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北外滩汇聚了4700多家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和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近年来引进企业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行业龙头多,二是高端业态多
截至本月初,上海港今年连续第四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这是记者从在虹口区北外滩举行的人大代表联系社区活动获得的消息。今年以来,虽受复杂外部因素影响,上海港依旧出色完成全年目标,助力上海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从‘港本位’向‘航本位’转变。"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殷明说,今后应更强调传统航运要素与金融、法律、咨询、研发等相关要素的融合发展,以要素充分集聚进一步实现能级提升。
航运服务业聚集效应初现
今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海已集聚了包括中远海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截至去年底,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家、全球五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4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5的邮轮企业均在沪设立了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
以北外滩为例,这里吸引汇聚了4700多家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和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虹口区航运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航运产业国际化程度高,近年来引进企业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行业龙头多,二是高端业态多。
以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业务享誉世界的英国英士律师事务所就是虹口区引进的首家外资律所。该事务所中国区负责人何保罗说,落户北外滩两年来,明显感到这里的航运服务业聚集效应凸显:一批"中"字头企业、机构,以及总部经济、涉外经济中心纷至沓来,"朋友圈"越来越高大上。中远海运集运、地中海航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航运头部企业及机构连成片,沟通常常只需"下个楼"。
寸土寸金的霍山路150号已改造为上海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供航运功能性机构"零租金"使用。上月,上海海事法院北外滩审判工作站落户于此,为航运企业提供诉讼服务、办理海事海商案件,形成了更完整的"生态群"。北外滩正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要素的集聚地和航运信息交流的汇集地。
努力成为规则制定者引领者
不久前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强,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在何保罗看来,从全球角度看,北外滩乃至整个上海,在航运产业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潜力令人瞩目。特别是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已位居全球第一,而上海的造船能力也在全国数一数二。这意味着,上海能够在航运产业链的最前端实现"按需生产"。
"造船能力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关键要素。"市人大代表、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书记张页认为,应当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助推航运中心建设。
在殷明看来,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还要实现生态航运中心、智慧航运中心、知识航运中心三者有机结合。上海要抓住航运产业在无人船等方面的重大转型机遇,加紧制定空白领域的中国规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成为规则制定者、引领者。
市人大代表、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朱涛同样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聚焦"能级提升"。在他看来,除继续引入总部外,上海还要形成以港口为依托、航运公司为经营主体、航运服务产业为增值服务的综合体系。
不少专家学者期待,"十四五"时期,上海能牵头建设起长三角港口群。今年下半年,上海的海外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港口一度达到"能力峰值"。若能实现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就能缓解各港口发生的短时拥堵、航道紧张等问题。分工合理、相互协作、各扬所长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