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以上,并将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从1月23-27日期间召开的上海"两会"或能管中窥豹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两会"管中窥豹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最显著的标志是,到2020年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的台阶。2020年,上海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的排名提升到全球第三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达到4350万TEU,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仍比2019年增加20万TEU,实现逆势上扬;上海口岸贸易总额仍然保持全球城市的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万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将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这五张王牌,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龚正提出,202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以上,上海要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
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通过1月23-27日期间召开的上海"两会"或能管中窥豹。
推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龚正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上海要做实"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所谓"中心节点",主要是赋能,要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助力中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所谓"战略链接",主要是能量交换,就是发挥"五个中心"作用,做到"四个链接",即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和规则链接,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地位,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1年,上海将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聚焦"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改,不断提升‘五个中心’核心功能"等为主题的专题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徐大振建议协调区域间港口与都市联运系统一体化运作,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一货物运行规则,加快货物放行速度。
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0年9月,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龚正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上海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比全国提前5年完成目标,目前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我们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龚正表示。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上海将制定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上海将继续实施重点企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300万吨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左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上海还将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争取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气候变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承担着全球80%贸易运输任务、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占比2018年达2.89%的航运业"脱碳"之路势在必行。上海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航运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任重道远。
航运业搭上数字时代"顺风车"
上海"两会"期间,龚正指出,要深刻认识国际形势变化、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做强自己,努力实现数字时代"弯道超车"。
上海要努力实现数字时代"弯道超车",对于航运业来说正好搭个"顺风车",方便更快实现数字化。据公开报道,1月22日中远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付刚峰向2021年"上海两会"提交的两份提案均关注航运能力建设。在第一份提案中,付刚峰着重强调推动智能航运的建设。他认为,基于智能船舶相关技术探索船队的数字化管控与智能化运营相结合,在能效、安全、准班等方面将显著提升,目前此类技术的运用尚未得到高度重视。此外,目前航运交易已广泛使用线上服务,但多平台各自运作,综合服务效能不高,智能航运缺少大平台基础。
对此,付刚峰建议:第一,推进航运数字化重点技术应用。包括航运重点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船端物联网的形成和数据平台的搭建、岸端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实践,智能制造基础投资、智慧港口建设以及智能避碰和航线规划、船舶的远程控制等。第二,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基础设施联通。重点解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连接问题。具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接口技术标准、接口平台等方面,最终实现信息流与物流同步发展。第三,推动有关行业规则与标准建设。包括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贸易及航运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溯源存证功能,推动国际运输征信体系建设。
徐大振建议,上海应初步形成以数字化手段支持的集贸易链、港口+航运+物流链、金融链、环境友好的绿色航运为一体的航运生态圈。
加快浦东航运制度系统创新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五个中心"之一,浦东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龚正表示,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要进一步做强"五个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科技委办公室副主任朱明华建议,进一步明确浦东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定位,创新制度、集聚主体。应在航运服务的中高端环节着力,精准打造航运的指挥中心、运营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信息中心,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引领、导向和辐射作用。同时,浦东应加快航运制度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积极推进浦东机场空运货物处理系统及与海关清关系统互通互联,优化货物通关政策和口岸查验单位的工作机制,试点统一机场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互认,构建以浦东机场为中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货运机场群。
航运金融服务亟待政策支持
上海的航运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服务水平以及航运金融政策上,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资金结算仍然受限、船舶融资产品还不够丰富等。
对此,付刚峰在其提交的第二份提案中建议:第一,政策支持,以提升航运发展软实力。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对航运保险、航运融资租赁等领域企业实行减税措施,提高行业吸引力和行业聚集能力;另一方面,适当放松监管政策,积极支持内外资企业和机构开展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结算、航材租赁等服务,加速航运金融领域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与资源的集聚,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航运发展环境。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船舶融资模式。进一步细化与船舶融资相关的税收制度;创新船舶融资方式,建立船舶融资租赁产权登记制度;鼓励设立和发展航运金融中介机构,进一步放宽金融租赁企业的经营限制;大力发展邮轮产业基金,创新邮轮产业融资模式;鼓励使用人民币融资造船、结算运费。第三,支持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提升国际航运市场话语权。下一步,要大力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创新航运金融衍生品,丰富"上海航运指数"系列,通过提高指数影响力谋求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