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卓越的机场和港口,犹如两只坚强的翅膀,带着新加坡经济腾飞。
两年的疫情冲击,机场的运营大受影响,而港口却在疫情中维持强劲发展,集装箱吞吐量甚至高于疫情前。
新加坡港口是如何逆流而上 ?它过去两年对全球供应链起着什么作用,与今年牛车水的虎年灯饰又有什么关系?
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情况持续,新加坡下来会如何维持港口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危机中觅得新机遇?
冠病疫情迫使本地海事业面对危机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过去两年,新加坡不仅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全球枢纽港口及国际海事中心,更因我国港口在疫情前后的突出表现,吸引了更多海事领域企业进驻。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提供的数据,我国去年吸引23家海事领域企业来新扩展业务或设立据点,争取到逾42亿元的业务总开支(Total Business Expenditure,简称TBE)。
过去两年,进驻新加坡并设立总部的船运公司有太古集团旗下干散货运输公司太古散货(Swire Bulk)及长荣海运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
至今,共有超过5000家海事企业进驻我国,其中包括马士基(Maersk)、地中海船务(MSC),以及达飞轮船(CMA CGM)等全球三大船运公司。
新加坡国土狭小,在全球疫情引发的种种限制和供应链受干扰的冲击下,依然吸引全球船运业者,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奇迹,然而对海事局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来说,奇迹并非空降,也不来自极致运气,而是在日常运营中不断推动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灵活应变心态,时刻为未来变化做好准备的长期努力成果。
对全球供应链举足轻重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柯丽芬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对船运业者来说,本地港口的吸引力在于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船只维修、补给、仲裁和融资。
自2019年接任海事局局长以来,柯丽芬和她的团队有大半时间都在与冠病疫情对抗。她强调,新加坡位于航运要道上,与全球逾600个港口衔接,逾八成在新加坡停靠的集装箱转运到世界各地,在疫情期间,对全球供应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柯丽芬说,无论疫情前后,我国港口一直坚持24小时开放运作。“因为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新加坡港口关闭,这对全球供应链将造成多大冲击吗?”
她也说,当冠病疫情和俄乌战事造成全球供应链干扰时,我国仍称职地扮演“补时港口”(catch-up port)角色,协助航运业者尽力挽回运输延误时间,及时为停靠我国港口的船舶提供燃料添加和船员轮换等服务。
吞吐量去年疫中创新高
官方数据显示,海事业对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7%。尽管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拖累,本地海事业表现坚韧,我国港口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达3747万个标准箱,比前年增加1.6%;货运量也增加1.4%,达5亿9905万公吨。
另外,我国港口在疫情期间所处理的疫情相关货物如粮食、医疗器械和科技器材等,也有明显增加。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区域总裁王金榜受访时说,疫情刚暴发时人心惶惶,市场对疫苗相关物品、居家办公的电脑和家居设备的需求激增。与此同时,疫情前已存在的问题如船运业员工短缺、供应链缺乏可见度等,在疫情和战争下进一步被放大,供应链中断情况愈发严重。
他说:“一般运营情况下,船运公司大多只须确保货物准时送到(just in time)。可是疫情带来变数,我们现在须有应对方案,以备不时之需(just in case)。这让我深切意识到港务集团肩负重任,必须维持港口全天运作,让全球供应链顺畅运转,还必须灵活应对,为船运公司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港务集团“快车通行证”缓解供应链干扰
为协助全球应对疫情冲击,去年1月,港务集团连同其他17家运输和物流企业,与世界经济论坛(WEF)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签署协议,支援“全球冠病疫苗获取机制”(COVAX)全球物流配送,包括提供基础设施、物流支持和其他援助,让全球能获得疫苗。
在国内方面,港务集团和政府机构及职总平价合作社紧密合作,在大士港口(Tuas Mega Port)设立粮食贮藏码头,加强我国粮食韧性。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区域总裁王金榜说,若粮食供应中断,码头贮藏的粮食足以满足国人“好几个月的需求”。
至于如何帮助船运公司缓解供应链中断的影响,王金榜提出类似主题公园“快车通行证”(fastpass)服务概念。
“许多主题公园的快车通行证,允许客人跳过游乐设施和景点常规线路,节省时间。在疫情期间,当上游和下游货运遇到干扰时,我们为有需要的船舶提供这类服务,让它们‘跳过’常规程序,迅速完成燃料添加和卸载货物等服务。”
例如疫情导致一些港口运行受阻,港务集团会跟船运公司协调,让它们先把货物卸载在本地,再另安排船舶一次过把货物直接运送到终点港口,省去等候时间。
港务集团也会安排急件“插队”。这些货物有大至安装在登加蓄水池的12万多个太阳能电板等,小至牛车水的灯饰。
今年的农历新年,牛车水配合虎年展出超过300个灯饰,包括一个高五公尺老虎灯饰。但这批由中国工匠制作的灯饰在准备运来新加坡时,正值供应链严重中断,运输遭遇困难。
王金榜说,港务集团安排让这批货物优先处理,才得以让灯饰如期抵达新加坡。
我国港口对船运业和全球供应链的贡献获得国际肯定,去年在亚洲货运、物流和供应链奖,首次获选为“全球最佳海港”,第33次评为“亚洲最佳海港”。
太平船务(PIL)联席总裁兼执行董事拉尔斯·卡斯特鲁普(Lars Kastrup)说:“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码头、港口和航运公司之间密切沟通的重要,港口须灵活应对业者迅速变化的需求。”
数码科技提高港口应变效率
除了展现灵活应变能力,我国港口在疫情中凸显高效率和强大数据能力。在这方面,科技与数码化是重要推手。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柯丽芬指出,疫情前数码化已是我国海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数据协调、数据分享及网络安全这三方面。这个趋势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快。
她说,数据协调是让船只在港口清关时使用同一组数据。新加坡海事局与中国海事局建立合作关系,尝试推动本地港口和广州港口的数据分享,互通电子证书以方便港口通关和检查。
新加坡是港口管理机构圆桌会议成员之一,日前与其他成员签署联合声明,各方承诺共同促进海事网安方面的合作,通过共享网安威胁信息,确保相关机构能及时应对。
柯丽芬说:“政府与业者商团之间一直紧密配合,各方携手推进数码化,使供应链变得更韧性和更有效率。”
对此,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区域总裁王金榜也说,港务集团一直投资数码与自动化科技,为客户提供一流码头装卸和海事服务。
像巴西班让码头的自动导引车,能利用智能传感器检测运输异常状况,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交通拥堵点。该码头的轨道式龙门吊,采用光学摄像机和激光传感器,专业人员可在指挥中心内监控多台龙门吊。
王金榜透露,新建的大士港口将装备自动化堆场起重机,配合5G、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优化港口运营效率。
我国另一重要港口裕廊港(Jurong Port),近年也加快采纳科技和自动化进程。
裕廊港总裁黄文豪说,公司在疫情前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深水停泊位和装置各类吊机设备。在疫情时,这些先进设备缩短货船的周转时间,减少人力和船运公司供应链成本,给船运公司创造价值。
裕廊港年底前启用水泥“自动输送带”
裕廊港是我国唯一多用途港口,它是水泥和钢铁等建筑材料的主要处理港口,并支援约35%船舶燃料添加活动,包括设有储存设施,与裕廊岛上的石油与石化设施间建有直达管道。
裕廊港两年前开始建设耗资2亿元的预拌混凝土(RMC)港口设施。它能以自动输送带方式,把水泥集料直接从船舶运到港内的RMC工厂。黄文豪说,新设施预计年底前启用,将节省人力和碳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裕廊港一直致力可持续发展,拥有本地最大的单站点太阳能设施,最高产能达9.65兆瓦,发电量能满足港口要求,剩余电力还可出售给新加坡电网。
去碳化是未来发展重点
新加坡要想把握下一个机会,维持全球枢纽港口地位,去碳化将是一大发展重点。
今年3月,海事局推出新加坡海事减碳蓝图2050,承诺追加至少3亿元来支持蓝图计划,目标是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当局也为业界使用氨和氢等多种低碳和零碳燃料做好准备。
不少船运公司响应去碳化举措,开始实施可持续解决方案。
达飞轮船上月宣布与港务集团合作,采用港务集团Opt-E-Arrive数码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燃料消耗来减少碳排放。
达飞轮船集团发言人说,为了实现2050年的目标,集团会扩大能源结构,通过大量投资于天然气和甲醇燃料来加速脱碳行动。集团目前有29艘船适用甲醇燃料,到2026年将增至77艘。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柯丽芬强调,未来无论什么类型船只来到新加坡,我国都要有能力提供服务。以氨动力船只为例,要确保氨燃料添加到位,新加坡须制定监管沙盒标准及燃料添加方面最高准则。“全球海事业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如果我们要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
我国在2016年开始建设下一代的大士港口,第二阶段填海工程所需预制沉箱(caisson)在今年4月建好。
大士港口占地约1330多公顷、分四个阶段发展,预计在2040年代初全面竣工,到时每年可处理多达6500万个标准箱,比目前的吞吐量多50%。
这个港口会应用各类先进技术,例如维修中心将采用创新节能冷却技术,可减少建筑物高达40%的能源消耗。
大士港口运营由港务集团负责。王金榜说,港务集团正通过安装太阳能系统,购买风力和水力产生的绿色电力等方式,采用可再生能源。它也在测试氢和氨等新型脱碳技术,引进由电池储能系统所支持的智能电网。
他也强调:“优秀人才是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少了他们,有再好的技术和可持续举措也是枉然。”
亚洲供应链(Supply Chain Asia)创办人兼主席林木贵赞同科技是增强供应链运营韧性的方法之一,但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和推动。
展望未来,柯丽芬说,本地港口及船运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一直发挥关键作用,在疫情期间,这一使命更突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业,支撑着每个人的生存。后疫情时代,她有信心海事局和业者能携手应对脱碳和数码化挑战,并继续吸引优秀人才。
来源:联合早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