创新,继续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度。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增强。"新片区"的加入,将有助于突破地块局限的掣肘,使得区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更会因为功能上强化,打破制度创新的瓶颈,进一步扩大开放。万众瞩目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更开阔的格局,拥抱世界,迎接未来。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