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0月20日电(记者 黄慧)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港航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20日,第六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嘉宾线上线下齐聚,共话全球港航业面临的“危”与“机”,共商港航高质量发展大计。
加强港航业国际合作成共识
当前,港口物流供应链受阻,海运运价持续高位,港航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亟待共同谋划未来发展。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表示:“本届论坛以‘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为主题,我们期待全球港航业能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常态化的合作,并创设长效合作机制。”
“港口是枢纽性、基础性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持。”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表示,要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开创港口海运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宁波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港口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据介绍,目前宁波舟山港已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开辟集装箱航线超280条。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同比增长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3%,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三。
会上,宁波航运交易所与韩国海洋公社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加强船舶评估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交流,进一步提升双方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服务能力;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与大连海事大学签署人才交流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强多方面合作。现场还发布了《全球港航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之宁波宣言》。
据悉,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自2015年首次举办。前五届论坛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逾2500人次的代表参会,该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也逐年增强,成为港航业内人士共话合作的较好平台。
中外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目及未来,全球港航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现场,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围绕“构建港航命运共同体,服务经贸发展新格局”“后疫情时代港航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高质量打造后疫情时代港航合作伙伴关系”等主题分享真知灼见。
记者梳理发现,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成为现场提及的高频词汇。
针对国际海运目前面临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书面发言中建议:加快共建共享海运大数据平台,加强海运数据流通与汇聚;协作开发货、船、港、等国际海运大数据智能服务算法和系统,综合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海运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库等多元数据价值,构建国际海运链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持续加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推进国际海运业大数据智能化转型进程。
在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何建中看来,港航业应把握数字全球化新趋势谋转型。同时他认为,港口应在已有节能减排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强科技攻关,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噪音、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从用能结构上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的更新利用,促进港口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
谈及目前热议的供应链韧性,德路里航运咨询董事总经理蒂姆·帕沃表示,只有港口问题得到解决,供应链才能变得更加坚韧和稳定。除眼前挑战外,他认为实现低碳是中长期挑战。“希望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仓储设施,长期来看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行动。”
马士基集团副总裁、马士基码头公司亚太区总裁乔纳森·戈德纳认为,经营之道、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效率、自动化和新技术应用这三大要素对于供应链韧性的构建非常重要。“尽管道路崎岖,自动化将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核心。”
面对疫情以来发生的港口效率之“痛”、航运市场之“患”,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剑宏表示,“气定神闲”未必都对,更得应变;“独善其身”未必都对,更得合作;“坐拥皋比”未必都对,更得开拓;“轻车熟路”未必都对,更得创新。
他认为,应高度凝聚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的共识,推动形成全球港航抗疫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相互间互利共赢的业务合作,内外并举稳定物流供应链。(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